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天天一起看電影,我是喜歡看電影的笨熊。 雖然《水餃皇后》稱霸五一檔,但是口碑和票房實在是不盡人意,影片首日票房1.83億,上映近一周票房才1.93億,基本上就是原地踏步,豆瓣評分才6.9分,估計要不是馬麗主演,評分很有可能不及格。 《水餃皇后》主創團隊都很強大,導演是《無間道》三部曲的劉偉強,編劇是《我不是藥神》的主筆韓家女,主演是馬麗和惠英紅,配角也都不簡單有王祖藍、薛凱琪、謝天華、潘斌龍、袁富華、 還有黃金配角張達明、邵氏時代的頂流姜大衛、 影后鮑起靜、 《食神》里的唐牛谷德昭、動作片大佬盧惠光。 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撐起半片天,《水餃皇后》怎么就搞砸了呢? 關鍵問題出在 “不接地氣”。影片聚焦 80 年代的香港,但內陸觀眾對當時兩地的社會背景本就陌生,劇情又沒把關鍵信息交代清楚,這就導致很多人對于女主為什么不回內陸,執意住在香港這個關鍵問題感到困惑。 這是因為當時香港和內陸貧富差距巨大,而且當時內陸的社會環境對女單親家庭也非常不友好,這些電影都沒有展開細說,導致女主動機不明,影片的根基不穩定,那對于后面的劇情觀眾也就信服不了。 還有就是影片展現女主創業的過程太過于理想化,基本上遇到的全是好人,開場給女主通風報信的手工店夫妻,給女主寬限三個月房租的包租婆,各種友好的鄰居,后面夸張到就連阿sir和幫派大佬都對他特殊照顧……這開掛的劇情讓女主的艱苦奮斗的價值被弱化,讓強調紀實的傳記片顯得很童話。 看過麥當雄導演的《省港旗兵》、林家棟和任賢齊主演的《樹大招風》就清楚,當時的香港治安混亂,很多流竄過去的悍匪持槍搶劫。編劇韓家女肯定知道這些背景,可能為了保證影片順利上映,只能安排大佬收保護費這種淺嘗輒止的情節,既想保留沖突又不敢深挖,最后兩邊都沒討好。 對比她的成名作《我不是藥神》,同樣是敏感題材,卻把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 聚焦藥品價格矛盾,將根源指向廠商,既讓觀眾情緒有出口,又避開了敏感地帶。所以即便當時是新人導演操盤,首日票房也能爆到 3.58 億,首周狂攬 12.76 億,這才是現實題材該有的張力啊! 《水餃皇后》的尷尬,說到底還是沒平衡好 “真實” 與 “創作”。最后笨熊想說:寶子們覺得,現實題材該堅持原汁原味,還是為了上映適當妥協? ![]() |
|
來自: 昵稱285564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