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給我愛的人生個孩子,就算我失去生命也沒關(guān)系!”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一場意外讓她從小就失去了雙腿的行走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但這個遭遇并沒有擊垮她,她努力生活,遇到了自己心愛的男人,冒著失去生命的風險為他生了孩子。 她用自己的堅韌和勇氣突破了殘酷命運給她設(shè)下的重重障礙,用自己殘疾的身體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十多年過去了,這個“爬行女孩”現(xiàn)在過的怎么樣了呢? 一、"爬行女孩"董明英的不幸經(jīng)歷董明英出生于山東日照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父母都是勤勞的工人,家境雖然不富裕但也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小時候的董明英就像其他孩子一樣,活潑可愛,總是掛著天真爛漫的笑容,深受父母和鄰里的喜愛。然而就在她蹣跚學步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1986年,年僅一歲的董明英突然在夜里高燒不退,體溫高達40度,讓人觸目驚心。盡管父母及時請醫(yī)生看診并服下退燒藥物,但董明英的體溫依舊居高不下。 在高燒的折磨下,小小年紀的她哭聲漸弱,讓人揪心。眼見女兒情況危急,父母趕忙將她送往村里的診所就醫(yī)。 經(jīng)過醫(yī)生的診治,董明英的高燒才得以控制,父母松了一口氣,以為女兒只是受了驚嚇,等回家繼續(xù)吃幾天藥就能恢復如初。 誰曾想這場高燒竟然為董明英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沒過多久,父母就發(fā)現(xiàn)董明英的身體出現(xiàn)了異常,她坐著時身子會不受控制地往前傾,更加無法像從前那樣站立行走,整個下半身似乎完全失去了力量。 起初,父母以為這只是女兒身體虛弱所致,會隨著時間慢慢好轉(zhuǎn)。然而,直到董明英3歲左右,情況依舊沒有絲毫改觀。 這才讓父母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他們帶著董明英奔波于各大醫(yī)院,終于在北京得知確切的病因——那場高燒造成了董明英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使她下肢癱瘓,失去了行走能力。當時的醫(yī)療水平有限,醫(yī)生們除了建議保守治療外,其他辦法也無能為力。 作為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高昂的治療費用根本無法承擔。 為了給女兒治療,董明英的父母不惜花光了全部家當,可是董明英的病情并未有明顯好轉(zhuǎn)。最終他們只能放棄治療,帶著董明英回到了家鄉(xiāng)。 為了讓女兒也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活動,父母為她專門做了兩雙"特殊"的鞋,一雙穿在腳上,另一雙則穿在手上,這樣董明英就可以用手和腳一起在地上爬行前進了。 就這樣董明英徹底改變了移動的方式,雖然看上去有些滑稽,但至少她不會被永遠困在家中。 很快董明英就和村里的其他孩子們打成一片,盡管無法像他們那樣奔跑嬉戲,但董明英從未被排斥在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董明英也慢慢意識到了自己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一度猶豫是否要讓董明英上學,擔心她會受到同學們的奇異眼光和排斥。 但是他們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最終還是決定給董明英一個讀書的機會。果不其然,剛進入校園,董明英就感受到了來自其他同學們的異樣目光和竊竊私語。 她無法參加體育課,上課時也必須用特殊的方式在地上爬行,這使她經(jīng)常收到側(cè)目。 董明英對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卑和逃避心理,差點就放棄了上學。幸運的是,在老師和家人的開導下,董明英漸漸建立了自信,主動與同學交往。孩子們天性單純,很快就接受了董明英的獨特,將她納入了自己的圈子。 就這樣,董明英順利地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 然而當該升入初中的時候,董明英卻出乎意料地拒絕了繼續(xù)求學。起初父母還以為是女兒在學校受到了欺負或是受了委屈,可是經(jīng)過一番解釋,董明英終于吐露了實情。 原來董明英并非因為討厭上學,而是擔心自己的殘疾會給家里帶來太大的經(jīng)濟負擔。除了她,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同樣需要上學,董明英深知父母一個人供養(yǎng)三個孩子讀書會有多么吃力。 為了分擔家里的開支,董明英決定主動輟學,在家?guī)兔ψ鲆恍┝λ芗暗霓r(nóng)活和家務。 當聽到女兒如此懂事的想法時,董明英的父母當場淚流滿面。他們深深地自責,覺得已經(jīng)耽擱了女兒的身體,決不能再耽擱她的前程。 可是,無論父母如何勸說,董明英都堅持不再上學,最終父母只能同意了她的決定。 