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隆塔地宮出土的舍利 兗州興隆塔地宮的考古發現令人震撼,尤其是佛頂骨真身舍利現世的消息更是引人關注。那么,此次考古發掘背后還有什么故事?這些佛教文物的出土具有什么樣的價值?8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驚世考古發現緣起地宮盜掘案 興隆塔始建于隋,重修于宋,目前的興隆塔是北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興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這座古塔造形奇異,全部13層,上6層急劇縮小,形成“塔上塔”,為全國罕見。而據當地文史專家介紹,兗州地方史志上并沒有興隆塔地宮藏寶的記載。 那這些寶貝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這還要追溯到一起盜掘案的偵破。2008年初,一個犯罪團伙挖出了一條深6米、長24米的地道直至興隆塔下地宮,盜走部分文物。濟寧、兗州兩地警方聯手破獲此案,犯罪分子落入法網,失竊的文物被追回。考古部門決定對興隆塔地宮進行搶救性挖掘,整個挖掘過程從2008年9月1日開始至14日結束。這才有了這次驚世大發現。 宋代鎏金銀棺國內考古罕見 此次發掘出的文物有石函、鎏金銀棺、舍利金瓶三件國家一級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兩件國家三級文物,一般文物多件。按照我們通俗的說法,國家一級文物就可以被稱為“國寶”,那么三件國寶同時現世,它們究竟價值幾何呢? 據參與此次挖掘的省博物館考古專家肖貴田介紹,舍利寶函是為瘞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肇始于北魏佛教興盛時期,發展于隋,全盛于唐。佛骨舍利,在佛教發祥地天竺是用罌壇盛放,佛教東漸中國,北魏、隋唐時期采取建塔瘞埋佛舍利的習俗。盛唐以降,瘞埋舍利的習俗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以下特點:一是在佛塔之下構建地宮;二是皇室異常重視,按照中國傳統的墓葬禮儀進行舍利容器的設計,逐漸形成了地宮、石函、金棺銀槨等。 唐代皇家對瘞埋佛舍利異常重視,“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數有九重,雕鏤窮奇。”正因為如此奢華靡費,才有了韓愈諫迎佛骨而遭貶謫的歷史典故。而正因為如此,現代考古發現就有甘肅省涇川大云寺塔基、陜西省臨潼慶山寺塔基、江蘇省鎮江甘露寺塔基和陜西省扶風法門寺塔基出土的以金棺銀槨為主的成套舍利容器。其中法門寺地宮和佛指舍利寶函明顯具有唐皇室瘞埋的特點,所出土均為國寶級文物。 到了宋代,因為皇家篤信儒家思想,對佛教的重視程度降低,而且宋代崇尚儉約,目前全國范圍內發現的宋代舍利塔基足有十余處,但舍利寶函除頭層石函外,內里都沒有使用金銀這樣的貴重材料。正因為如此,兗州興隆寺的鎏金銀棺和舍利金瓶才彌足珍貴。“可以說這是全國罕見甚至是僅見的宋代舍利金棺銀槨,所以它才被定為一級文物,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佛頂骨真身舍利仍有謎團 這次考古發現除了三件國家一級文物的現世,更為牽動人心的就是佛頂骨真身舍利的出土。兗州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頂骨真身舍利的寓意來說,是最有智慧頭腦的象征,是佛真身舍利中最為寶貴的,它的現世將是佛教界的一次盛事,也將是文物考古界的一次盛事。” 此次興隆塔發現的舍利數量眾多,這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也是十分罕見的,而佛頂骨真身舍利存在的最直接證據,就是地宮中舍利碑刻的明確記載。碑文中提到:興隆塔就是為了供奉佛頂骨真身舍利而建,真身舍利是當時一位叫正光大師的西域于闐高僧不遠萬里從佛國古印度取來的。正光大師取回舍利后,一直希望建塔供奉,但未能如愿,云游至兗州,年事已高的正光大師把佛骨舍利傳于一個自己最信任的弟子。此后該弟子又將佛骨舍利傳于當時興隆寺的和尚和德,而正是在和德的手中,興隆塔得以建造,建塔供奉的夙愿也就此實現。 從碑文的記載看,佛頂骨真身舍利存在應該確鑿無疑,肖貴田表示:“宋代的碑文就是最好的證據。”但此次出土的舍利眾多,在金瓶內多達幾十粒,而石函內的舍利更是無法計數,究竟哪塊才是佛頂骨真身舍利?肖貴田表示,這需要進一步考證,用各種科技手段鑒定之后才有結果。 但也有專家指出,佛頂骨真身舍利埋入興隆塔地宮,沒有任何史料記載,而且宋代全國范圍內寺廟眾多,建塔就是為了供奉舍利,佛骨舍利更是眾多寺院夢寐以求的圣物,它的存在直接關乎寺院的香火和等級,因此佛頂骨真身舍利是否真的埋在興隆塔地宮,還是一個值得考證的問題。 記者 趙曉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