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腫屬中醫之肝膽病證,屬于積聚、癥瘕的范疇。多由肝氣不達,疏泄不利,導致瘀血、痰濕凝聚而成囊腫,治療以滌痰活血、軟堅散結為原則。 中醫認為其發病機理為因外感或內傷而致脈絡不通或絡脈失養,引發肝區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針對本病的基本病機,多數方藥用藥物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犀黃丸等。其中,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行氣通絡的作用,適用于肝囊腫初期由于肝郁氣滯形成的囊腫。犀黃丸具有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的作用,因此,也可用作該疾病的治療參考。 對于肝囊腫,早期體積較小時,患者通常沒有明顯不適。但如果出現腹痛、餐后飽脹、惡心嘔吐、乏力甚至黃疸等癥狀,這往往提示囊腫體積較大,可能已對肝功能造成影響。相反,如果這些癥狀逐漸減輕,或者發作頻率減少,就說明肝囊腫的病情可能在好轉。 一、囊腫與火 肝囊腫越長越大,很多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黃疸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影響肝功能。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這大多和身體內的3種“火”有關。 第一種是“肝火”。肝主疏泄,主情志,長期的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郁結,氣郁久了就會化火,也就是我們說的“肝火”。肝火過旺,會影響肝臟的正常疏泄功能,讓肝臟的氣血運行不暢,這就為肝囊腫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第二種是“肺火”。肺火多由外感邪氣、飲食辛辣食物或體內陰虛引發的。肺主氣,肺火過旺,長期不消,就會干擾肝臟的氣機,使肝的正常功能失調,進而影響肝臟對氣滯、痰濕、血瘀等毒素的排出,促進肝囊腫的增大。 第三種是“胃火”。有些患者喜歡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還愛飲酒,這些都會加重脾胃的負擔。脾胃運化失常,就容易積熱生火,也就是“胃火”。胃火過旺會影響肝的疏泄,導致肝胃不和。胃火上炎,還會使體內的濁氣上逆,影響全身的氣機升降,導致肝臟的氣血運行受阻,對肝囊腫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分享3種常用的中成藥 第1種是鱉甲煎丸。很多肝囊腫患者呢,體內都存在瘀血阻滯的問題。這瘀血就像河道里的淤泥,堵在肝臟脈絡中,阻礙氣血的正常運行。鱉甲煎丸可以活血化瘀,全方位疏通肝臟的血脈,讓氣血恢復順暢流通。對于肝囊腫患者的脅肋部刺痛、痛處固定,鱉甲煎丸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還能軟堅散結,慢慢把肝囊腫的“硬塊”軟化、打散,加速病情的好轉。 當肝火、肺火、胃火交織在一起,會促使肝囊腫越長越大,鱉甲煎丸,幫助肝臟清理“垃圾”,改善臟腑功能。鱉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行氣化痰的功效,能讓肝臟的氣血恢復通暢,把氣滯、痰瘀都清除出去。臟腑調和了,三種“火”滅了。肝臟的內環境得到了改善,肝囊腫失去了繼續生長的條件,病情就能得到控制。 解方:鱉甲煎丸,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對于體內痰瘀比較重,病程又比較長的腎囊腫患者來說,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方子里的鱉甲是主藥,具有超強的軟堅散結功效,能夠把囊腫的包塊慢慢軟化甚至消散。桃仁、牡丹皮、大黃等藥呢,主要是活血化瘀和涼血。當痰瘀互結,氣血流動不順暢時,這些藥材打通堵住的血脈,打散瘀滯的瘀血。還有葶藶子、石韋、瞿麥等藥,可以利水滲濕,排出身體里多余的濕氣,斷了痰濕生成的根源。另外,厚樸、柴胡等藥可以調理氣機。