于是董明英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家務和農(nóng)活之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分擔家計。 雖然殘疾的身體讓她無法像常人那樣自在活動,但董明英從未對命運垂頭喪氣。 相反她積極樂觀地生活著,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 二、董明英不顧家人反對,嫁給大22歲農(nóng)村光棍普通農(nóng)村姑娘大多數(shù)都是年少時就早早嫁人,而董明英作為一個殘疾女孩,自然更加難以覓得良緣。 隨著時光飛逝,身邊同齡的姑娘一個個都臉上掛著幸福嫁給自己心愛的男人,唯獨董明英依然孤身一人。 縱然董明英因為雙腿殘疾而無法行走,但她姣好的長相和陽光的性格卻讓她在村里有著極好的人緣。但是當董明英到了婚嫁的年齡時,身邊卻始終沒有人愿意向她下一番親事來。 這個結(jié)果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們對殘疾人的觀念總歸還是有些陳舊和傳統(tǒng),普遍難以接受。 作為一個行動不便的殘疾女孩,要尋得一位愿意攜手共渡余生的知己,實在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 直到董明英24歲那一年,她才終于有了一次結(jié)婚的機會。 當時,一位熟人主動為她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名叫馮治余,一位來自鄰村的農(nóng)村男子。不過,這個叫馮治余的人,卻已經(jīng)高齡46歲了,比董明英整整年長了22歲。 一開始董明英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nèi)心是堅決拒絕的。他們覺得,孩子雖然有殘疾,但寧愿一輩子也不嫁人,也決不能將女兒隨隨便便嫁給一個老光棍去。 可是,董明英卻對這個貌不驚人但身份來歷誠懇的男子有點兒興趣,于是主動打聽了馮治余的一些底細。 原來馮治余之所以到了這把年紀還在光棍單身,并不是因為嫌棄或是什么不良嗜好,而是從小馮治余就家貧如洗,父母年紀大了還相繼患上了一些疾病。 為了供養(yǎng)父母醫(yī)治,馮治余自少年起就開始到處打零工掙錢,不僅背負了家中的全部重擔,還要24小時隨時待命照料雙親起居。 每當有相親對象來獻殷勤,馮治余都不得不委婉拒絕,怕新娘子看不上他連個像樣的家都沒有。 兄弟幾個成家后也紛紛離開,獨留馮治余一個人贍養(yǎng)雙親,就這樣,馮治余一直守著病榻,陪伴父母直至最后一刻。 聽到馮治余的遭遇,董明英對這個其貌不揚但滿懷孝心與責任心的男子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感。 她認為,一個人能為了老人家“兩袖清風”幾十載人生,必定值得信賴。這樣的人與自己相配,未嘗不是一段好緣分。 為此,董明英決定先瞞著父母,主動與馮治余接觸、了解他的為人,看看是否真如親友所說那般是一個值得托付一生的好男人。 與馮治余接觸越多,董明英越發(fā)被他質(zhì)樸善良、勤懇踏實的個性所折服。于是在內(nèi)心做了深思熟慮之后,董明英下定決心,要嫁給這個可靠能干的男人。 可等到董明英向父母吐露此事時,父母卻給予了堅決的反對。在他們看來,一個四十多歲還單身的男人,無論出于何種緣故,終歸是個不著調(diào)的怪人。 董明英現(xiàn)在還小,若是嫁給這樣一個比自己年長22歲的光棍,以后日子定然會過得十分痛苦。 作為女兒,董明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但是此時此刻,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她卻不得不跨出有違父母教導的一步。 經(jīng)過許多次的冷靜思考和深夜難眠,最終,董明英決定向父母表明自己一定要義無反顧地嫁給自己心儀的男人。 面對女兒如此堅定的決心,父母雖然心有不滿,但終究是無法再堅持阻攔下去。在女兒一再痛苦哀求之下,他們終于不得不微微點頭答應下了這樁婚事。 就這樣董明英和馮治余的終身大事終于得以順利進行。 雖然家人朋友在婚禮上都對這對年齡懸殊的新人側(cè)目以待,但二人本人并沒有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董明英更是穿著一襲潔白無瑕的婚紗,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婚后的日子里,馮治余沒有像董明英父母原本擔心的那樣歧視董明英殘疾的缺陷。反而,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作為丈夫應盡的職責,對董明英體貼入微、關(guān)懷備至。漸漸地董明英的父母也改變了自己曾經(jīng)的偏見。 三、董明英冒死生育二胎,踏上創(chuàng)業(yè)之路對于一個女人來說,生育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婚后的董明英也不例外,她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兒育女的渴望是如此的強烈。然而,當殘疾的她懷上身孕時,醫(yī)生卻用最嚴厲的語氣勸阻她放棄這個孩子。 "董女士,您現(xiàn)在的身體狀況非常不適合生產(chǎn),要知道這對您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風險。"