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平時說話是不是常碰到帶方位詞的有趣說法? 比如打了敗仗叫 '敗北',請客叫 '做東',去世叫 '歸西',還有 '不撞南墻不回頭'。 這些說法為啥跟東西南北扯上關系呢?咱一個個嘮明白。 ![]() 01、為啥打了敗仗叫 '敗北'? 這里的 '北' 可不是指方向,其實通 '背',就是背對的意思。 您看甲骨文里的 '北' 字,畫的就是兩個人背靠背的樣子。 想想古代戰場,雙方正面交鋒時都面對面拼殺,要是哪方打不過了,就得轉身往后跑,這不就把后背留給敵人了嘛。 《史記?項羽本紀》里說 '未嘗敗北',這里的'北'就通'背',是 '背對逃跑' 的意思。 所以 '敗北' 慢慢就成了戰敗的代名詞,說白了就是打輸了轉身跑嘛。 ![]() 02、請人吃飯為啥叫 '做東'? 這得從古人的居住和禮儀說起。 古代四合院講究主人住東廂房,客人住西廂房。 《禮記》里規定 '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主人總是從東邊的臺階上下,東邊就成了主人的 '專屬方位'。 請客的時候呢,主人一般會坐在東邊的位置,以示對客人的尊重。 時間長了,'東' 就成了主人的代稱,'做東' 自然就是當主人請客的意思啦,就像現在說 '今天我做東',就是我來當東道主請客。 ![]() 03、死了為啥叫 '歸西'? 在咱們傳統文化里,西方被看作 '極陰之地',跟生命的終結有點關聯。《黃帝內經》里就把西方和秋季、凋零聯系起來。 后來佛教傳入中國,帶來了 '西方極樂世界' 的概念,說人死后要是行善積德,就能往生到西方的極樂凈土。 特別是唐代玄奘取經之后,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法越來越流行,到了明清時期,'歸西' 就成了去世的委婉說法,既符合傳統文化里西方屬陰的觀念,又帶著佛教往生的美好愿景,慢慢就傳開了。 ![]() 04、為啥說 '不撞南墻不回頭'? 這里的 '南墻' 其實是老房子里的影壁墻,也叫照壁。 明清時候的民居,大門里面南邊通常都會建一堵影壁,高約3米,《營造法式》里管它叫 '蕭墻'。 為啥建在南邊呢? 一方面是風水上說 '直來直去損人丁',影壁能擋住直接沖進院子的氣流,也就是所謂的 '煞氣'; 另一方面,從實用角度講,它能遮擋外人的視線,保護家里的隱私。 您想啊,要是有人從大門進來,不拐彎繞開影壁,那肯定一頭撞上。 所以這句話就是用來比喻人特別固執,不碰到實實在在的障礙就不回頭,非得撞了南墻才知道轉彎。 您看,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在咱們老祖宗的語言里都藏著這么多講究,每個說法背后都是文化習俗和生活智慧的積累,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