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用一部《水餃皇后》撕開了國產片的遮羞布,這部真實到近乎刺人心扉的傳記片向你表明:其實真正的演員依靠的是角色,而并非體重秤! ![]() 如果非要給《水餃皇后》貼標簽,那必須是“顛覆”。馬麗這次徹底地甩掉了“喜劇女王”的那頂帽子,演活了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貧民窟賣水餃的單親媽媽。 沒有夸張的表情包,也沒有刻意搞笑的臺詞,她靜靜地往碼頭一站,那臉上沾著些許面粉,眼中噙著隱隱淚光——這哪還是馬麗呢?分明是90年代香港街頭真實掙扎的臧姑娘! 最狠的是電影中這場剁水餃餡的戲。馬麗握著菜刀,瘋狂地剁著肉,刀刀都帶風,那案板上的肉沫,伴著汗水四處飛濺。導演劉偉強用特寫鏡頭懟著臉去拍攝,觀眾能夠清晰地看到,馬麗那手臂上暴起的青筋,以及顫抖著的嘴角。 ![]() 這不是在演戲,而是用盡全力,將生活如同剁碎般對待,而后又努力地捏成充滿希望的那種狠勁! 反觀賈玲的《熱辣滾燙》,上映之時那營銷可謂是鋪天蓋地,而且全是關于“瘦身100斤”的相關事宜。觀眾買票進影院,看的究竟是體重秤上的那些數字呢,還是角色自身所散發出來的那種魅力? 結果呢?票房高開低走,豆瓣評分6.5評論區清一色吐槽:“除了減肥,這片還剩啥? ![]() 更諷刺的是,賈玲瘦身后連喜劇標簽都丟了。曾經的“賈式幽默”,變得有些生硬地去煽情了,而且那些角色空洞得就好像是AI生成的那種勵志模板一樣。 當她在鏡頭前哽咽著說“我贏了過去的自己”,我只想問你贏的是自己,還是觀眾的智商? 馬麗在《水餃皇后》里下了多少“笨功夫”?為了重現臧姑娘的手部特點,她提前三個月,就開始包起餃子來。 在這期間她的手指竟然被搟面杖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為了呈現出底層女性的疲憊模樣,她整整一周都在拼命干活,而且這段時間里每天只能休息四個小時。 ![]() 與此同時她還以沒化妝的樣子,對著鏡頭,甚至就連眼袋都顯得特別真實,好像是專門為了角色而這樣做的一樣。導演喊停之后,她依然在角落不停地練習著揉面這個動作,而且甚至在工作人員提醒之后,她還是繼續,“面都快要被你揉得跟橡皮泥似的啦!” 而賈玲呢?在《熱辣滾燙》的幕后花絮里,全是健身房揮汗如雨的畫面。她當然努力,但這份努力是為了角色,還是為了熱搜?當演員把“減肥”當成最大賣點,本質上和網紅直播帶貨有什么區別? ![]() 馬麗用《水餃皇后》的一鍋水餃煮出了人間煙火,電影最狠的不是勵志,而是真實到殘忍的細節。 臧姑娘讓女兒在碼頭當“人肉監控”,一有警察就吹口哨;為了省電費,全家擠在公廁門口寫作業,女兒的本子上沾著尿騷味;第一次賣出生餃子時,她攥著鈔票的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 ![]() 這些鏡頭沒有配樂也沒有刻意去煽情,沒有慢鏡頭來美化,不過卻能讓觀眾哭得隱形眼鏡都移位了。因為每個人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奶奶、外婆那些為了一日三餐拼盡全力的普通女性。 反觀《熱辣滾燙》,主角的苦難就像是被PS過的海報:住著豪華的宅邸,使用著高端的健身房,減肥之后,居然有霸道總裁前來追求。這哪是底層逆襲?分明是瑪麗蘇爽文披著勵志外衣! ![]() 對于真正的好片和靠噱頭騙票房的爛片,觀眾會用腳投票。《水餃皇后》剛上映,第一波看完的觀眾就已經送上贊譽:馬麗值得一個影后,這才是大女主該有的樣子! 而《熱辣滾燙》如今的評分區卻是大型翻車現場:賈玲,你忘了怎么讓人笑了嗎?你瘦了,但也空了。為爛片買了太多單之后,這屆觀眾再也不好騙了。 當流量明星還在用“瘦了胖了哭了笑了”上熱搜真正的好演員早就用角色殺出一條血路。馬麗憑借《水餃皇后》向人們證明了,其實觀眾所需要的并非那些華而不實的噱頭,而是能夠深深扎進內心深處的故事。 最后的靈魂拷問:.如果你是導演,會選“拼命減肥的賈玲”還是“拼命演戲的馬麗”?還沒看過《水餃皇后的》戳下圖薅一波特惠影票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