氣順了,才能更好地推動氣血津液的運行,幫助化痰祛瘀。痰濕化了,瘀血散了,血脈通了,囊腫自然沒了立足之地。 第2種中成藥是大黃蟄蟲丸。肝囊腫患者患病時間長了,容易導致氣血不暢,出現瘀血內停、痰濕積聚的情況。大黃蟄蟲丸呢,可以清熱瀉火、逐瘀通經,清理患者體內的熱毒、瘀血。對于肝囊腫患者出現的面色晦暗、腹部腫塊等癥狀,大黃蟄蟲丸可以改善肝臟氣血、內環境,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第3種是逍遙丸。有些肝囊腫患者,經常陷入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中,加重了肝郁氣滯的病情。逍遙丸,首先能疏肝解郁,疏通肝臟瘀堵的氣機,然后能養血柔肝,滋養肝臟。最后啊,逍遙丸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源上減少痰濕的生成。對于肝囊腫患者的脅肋部脹滿疼痛、情緒低落等癥狀,逍遙丸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改善肝功能。 最后要提醒患者朋友們,這3種中成藥對肝囊腫的調理有一定效果,但中醫最講究辨證論治了。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配伍使用。
醫案1 《神農本草經》載牡蠣"主傷寒寒熱,除留熱,破癥瘕"。這味性味咸寒的海洋藥物,入肝腎二經,具有三重功效:咸能軟堅散結,寒可清熱化痰,重鎮之性又能平肝潛陽。正如去年接診的王先生案例,其肝囊腫從2.6cm增至3.9cm,伴隨右脅脹痛、口黏便溏,舌苔白厚膩如積粉,脈象滑數,經診斷后位痰濕壅滯。 給他開了一個以生牡蠣為主藥的方子,取其"破癥瘕"之力。牡蠣的咸寒之性猶如一把手術刀,既能軟化囊腫外層堅韌的囊壁,又能引領諸藥直達病所。配伍桂枝溫通經脈,既防牡蠣過寒傷陽,又增強破結之勢,正如《本草綱目》所言"桂枝橫行手臂,溫經通脈"。浙貝母、姜半夏直搗痰核,配合澤瀉、茯苓開通水道,使痰濕從小便而解,此即"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具體運用。 方中醋香附疏肝理氣,丹參活血化瘀,二者相伍解決氣滯血瘀的根本問題。陳皮、炒白術健脾燥濕,從源頭阻斷痰濕再生,體現"見痰休治痰,當以順氣為先"的治本思想。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同治。 患者服藥兩周即感脅痛緩解,三月后囊腫縮至0.7cm,印證了中醫"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的治療原則。臨床實踐表明,牡蠣對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等痰瘀互結證均有良效,但需注意兩點:一要久煎去其咸澀之性,二需配伍扶正之品,避免苦寒傷胃。 醫案2 肝郁脾虛 + 氣血瘀滯型肝囊腫 一、四逆散雖好,卻有 “局限性” 四逆散由柴胡、甘草、枳實、白芍四味藥材組成,堪稱疏肝健脾的 “黃金組合”: 柴胡:像一把鑰匙,打開肝氣郁結的 “鎖”,讓氣機順暢流通; 甘草:補脾益氣,默默守護脾胃這個 “后天之本”; 枳實:破氣消積,把體內停滯的氣結一一打散; 白芍:養血斂陰,為肝 “補足營養”,讓肝血充盈。 這四味藥搭配,既能疏肝,又能健脾,還能調節氣血。但問題來了,肝囊腫形成原因復雜,光靠疏肝健脾遠遠不夠! 二、肝囊腫的 “病根”:肝郁脾虛 + 氣血瘀滯 臨床上,很多患者因為長期情緒不暢、飲食不節制,慢慢把肝臟 “拖垮”: 肝郁氣滯:長期焦慮、生氣,肝氣就像打了結的繩子,堵在體內; 脾失健運:大魚大肉、饑一頓飽一頓,脾胃功能變差,氣血生成不足; 氣血瘀滯:肝氣不暢,氣血運行受阻,再加上脾虛 “供血不足”,瘀血就像淤泥一樣,堆積在肝臟里,久而久之,囊腫就冒出來了。 三、真實案例:四逆散 “升級”,囊腫縮小 之前接診過一位患者,就是典型例子: 癥狀:工作壓力大,長期焦慮,飲食不規律;脅肋脹痛,一生氣疼得更厲害,還總感覺渾身沒勁、吃不下飯; 舌脈:舌質暗紫(典型的血瘀表現),舌苔薄白,脈弦澀; 誤區:自己吃了一段時間四逆散,囊腫卻沒變化。 分析:這位患者不僅肝郁脾虛,更關鍵的是有血瘀!四逆散雖能疏肝健脾,但缺少化解瘀血的 “武器”,當然效果不好。 治療方案:在四逆散基礎上,加了兩味 “化瘀猛將”—— ? 丹參:被譽為 “中藥里的阿司匹林”,擅長活血化瘀,疏通肝臟血管; ? 