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過豆角的都知道,春種保苗較難,本來出苗很齊,過幾天莫名其妙地出現了死苗,或幼芽萎縮,致使幼苗出現缺苗斷壟情況。殊不知這是豆角幼苗感染了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基腐病、枯萎病等。如果不將這些病害預防好,想達到苗全苗壯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種植豆角要做好苗期病害防治。 ![]() 一、炭疽病 1、發病癥狀 幼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期染病后,幼基上出現短條狀或梭形斑,褐色至紅褐色,稍凹陷或龜裂,終致幼苗枯死,患部出現小黑點。成株期葉片染病后,出現圓形至不定形病斑,邊緣褐色,中部淡褐色,濕度大時呈現朱紅色小點。 2、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或在種子內越冬。播帶病種子后,幼苗即染病,分生孢子借雨水、氣流、接觸傳播。氣溫20度及相對濕度95%以上時,最易發病。當溫度高于27度,相對濕度低于90%時,很少發病。在地勢低洼、土質黏重、重茬、種植過密的地塊及多雨、多露、多霧、低溫環境條件下均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用無病種子和進行種子消毒,播種時用種子重量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②合理輪作,有條件的進行與糧食作物輪作或與蔥蒜輪作1~2年。 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即開始噴藥預防,苗期噴藥2次,結莢期1~2次,每次間隔5~7天。藥劑可選用80%代森 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代森猛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 二、基腐病 豆角基腐病又叫 豆角立枯病 1、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豆角種子、種芽和子葉。苗期危害,習起苗前爛種和剛出土幼苗染病。未出土前危害種子、種芽和子致病部變褐腐爛;子葉染病在子葉上產生近桶圓形紅褐色病,后病斑逐漸凹陷,蕓基部和根部染病產生橢圓形至長條狀紅褐包四陷斑,逐漸擴展到繞蕓1周,病部干縮或龜裂,致使病苗生長慢或干枯而死。 2、發病規律 立枯絲核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棚室或露地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寄主長勢衰弱或有傷口時,病菌容易侵入,通過水流、農具等傳播蔓延。病菌在6~36度條件下均可生長,適溫18~30度,27~30度最適。在田間遇4~7度低溫條件,即豆種子易被此菌侵染,生產上在10度條件下,種子雖可萌發,但土溫低,在土中持續時間長易發病。育苗或播種前遇寒潮、陰雨,或覆土過厚,均不利于出苗。澆水過多、苗床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幼苗瘦弱或徒長時發病重。種植密度大, 氮肥施用太多,土壤黏重、偏酸、重茬,發病重。種子、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病殘體易發病。在低洼地潮濕積水,或高溫高濕、多雨、霧大 露重及日照不足條件下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及種子消毒。消毒時,用種子重量0.2%的40%福美-拌種靈拌種,或用浸種劑滅菌,或用種衣劑包衣。 ②選擇排水良好、高燥向陽地塊育苗和種植。床土選用無病菌新土,育苗前充分驚曬。床底撒施藥土(福美·拌種靈或甲基立枯磷藥士),或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1次除蟲滅菌劑。苗期做好保溫,防止低溫和冷風侵襲定,澆水要根據土壤濕度和氣溫進行,嚴防濕度過高。 ③與非豆科作物輪作,水早輪作最好。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 ④施用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或施用生物活性復合肥,適當增施磷鉀肥。 ⑤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帶出田外進行無害化處理,病穴施藥或施生石灰消毒。 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或10%概霉靈水懸劑300倍液,或15%噁霉靈水劑450倍液,或0%代森 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噴淋1次,連續防治2~3次。 ![]() 三、枯萎病 枯萎病是豆角的一種重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南方地區發生普遍,病株率可達30%以上,產量損失10%~20%,嚴重時可超過50%。 1.、發病癥狀 春豆角苗期可以感染,由于此時溫度低,一般不表現癥狀。開花結莢時溫度高、雨水多,發病率上升,秋豆角多在苗期發病。植株發病時,先從下部葉片開始,先在葉片邊緣、葉尖部出現不規則水漬狀病斑,繼而葉片變黃枯死,并逐漸向上部葉為發展,最后整株死亡。病株根頸處皮層常開裂,其維管束組變褐。剖視病株莖基和根部,維管束組織變褐,嚴重的外部變黑色,根部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現粉紅色霉層。 2、發病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厚 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越終、屬土傳性病害。病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多年種植豆不僅增加接種體數量,同時也提高了病原的致病力。病原經最根部傷口侵入,危害維管束組織,阻塞導管,影響水分運輸時還分泌毒素,引起植株萎蒿死亡。春、秋兩季均可發病連作地此病發生早、病情重,嚴重地塊發病率高達97.5%。輪作地發病遲,病情輕。地勢低注積水的田失發病重。 3、防治方法 ①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最好增施不帶菌并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②種子消毒。用占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后,再播種。 ③加強肥水管理。 豆生長期間,根據長勢追施氮磷鉀復合肥,避免氨肥過多,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腐殖酸等葉面肥以促進植株茁壯生長,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澆水應避開高溫時段,小水勤澆,忌大水漫灌 ④清理病株。發現病葉等要及時摘除,病株嚴重時可拔出 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采用灌根的辦法最直接有效,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 600~800 倍液,每隔7~10天灌1次,每株灌250毫升藥液,灌2次。 ![]() |
|
來自: mrsh > 《我的文件夾(1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