![]() 徐渭(1521 年 3 月 12 日 - 1593 年),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人。他是明朝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與解縉、楊慎并稱為“明朝三大才子”,和陳淳齊名,有“青藤白陽”之稱。 <生平經歷> 早年坎坷:徐渭生為庶子,百日喪父,生母是父親續娶妻子苗氏的丫環,嫡母苗氏將其撫養長大。他自幼聰慧,六歲啟蒙,九歲學作八股文,10 余歲仿楊雄《解嘲》作《釋毀》轟動紹興城,被當地士紳稱贊為神童。但他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連續八次考試都名落孫山。21 歲時入贅潘家,妻子 19 歲時因肺病去世。后來兩位兄長也先后病故,他因入贅潘家失去了繼承遺產的資格,無家可歸,開始過著清貧的生活。 進入官場: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徐渭被時任總督東南軍務的胡宗憲招入幕府并執掌文書。他曾代胡宗憲作《進白鹿表》,贏得嘉靖帝贊賞。但好景不長,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嚴嵩貪腐集團倒臺,胡宗憲被逮削職,總督幕府也隨之解散,徐渭回到紹興,整日惶恐不安。 殺妻入獄: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胡宗憲獄中自殺,徐渭一度發狂。次年,他又一次狂病發作,懷疑續娶的妻子張氏有外遇,將其殺了,因此被革去生員資格,關進大牢。隆慶六年(1572 年)除夕,在好友左諭德兼侍讀張元忭等人的營救下,徐渭獲釋出獄,此時已經五十三歲。 潦倒晚年:出獄后,徐渭將晚年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寄于書畫方面。他曾參加過《會稽縣志》的編修工作,也到過北方邊防地教授邊將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兵法。但他與性格嚴峻、恪守禮教的張元忭關系惡化,居京三載后重歸家鄉,此后便沒有離開過山陰。萬歷二十一年(1593 年),徐渭在貧困難支中離世,享年七十三歲。 <筆墨特點> 用筆豪放:徐渭的用筆大膽、自由,毫無拘束。他將書法的筆法融入繪畫中,尤其是草書的筆法,線條流暢且富有變化,極具動感和力量感。例如在畫竹子時,他以草書的筆勢來描繪竹枝和竹葉,使竹子仿佛在風中舞動,充滿了生命力。 墨法多變:善于運用墨的濃淡、干濕、疏密等變化來表現物體的形態和質感。他常常以潑墨的方式來繪制,墨色淋漓酣暢,大膽豪放。在《墨葡萄圖》中,他用飽含水分的潑墨寫意法點畫葡萄枝葉,通過墨的暈染和滲透,營造出了葡萄藤條紛披錯落的效果,不求形似而得其神韻。 膠礬運用:徐渭在墨中加入膠礬,這使得墨色在紙上的表現更加獨特。膠礬能夠控制墨的擴散和滲透,使墨色更加穩定,同時也增加了墨的層次感和光澤度,產生了極佳的暈散效果。 <繪畫風格> 不求形似求生韻:徐渭主張繪畫不應僅僅追求物體的外在形態,而應更注重表現其內在的神韻和氣質。他的作品往往不刻意追求寫實,而是通過簡潔的線條和概括的筆墨來傳達出物體的精神內涵。例如他畫的牡丹,不施色彩,僅以潑墨為之,卻能展現出牡丹的富貴莊嚴之相。 布局奇巧:在構圖方面,徐渭的畫作布局新穎,不落俗套。他常常打破傳統的構圖規則,將物體進行夸張、變形或重新組合,以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如《雜花圖卷》中,他繪制了13種花卉蔬果,物體組合有大小主次,布局豐富適宜,通過對比突出變化,又達到了統一和諧,主次得當。 情感強烈:徐渭的人生經歷坎坷,他將自己的悲憤、孤獨、憤懣等情感融入到繪畫中,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和藝術感染力。他的題畫詩也常常與畫面相得益彰,進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和情感。 <貢獻和成就> 開創大寫意畫派:徐渭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他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打破了傳統院體畫的精細嚴謹,為中國繪畫開辟了新的道路,推動了中國繪畫的發展。 影響后世畫家:徐渭的藝術成就對后世的許多畫家產生了重要的啟發和影響,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齊白石、黃賓虹等畫家都深受其影響。他們在徐渭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推動了中國繪畫的不斷發展。 書畫結合的創新:徐渭將書法與繪畫緊密結合,他的題畫詩不僅展現了他的文學才華,也為畫作增添了藝術內涵。這種書畫結合的形式成為了中國文人畫的重要特點之一,對后世的文人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繪畫作品欣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圖請橫屏欣賞 ![]() ![]() 【書法作品欣賞】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