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血管的 “定時炸彈” “在這些共性里,高血壓堪稱頭號元兇。” 老張神色凝重地說道,“通過解剖發現,高達 90% 的腦梗死者生前都患有高血壓。血壓長期居高不下,就好比給血管壁套上了一層'枷鎖’,使其受到嚴重損傷,時間一長,血栓就特別容易在血管里'安家落戶’,堵塞血管。” 李大姐一聽,眼睛瞪得大大的,驚訝地說道:“我就有高血壓啊!” 老張再次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你目前的血壓值 150/90,明顯偏高了。你知道嗎?血壓每升高 20 毫米汞柱,腦梗的發病風險就會足足上漲一倍。” 說著,老張翻開手中的資料,補充道:“據統計,在中國,每年新發病的腦卒中患者約有 300 萬,其中因為高血壓引發的病例,占了七成之多。” 李大姐聽了,下意識地摸了摸胸口,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那照您這么說,我現在是不是很危險啊?” 肥胖:血脂的 “幫兇” “肥胖在腦梗的發病過程中,也扮演著一個極為關鍵的'幫兇’角色。” 老張接著說道,“在解剖的 503 名腦梗死者中,有 70% 的人超重。身體里脂肪過多,就會導致血脂升高,血脂一高,血管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血液流通也就越來越不順暢。” 李大姐聽到這兒,不禁低下頭,看了看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現在體重都 68 公斤了,確實是胖了點。” 老張看了看李大姐,認真地說道:“按照你的身高來計算,你的 BMI 指數達到了 26,已經超標了。研究表明,肥胖者患腦梗的風險,要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 50% 呢。” 李大姐苦笑著搖了搖頭:“唉,我就是管不住自己這張嘴,太愛吃肉了。” 抽煙喝酒:血管的 “毒藥” “抽煙和喝酒,對于血管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毒藥’。” 老張的語氣變得愈發嚴肅,“解剖數據顯示,60% 的腦梗死者生前都有抽煙喝酒的習慣。香煙中的尼古丁以及酒精,會像兩個瘋狂的'破壞分子’,對血管造成嚴重的損傷,使得血管里的血栓越來越多。” 聽到這兒,李大姐長舒了一口氣,慶幸地說道:“還好我既不抽煙,也不喝酒。” 老張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在這一點上,你做得確實不錯。不過,其他方面的問題,你可得引起重視了。” 久坐不動:血流的 “堵塞器” “長期久坐不動,也是引發腦梗的一個重要因素。” 老張繼續科普道,“在那些腦梗死者中,有 80% 的人平時都坐得多,動得少。長時間坐著,身體里的血液流動速度就會變得非常緩慢,血液流速一慢,血栓就更容易堆積在血管里。” 李大姐聽到這兒,不禁嘀咕了一句:“我天天除了打麻將,就是坐著看電視,還真沒怎么運動過。” 老張點了點頭,說道:“有研究表明,連續坐著超過 4 個小時,腦梗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 30%。所以啊,你以后可得多動動了。” 糖尿病:血液的 “甜蜜殺手”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糖尿病。” 老張說道,“在解剖的 503 名腦梗死者中,有 50% 的人血糖偏高。糖尿病就像一個隱藏在血液里的'甜蜜殺手’,血液中的糖分長期過高,會對血管造成嚴重的損害,使得血管堵塞的速度大大加快。” 李大姐有些緊張地問道:“我應該沒有糖尿病吧?” 老張認真地說道:“保險起見,你還是去查個空腹血糖吧,這樣心里也能踏實點。” “可我現在只是胳膊麻啊!這跟腦梗又有什么關系呢?” 李大姐滿臉疑惑地問道。老張耐心地解釋道:“胳膊麻其實就是身體發出的一個重要信號,這很可能意味著你的腦血管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堵塞。上海交大的研究發現,當這些腦梗的共性因素疊加在一起時,腦梗發病的幾率就會呈直線上升。” 李大姐聽了,不禁嚇了一跳:“那我現在到底該怎么辦啊?” 腦梗的 “真相”:共性背后的危機 第二天,李大姐按照老張的建議,去做了一系列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她的頸動脈出現了輕度斑塊;血脂檢查結果也不太樂觀,數值偏高;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空腹血糖檢查結果為 5.8 毫摩爾 / 升,還在正常范圍內。老張看完檢查報告后,再次皺起了眉頭,嚴肅地說道:“你目前存在高血壓和血脂高的問題,結合你胳膊麻的癥狀,很有可能是出現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這其實就是腦梗的前兆。” 李大姐一聽,頓時慌了神:“這是什么意思啊?嚴重嗎?” 老張耐心地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血管已經變窄了,血液流通不太順暢,所以才會出現胳膊麻的癥狀,不過這種癥狀通常很快就會自行恢復。但如果你不及時改變生活方式,任由這些腦梗的共性因素繼續發展下去,那么腦梗很可能就會真的找上門來。” 說著,老張再次翻出上海交大的那份研究報告,說道:“你看,這 503 名腦梗死者,平均年齡是 65 歲,可其中有 30% 的人在 50 多歲就發病了。