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后兒子順利登基。 1643年8月9日,皇太極在盛京,也就是現在的沈陽,突然去世,年僅51歲。這事來得太突然,當時清朝剛入關沒多久,根基還不穩,皇太極一死,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皇太極有好幾個兒子,按理說繼承人應該從他們中間挑,可問題是他沒來得及立下遺囑。這下子,誰當皇帝成了個大難題。孝莊太后這時候才30歲,兒子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帝,只有6歲,壓根沒能力自己上位。 先說說當時的情況。皇太極死后,清朝的權力核心主要集中在幾個大人物身上: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還有幾個重量級的貝勒,像豪格、濟爾哈朗這些人。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31歲,正當壯年,手里有兵有威望,按傳統他是最有資格接班的。多爾袞呢,當時是睿親王,掌管正白旗,軍權在握,野心也不小。這倆人明爭暗斗,誰都不服誰,朝堂上的氣氛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孝莊帶著個6歲的小孩,夾在這群虎狼中間,處境可想而知。 但孝莊不是普通人。她出身科爾沁蒙古,是博爾濟吉特氏,嫁給皇太極的時候才13歲,算是政治聯姻。她在后宮里混了十幾年,早就不是啥天真少女了。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她就生了福臨,還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地位不低。更重要的是,她腦子清楚得很,知道這時候靠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拿出真本事。 皇太極一死,孝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福臨太小,沒人支持他怎么辦?豪格那邊有自己的勢力,多爾袞也不可能輕易讓步。當時的清朝繼承制度不像后來那么固定,皇帝死了,貴族們開會商量誰上位是常有的事。這種情況下,孝莊要想讓福臨當皇帝,必須拉攏關鍵人物,而多爾袞就是那個繞不過去的人。 多爾袞這人,說實話,歷史上評價挺復雜的。他能力強,打仗厲害,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就靠他平了不少亂子。可他也有自己的算盤,想當皇帝的心思誰都看得出來。孝莊很清楚,硬碰硬她肯定干不過多爾袞,但她也知道,多爾袞要是真自己稱帝,其他貝勒和旗主絕對不干。所以,她得跟多爾袞談條件,穩住他,讓他支持福臨。 于是,就有了那個讓人浮想聯翩的“一夜”。歷史書上沒寫那天晚上具體發生了啥,但可以肯定的是,孝莊和多爾袞之間達成了某種交易。第二天,朝堂上的風向就變了。多爾袞沒再堅持自己當皇帝,而是站出來支持6歲的福臨登基。當然,他也不是白幫忙,條件是他和濟爾哈朗一起當輔政王,實際掌控朝政。這事兒定下來后,豪格那邊雖然不服,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認了。 1643年10月8日,小福臨正式即位,成了順治帝。孝莊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她沒兵沒權,靠的就是腦子和膽子,在最危險的時候抓住機會,把兒子推上了皇位。不過,這事兒背后也有代價。多爾袞當了輔政王之后,權力大得嚇人,順治小時候基本上就是個傀儡,孝莊還得繼續跟多爾袞周旋,才能保住自己和兒子的地位。 說到孝莊和多爾袞的關系,后世一直有不少猜測。有人說她為了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甚至跟多爾袞有啥私情。這說法聽著挺勁爆,但史書上沒證據,基本是野史瞎猜。孝莊是個聰明女人,她更可能用的是政治手段,比如許諾多爾袞更大的權力,或者拿科爾沁蒙古的資源做籌碼。畢竟,她從頭到尾的目標都很明確:保住福臨的皇位,保住自己的家族。 順治登基后,孝莊也沒閑著。她得盯著多爾袞,防著他權力太大威脅到兒子。幾年后,多爾袞死了,順治親政,孝莊才算真正松了口氣。她這一輩子,活到75歲,經歷了順治、康熙兩朝,成了清朝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