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此戰一舉消滅了日軍輜重部隊,截斷了交通線,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于1952年7月7日發行志號為紀16《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紀念郵票。郵票全套4枚,其中《平型關勝利》(79),郵票顏色為淡綠色,圖案描繪了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勝利的情景。 郵票圖案描繪了一支威武的騎兵,排著整齊的隊伍,凱旋而歸;站在平型關上的哨兵,警惕地瞭望著遠方,時刻守衛著祖國的邊關,表現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量。 ![]() 中國郵政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于2015年9月3日發行志號為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13枚,小型張1枚,其中(13-10)J展示的是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重點渲染近距離搏斗的激烈場面,強調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建于1969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西南30公里處的白崖臺鄉,是為紀念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在戰役遺址上建設的一所紀念館。 1937年8月15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向全國下達了抗日總動員令;8月18日, 蔣介石同意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召開的洛川會議公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同日,中央軍委發布“八路軍”改編命令,數萬名紅軍將士摘下紅五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軍服。 ![]() 9月“八路軍”又組編為第十八集團軍,進入晉東北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序列。此時,侵華日軍攻占了晉北重鎮大同及周圍各縣。22日,日軍開始向平型關、東跑池、團城口等內長城各主要陣地發動進攻,為阻止日軍突破平型關防線,閻錫山命傅作義率兩個旅增援,并致電朱德(總司令)要求八路軍配合作戰。隨后,八路軍115師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關一帶設伏,從而打響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