桃仁:破血逐瘀,把頑固的瘀血 “打散排走”。 效果:堅持調理后,脅肋脹痛、乏力明顯緩解;復查發現,囊腫真的縮小了!后續繼續用原方鞏固,防止復發。 醫生提醒 切忌自行用藥:四逆散雖好,但搭配不當可能無效,甚至耽誤病情; 辨證治療是關鍵:肝囊腫類型多,必須結合舌象、癥狀精準辨證,一人一方; 情緒飲食要重視:少生氣、規律飲食,才能從根源上預防囊腫復發。 ?? 肝囊腫四個癥型 第一,肝郁氣滯型用柴胡疏肝散。有些肝囊腫患者平時愛生悶氣,肝氣不順暢,經常會感覺脅肋部脹痛。情緒一波動,這脹痛還更明顯了。可以用柴胡疏肝散來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把堵住的肝氣給疏通開,恢復肝臟的正常氣機,緩解肝囊腫帶來的脹痛。 第二,痰濕內阻型用二陳湯合五苓散。有些患者身體發胖,舌苔白膩,總感覺身體困重,這種情況可能是痰濕內阻,從而引發肝囊腫。可以用二陳湯合五苓散燥濕化痰、理氣健脾、溫陽化氣。兩方合用,能清理身體里的痰濕,減輕對肝臟的影響,有助于肝囊腫的恢復。 第三,瘀血阻絡型用膈下逐瘀湯。有的肝囊腫患者,脅肋部刺痛明顯,疼的地方固定不變,面色發暗。這種瘀血阻絡型的肝囊腫,可以用膈下逐瘀湯。它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化開肝臟脈絡里堵住的瘀血,恢復氣血運行的通暢,對瘀血阻絡引起的肝囊腫很有效果。 第四,肝腎陰虛型用一貫煎。要是患者感覺腰膝酸軟,眼睛干澀,口干舌燥,那可能是肝腎陰虛導致的肝囊腫。這時可以用一貫煎滋陰養血、補益肝腎,滋養肝腎之陰,讓肝臟得到足夠的滋養,緩解肝腎陰虛型肝囊腫的癥狀,加快肝囊腫的好轉。 醫案醫話 第一,肝郁氣滯型用柴胡疏肝散。有些肝囊腫患者平時愛生悶氣,肝氣不順暢,經常會感覺脅肋部脹痛。情緒一波動,這脹痛還更明顯了。可以用柴胡疏肝散來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把堵住的肝氣給疏通開,恢復肝臟的正常氣機,緩解肝囊腫帶來的脹痛。 肝郁氣滯實癥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陳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殼(麩炒)、芍藥各4.5g,甘草(炙)1.5g 解方:方用四逆散去枳實,加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增強疏肝行氣。 肝郁氣滯實癥:胸脅脹滿、噯氣頻作,食滯不清 醫案1 中醫李秀華醫案 肝郁氣滯型 對于患有肝囊腫的朋友,往往起初沒有感覺,但是注意了,一旦出現脅肋部脹痛、腹脹和乏力這些信號,就應該引起大家重視了。這些信號,往往意味著病情已發展至肝臟氣血失調的階段。 肝囊腫的形成其實與肝郁氣滯、痰濕內阻密切相關。起初,可能只是單純的情緒不暢、情志失調,致使肝氣郁結,氣血運行受阻。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滯帶來了痰濕,痰濕與瘀血相互膠著,最終形成囊腫。一旦肝臟氣血失調,不僅會影響肝臟自身的正常功能,還會波及全身的氣血運行,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癥狀。 所以,我常常強調,肝囊腫患者,患病時間越長,越要注重疏肝理氣、化痰祛濕。如此一來,既能恢復肝臟的正常疏泄功能,改善身體的不適癥狀,又能調節氣血,消除囊腫形成的土壤。說到疏肝理氣,醫圣張仲景有一個經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對于肝囊腫的調理有著獨特的功效。雖然原方并非專門針對肝囊腫,但其中蘊含的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理,在肝囊腫的治療中同樣適用。 曾經有一位肝囊腫患者前來求診,他被查出患有肝囊腫已有數年,期間囊腫不斷增大。初次就診時,他時常感覺右側脅肋部脹痛難忍,腹脹明顯,食欲不佳,整個人精神萎靡、疲憊乏力,大便也不成形。經檢查,舌苔白膩,脈象弦滑。綜合分析其癥狀與體征,我判斷他的病情主要是就是肝郁氣滯、痰濕內阻所致。我圍繞疏肝理氣、化痰祛濕、軟堅散結展開,旨在緩解不適癥狀,控制囊腫發展。 用藥方面,我以柴胡疏肝散為基礎方。在此基礎上,我又加入了一些針對性的藥材。為增強化痰祛濕之力,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三者協同,可有效清除體內痰濕。