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癌癥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癌癥的出現往往是在身體感覺到明顯的不適時才被注意到。
然而,癌癥的早期往往藏匿得很深,身體的其他部位未必能夠及時顯示出異常癥狀。
很多人并不知道,癌癥的蛛絲馬跡其實早就通過面部的變化有所體現,特別是在癌癥初期,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通過皮膚、面部等顯而易見的地方表達出來,面部的某些細微變化可能是癌癥的“前奏”。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說“體內有癌,面部藏不住”,那么,面部出現哪些“表現”需要警惕呢?如果出現這些變化,最好盡早去醫院檢查,畢竟早期診斷意味著更多的治療機會。
作為一名曾在醫院工作多年的醫生,深知癌癥早期診斷的重要性,我見過太多因忽視面部變化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患者。和大家分享一些面部信號,一旦出現,務必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就醫。

面色發黃
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或身邊人的面部開始變得異常蒼白、泛黃,尤其是眼白部分也有明顯的黃疸色,這很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的信號。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一旦出現癌癥或其他問題,肝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黃疸隨之產生,而這種黃疸通常最早會出現在眼睛和面部。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他在短短幾天內就發現自己的面色變得有些黃,而且伴隨有輕微的乏力。

剛開始他以為只是疲勞或者肝臟不適,但幾天后,面部的黃疸現象越來越明顯,眼白也變得發黃,最終,經過檢查,確診為肝癌晚期。
早期的黃疸癥狀如果得到及時重視,是有機會采取有效治療的,然而,由于這個患者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面部出現了發黃的現象,尤其是眼白部位出現了黃色,應該立即到醫院檢查肝功能,及時排查是否存在肝臟問題,甚至是肝癌等重大疾病。

面部浮腫
面部浮腫,尤其是早晨醒來時眼睛周圍的浮腫,很多人常常忽視,認為是睡得不夠或者飲食習慣不好。
然而,如果面部浮腫的情況逐漸加重,且沒有明顯的外部原因,這可能是身體內部某些病變的表現。
癌癥患者的體內水腫現象并不罕見,特別是癌癥已經擴散到淋巴系統或出現了惡性腫瘤壓迫周圍血管時,液體容易在身體內積聚,導致面部及四肢的浮腫。

曾經有一位患者告訴我,她的面部浮腫情況逐漸加重,尤其是眼部和下巴位置,她起初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只是睡眠不好。
后來,浮腫逐漸加重,甚至影響到她的正常活動,經過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卵巢癌已經擴散到腹部,壓迫了腹腔靜脈,導致體液回流受阻,出現了嚴重的水腫。
若她能在面部浮腫的早期及時就醫,情況可能會大有不同。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他人的面部浮腫沒有明顯的外部原因,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里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那就需要引起警覺,盡早檢查是否存在腫瘤壓迫血管等可能性。

皮膚暗沉、色斑增加
皮膚的變化往往可以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面部皮膚突然變得暗沉無光,出現不明原因的色斑或皮膚發炎的情況,這可能是體內癌癥正在侵襲的重要信號。
癌癥的早期癥狀可能通過皮膚的變化表現出來,尤其是某些類型的癌癥,比如胃癌、卵巢癌、腸癌等,往往會伴隨皮膚暗沉、面部色斑等癥狀。

一位患者告訴我,面部的皮膚明顯暗淡,且出現了多個斑點。他以為是生活壓力大,熬夜太多所致。
可是,醫生在做了進一步的檢查后發現,他的胃部已經出現了癌變,并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部位,影響了他體內的激素水平,導致皮膚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皮膚的變化往往是癌癥的早期警告信號之一,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沒有明顯外部原因的情況下,面部皮膚突然變暗或出現了斑點,應該立即前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身體沒有潛在的嚴重問題。

嘴唇發紫、舌頭蒼白
嘴唇發紫和舌頭蒼白,往往意味著身體內的氧氣供應出現問題,特別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沒有劇烈運動或外部環境影響的情況下,這很可能是因為體內某個器官的功能衰退,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或氧氣運輸受到影響。
如果這種癥狀發生在癌癥患者中,則可能意味著癌細胞已經影響到心臟、肺部或其他重要器官,導致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下降。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肺癌患者,他在發現自己嘴唇發紫、舌頭蒼白的同時,還伴有氣喘和輕微胸痛,最初他并沒有重視,認為只是最近太累了。
可當癥狀沒有改善時,他決定就醫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且腫瘤已經擴散到肺部,影響了血氧的正常供應,早點關注嘴唇和舌頭的顏色變化,及時就醫,對于早期發現問題至關重要。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持續的嘴唇發紫或舌頭蒼白的現象,特別是沒有明顯外部刺激時,一定要盡早去醫院檢查,避免因忽視而錯過治療機會。
在實際的醫療工作中,我發現許多癌癥患者往往在癥狀出現的初期就選擇忽視,直到癥狀加重才尋求醫療幫助,事實上,早期診斷和治療癌癥對提高治愈率至關重要。