醫(yī)生一臉嚴肅地說,"如果您堅持要生下孩子,將會給您帶來生命危險,我們建議您考慮人工流產(chǎn)。" 作為一個雙腿殘疾的人,董明英的下半身機能存在嚴重障礙,要順利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并非易事。醫(yī)生之所以如此堅決反對,原因就在于此。可是面對醫(yī)生的勸阻,董明英卻出乎意料地表現(xiàn)得異常堅定和執(zhí)拗。 "不,無論如何我都要生下這個孩子!"董明英用顫抖但堅定的聲音說道,"即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在所不惜!" 面對董明英如此熱切的心愿,醫(yī)生和丈夫馮治余都極力勸阻卻無濟于事。 由于身體原因,她懷孕初期就出現(xiàn)了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的反應讓她飽受折磨。后期,情況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僅肚子沉甸甸的難以移動,就連呼吸都變得十分困難。 所有人都勸她放棄,但董明英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在經(jīng)歷了十個月的生命危險之后,她終于熬出頭了。 當嬰孩的啼哭聲第一次傳入耳中時,所有的辛酸和付出都變得那么值得。董明英用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戰(zhàn)勝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不過對于董明英而言,這僅僅只是第一步而已。她的決心遠不止于此,之后幾年她繼續(xù)懷孕生子,最終有了一女一子兩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就在董明英以為自己就此可以安享天倫之樂的時候,生活又給了她一記重重的當頭棒喝。隨著孩子們的漸漸長大,家中的開銷也節(jié)節(jié)攀升。 尤其是兒子讀書的費用,更是給馮治余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增添了極大的經(jīng)濟壓力。 望著丈夫日漸蒼老,她深深地意識到,作為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自己必須要為家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當一個殘疾人要在農(nóng)村謀生實在太過艱難了,就在董明英倍感無助的時候,互聯(lián)網(wǎng)直播迅猛興起,為她指明了一條出路。經(jīng)過短暫的學習,董明英很快就將直播技術(shù)駕馭得爐火純青,并開始了她的網(wǎng)絡(luò)創(chuàng)業(yè)之路。 董明英將自己在家中的日常生活分享到了網(wǎng)上,記錄下和孩子們相處的溫馨有趣片段,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殘疾母親的堅韌與勇氣。 漸漸地她的動人故事和陽光形象讓不少網(wǎng)友為之著迷,主動關(guān)注并為她點贊打call。 沒過多久,董明英便憑借自身的人氣和故事吸引了上萬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 就在這時,她開始通過網(wǎng)絡(luò)直播的方式,以低利潤的價格向觀眾們售賣自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和手工藝品,賺取一些微薄的收入給予家里支援。 董明英靠直播帶貨終于在家中另辟了一份生財之道,有了這份額外的收入,她不再愁家中的開支無著落,孩子們的讀書費用也終于有了著落。 更讓她自豪的是,她終于可以用自己的雙手,為愛她的丈夫分擔了一部分生活重擔。 董明英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靠直播掙錢的經(jīng)驗傳授給其他的殘疾朋友們,并成立了一個殘疾人志愿者協(xié)會,致力于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她用自己的堅韌毅力和善良溫暖,讓曾經(jīng)無助的人們重新?lián)肀Я讼M氖锕狻?/p> 結(jié)語回顧自己的一生,董明英經(jīng)歷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難。然而,每每想起自己為之奮斗的理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們,她就覺得這一切都是那么值得。能夠親手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是董明英這個殘疾姑娘最大的驕傲。 人生處處是挫折,但只要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勇氣,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董明英就是如此一個讓人敬佩的“勇士”,她用自己的半輩子詮釋了這個道理。在最絕望的時候,她依然堅持了自己的信念,最終用雙手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注定會讓她的故事被永遠銘記。 |
|
來自: 蘭溪歌 > 《98.石門云亭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