這些人之所以會早早患上腦梗,就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這些共性因素,使得血管早早地就開始堵塞了。” 李大姐疑惑地問道:“那血管為什么會堵塞呢?” 老張耐心地解釋道:“高血壓會持續對血管壁造成壓力,使其受損;肥胖會導致血脂升高,擠壓血管空間;久坐不動又會讓血液流速變慢。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會使得大腦的供血越來越不足,最終引發腦梗。” 說著,老張指了指報告上的數據:“你看,目前中國腦梗患者已經多達 600 萬,其中 80% 的患者都具備這些共性因素。” 李大姐摸了摸自己的胳膊,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才 52 歲,難道真的這么危險嗎?” 老張看著李大姐,微笑著安慰道:“你也別太擔心,你現在發現得還算及時,只要從現在開始,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還是可以有效預防腦梗發生的。你要知道,胳膊麻就是身體給你敲響的警鐘,千萬不能再拖了。” 李大姐想起老公腦梗后那半身不遂的樣子,以及為了治療所花費的高達 20 萬的巨額費用,不禁心有余悸,堅定地說道:“張醫生,您說得對,我一定得好好管管自己了。” 腦梗的 “代價”:身邊人的遭遇 從醫院回來后,李大姐開始格外留意身邊人的健康狀況。她發現,原來腦梗離自己并不遙遠。牌友老王,今年 60 歲,患有高血壓,還長期抽煙,去年不幸突發腦梗,病好后嘴角都還是歪的;同事老李,55 歲,身材肥胖得連走路都有些吃力,去年也因為腦梗住院治療了半年之久;鄰居張嬸,才 50 歲,平時就喜歡天天坐在家里看電視,很少出門活動,前段時間也突發腦梗,至今還拄著拐杖,行動極為不便。看到這些,李大姐不禁感慨:“這腦梗,可真是太可怕了。” 李大姐閑來無事,在網上翻看新聞時,更是被一些案例嚇得心驚肉跳。北京有個 48 歲的中年男子,明明患有高血壓,卻總是不聽醫生的話按時服藥,結果突發腦梗,癱瘓在床;廣州一個 50 歲的女性,因為長期肥胖,又不愛運動,整天久坐不動,最終突發腦梗,雖然緊急送醫搶救,卻還是沒能挽回生命。李大姐看完這些新聞,心里充滿了恐懼,她跑去問老張:“難道得了腦梗,就真的這么可怕嗎?” 老張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說道:“這些人身上的共性因素太多了,所以腦梗才會輕易找上門來。上海交大解剖的那 503 名腦梗死者,其中有 80% 的人在生前都沒有重視自己身體發出的這些信號。” 李大姐聽了,身體忍不住微微顫抖,堅定地說道:“張醫生,您放心,我一定會做出改變的。” “那年輕人應該不會得腦梗吧?” 李大姐還是有些心存僥幸地問道。老張搖了搖頭,說道:“年輕人的血管彈性相對較好,身體的代償能力也更強,所以一般來說,患腦梗的幾率相對較低。但像你已經 52 歲了,血管已經開始逐漸老化,再加上身上存在這么多腦梗的共性因素,就一定要格外小心了。” 李大姐聽了,默默低下了頭,心里暗自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動起來,為了自己的健康,拼一把。” 防腦梗的 “自救計劃”:李大姐的新生活 李大姐這次是真的下定了決心,要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預防腦梗。她找到老張,虛心地問道:“張醫生,您快給我支支招,我到底該怎么做啊?” 老張看著李大姐堅定的眼神,欣慰地笑了笑,隨后給出了幾招簡單又實用的建議: 控血壓:讓血管 “松綁” “首先,你得把血壓控制在 130/80 毫米汞柱左右。” 老張認真地說道,“這就需要你按時服用降壓藥,同時,還要增加運動量,讓血管保持彈性。” 李大姐用力地點了點頭,說道:“張醫生,您放心,我一定會按時吃藥,多運動的。” 減肥胖:給身體 “減負” “在飲食方面,你要少吃肉類,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老張繼續說道,“爭取把體重減輕 5 公斤,這樣你的血脂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李大姐苦笑著說道:“看來我以后得少吃點肉,少去搓麻將了,多花點時間在健康上。” 動起來:讓血液 “加速” “每天至少要保證半小時的有氧運動。” 老張強調道,“像快走、慢跑、太極拳這些運動都很不錯。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李大姐小聲嘀咕道:“我以前總是懶得動,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每天都出去走走。” 查血糖:為健康 “把關” “每年都要定期去檢查血糖和血脂。” 老張叮囑道,“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盡早進行干預治療。” 李大姐認真地記下了老張的話:“好的,張醫生,我這就去預約體檢。” 李大姐按照老張的建議,堅持了一個月。一個月后,奇跡發生了。她的血壓成功降到了 135/85 毫米汞柱,體重也減輕了 3 公斤,每天她都能堅持走路 40 分鐘,更讓她驚喜的是,困擾她許久的胳膊麻癥狀,竟然也消失不見了。她再次去醫院復查,血脂檢查結果也恢復了正常。李大姐樂呵呵地笑著說:“太好了,我這胳膊,終于又能聽我使喚了!” 老公看著李大姐的變化,也不禁夸贊道:“你比我強,早改就是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