考慮到囊腫的存在,加入了三棱、莪術、鱉甲以軟堅散結。此外,還添加了郁金、丹參等藥材,郁金行氣解郁、涼血破瘀,丹參活血化瘀、養血安神,有助于改善肝臟的氣血瘀滯狀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患者的癥狀得到了改善。脅肋部脹痛明顯減輕,腹脹感消失,食欲逐漸恢復,精神狀態也大為好轉,整個人變得有活力了。復查結果顯示,肝囊腫的大小較之前有所縮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都不盡相同,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必須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醫案2 中醫路醫生醫案 肝郁氣滯、濕熱瘀阻型肝囊腫 肝囊腫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肝臟良性病變,部分患者的囊腫可能會逐漸增長,進而壓迫鄰近器官,引發腹脹、惡心、嘔吐以及右上腹部隱痛等癥狀。 在囊腫內液體積聚過多,壓力升高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囊腫破裂、囊內出血或帶蒂囊腫扭轉等嚴重并發癥。 那么,西醫治療肝囊腫主要依賴手術和藥物治療,但手術往往難以徹底治愈,術后復發率較高;而藥物主要是保護肝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無法有效縮小或消除囊腫。 相比之下,中醫治療肝囊腫則依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辨證施治,通過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祛濕等手段,改善肝臟的疏泄功能,促使囊腫逐漸縮小。 在中醫理論中,肝囊腫的形成與氣滯、血瘀、水濕等因素密切相關。而澤蘭作為一種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腫功效的中藥材,是治療囊腫的一把好手。 前不久一位肝囊腫患者找到了我,他兩年前被診斷出患有肝囊腫,由于不影響日常生活,并未予以重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開始感到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偶爾還會惡心。此外他還伴有右脅肋部固定疼痛、情緒煩躁、易怒等癥狀。 根據這些癥狀,我辨證為肝郁氣滯、濕熱瘀阻型肝囊腫。治療采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瘀、清熱利濕的方法。藥用桂枝、香附、生麥芽、當歸、桃仁、澤蘭、澤瀉、柴胡等十幾味藥。藥方當中的這個澤蘭,在《神農本草經》中被記載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的功效,特別適用于治療婦科經產瘀血病癥及跌打損傷等,還能消除癰腫。 因此,整個方劑以疏肝解郁為基礎,結合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方法,旨在疏解肝氣、消除瘀血、清除濕熱,從而促使囊腫消散。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肝囊腫體積縮小了三分之一,不適癥狀均已消失。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疾病都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上述提到的方劑僅供參考,切勿擅自使用。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里,大家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聲明:文章和醫案僅供中醫學習和參考,對于涉及個人健康的問題,建議讀者咨詢專業醫生或醫療機構,切勿擅自模仿用藥。 |
|
來自: 青蓮童子Blotus > 《傳統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