面部的變化常常是身體內部疾病的一個信號,尤其是癌癥等重大疾病,如果出現面色發黃、浮腫、皮膚暗沉或嘴唇發紫等異常現象,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作為曾在醫院工作多年的醫生,我深知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夠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早診斷,早治療,保護健康,遠離癌癥的困擾。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癌癥您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曹夢迪,GLOBOCAN 2022 全球癌癥統計數據解讀,國家癌癥中心 ,2024-06-02
警惕!內臟有癌,皮膚先知!
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內臟發生癌變前,往往“皮膚”先知!表現為頸、腋窩、會陰、臍部等處出現對稱性黑色素沉著,局部皮膚呈現角質增生,病變范圍廣泛。黑棘皮病分為不伴內臟腫瘤的良性黑棘皮病和常與內臟腺癌相關的惡性黑棘皮病。惡性黑棘皮病幾乎均與內臟腫瘤相關。約60%病人皮膚癥狀與內臟惡性程度同步進展,約20%病人皮膚癥狀先于惡性腫瘤數年,約20%病人惡性腫瘤是原發的,皮膚癥是繼發的。這種副腫瘤綜合征的皮膚表現通常在成人發生。皮膚癥狀常在腫瘤去除后消退。約60%病人發現有胃腺癌,其他腹部腫瘤30%,腹部以外腫瘤約10%,可見于胰腺、膽囊、子宮、卵巢、腸、前列腺、食管、乳腺或肺部腫瘤,一般來講,腫瘤惡性程度較高,經常短期內致人死亡。如果頸、腋窩、會陰、臍部等處出現對稱性黑色素沉著,局部皮膚呈現角質增生的狀況,應及早就醫,追查患者是否有消化道腫瘤,尤其是胃癌,以免延誤病情。紅斑點的情況很多,往輕里說可能是普通的皮炎、濕疹,重一點可能比較嚴重,比如紅斑狼瘡(但是紅斑狼瘡是成片出現的,而且是全身)。如果開始表現為紅斑丘疹,呈離心性擴大,中央逐漸消退,分布于軀干,尤其是臀部,瘙癢顯著。這可能是乳腺癌、肝癌的外在表現。另一種為匍行性回狀紅斑,呈木紋形,可移動且形態變化快,并有明顯瘙癢,多為乳腺癌、肺癌、頭頸部惡性腫瘤等的合并癥。中老年瘙癢癥好發于空氣干燥的季節,典型表現是在手臂、大腿、小腿、腰腹部、后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瘙癢,其中雙小腿脛前和后背的瘙癢最為明顯,皮膚上則看不到紅斑、丘疹、斑塊、風團等原發皮損。這是由于皮膚是人體接觸外部環境最廣的器官,容易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皮膚適應環境變化大概需要兩周左右。而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激素水平下降,隨之皮膚分泌功能下降,他們的皮膚適應環境變化需要更長的時間。氣候干燥的季節,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進一步下降,導致皮膚干燥,引發瘙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皮膚瘙癢,我們一般都不覺得那是什么大病,可能就是皮膚太干燥了而已。其實皮膚干燥,問題很嚴重,可能是激素障礙、糖尿病、肝病或腎衰竭,其元兇還有可能是腫瘤。全身皮膚奇癢難忍,這是何杰金氏病、白血病、骨髓瘤等許多惡性腫瘤的共有癥狀。日本學者在醫學文獻中報告,癌癥患者中約有12%的人會合并帶狀皰疹皮損,年老者更高,51歲以上的帶狀皰疹病人合并癌腫達18%。所合并的惡性腫瘤以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為最多,罹患有胃癌、肺癌、腸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也會有此類病癥伴隨。合并有內臟癌腫的帶狀皰疹有其特殊的表現。一般的帶狀皰疹和惡性腫瘤合并的這種皰疹有什么區別呢?一般的帶狀皰疹大多局限于身體的一側,并且是終生免疫的;而惡性腫瘤合并的這種皰疹為全身散在性分布,并且經常反復發作。惡性腫瘤病人如發生帶狀皰疹,預后多半不良。皮膚疣贅,是指皮膚表面的小贅生物而言,可發于身體各部位,小如黍米,大如黃豆,表面光滑或粗糙,形如帽針頭,或花蕊,呈正常膚色,或黃白色。老年疣,專業上稱之為脂溢性角化,是因角質形成細胞成熟遲緩所致的一種良性腫瘤,可能為一種皮膚老化現象,年齡越大越常見。老年疣病因至今尚未明確。但需要注意的是,突然出現的疣贅,急速增大增多,同時伴有瘙癢時,合并內臟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很大。約1/2為消化道癌瘤,其中胃癌占1/3。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及時就醫,以確定病情。 靜脈部位出現紅腫痛癥狀,以游走為特點,一般2~3周后減輕,但可反復發作后形成結節。合并的腫瘤以胰腺癌,特別是胰體和胰尾癌為多。胰腺癌的臨床檢出率低,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是診斷該癌腫的一個重要線索。35歲以上的人,如發生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時,應疑及胰腺癌,及時進行診治。內臟有癌,皮膚先知!身體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檢查,以免延誤病情!轉給身邊的朋友們看看吧~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立即刪除。本文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