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富建 圖|宮希成、杜廣磊 公元前 278 年 4 月 10 日,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了汨羅江。 屈原拋下的這個國,曾有多強大?
戰國晚期 彩繪漆木虎座鳥架鼓 棗陽九連墩 2 號楚墓出土 湖北博物館藏 目前為止組合最全、保存最為完整的虎座鳥架鼓(高 1.36 米,寬 1.34 米)
![]() ![]() 虎座鳥架鼓 局部 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曾經全方位強盛的諸侯國,屈原不要了。 距離屈原投江事件的不久以前,秦國大將白起為楚國敲響了喪鐘。白起大破楚國都城“郢”,燒了楚國先王宗廟和陵墓。 白起攻破的都城“郢”,即紀南城,在今湖北江陵縣。 “紀南城”江陵馬山楚墓出土的武士甲胄 距離屈原投江事件的 220 年左右以前,在楚昭王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 503—前 492 年),為避吳國鋒芒,楚都遷至紀南城。當時,吳國攻破楚舊都,伍子胥趕走楚昭王,鞭尸死去十年的楚平王,毀了陵墓。 東邊來的伍子胥,西邊來的白起,一輪又一輪,以毀宗廟、毀陵墓收尾。 至今,唯一能夠經過考古確認楚國王陵,只有最后一個都城壽春時期、楚行將就木之際的楚幽王之墓。 楚和周圍各國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4 月 16 日,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古壽春)的武王墩墓發掘最新成果首度公開,有罕見的高規格墓葬,擁有楚國特色也是目前已知數量最多、達 9 個分室的墓;楚國已知口徑最大的重磅大鼎,在所有大鼎里僅次于司母戊鼎;楚文化特征顯著的多件文物,高度近 2 米的鳳鳥虎座鼓架,系列發現激起了連日未曾降溫的關注熱度。 武王墩出土漆木俑 宮希成供圖 武王墩墓的墓主身份,成為最受關注話題。 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長宮希成研究員向文博時空表示,“從開始發掘至今,有無數人追問我這個問題”。 當紀南城繁華不再,楚國輾轉遷都至壽春,偏安東南。 壽春,曾是蔡國舊都,在戰國時城規模僅次于燕國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白起破郢到王翦滅楚,前后相隔 50 多年,楚國權貴寄居壽春。 其間,楚王有四位,據史籍記載,最后兩任(楚哀王、楚王負芻)沒有留下陵墓痕跡。在剩下短短數年里,楚幽王墓和武王墩墓高等級墓出現,是否可能倉促為之? 宮希成說,“從營建過程來說,應該是比較從容完成的。比如說,填土一層層地夯,夯得結實,而且每一層的面都是平整的。按照正常營建來說,不需要如此精細。這就很能說明問題?!敝劣谌绱嗽O計的原因,還需要探究,“如此高等級的墓,這是個孤例”。 無論如何,或許得益于如此設計,武王墩墓在多次被盜后,仍然有重大發現。 那么,壽春、武王墩墓對于楚文化研究,可能意味著什么? 學者郭德維曾統計:從 1961 年到 1981 年,在江陵已發掘的古墓中,楚墓有八百余座,秦墓和秦末漢初墓只有二十余座。 秦朝建立,可能施加了又一輪對楚舊都紀南城的摧殘政策。紀南城里,十不存一。 楚被秦滅,秦又被打著“張楚”旗幟的陳勝吳廣首義之軍、自號“西楚霸王”的楚國貴族項羽、舊楚地人劉邦沛縣集團,前赴后繼而剿滅。 漢興,劉邦從繼楚俗,到改承秦制。楚文化日漸融入了漢文化。 因之,楚文化最后的絕唱,留在了壽春。 戰國 彩繪漆木臥鹿(頭上插一對真鹿角)棗陽九連墩 2 號墓出土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武王墩墓,作為目前發現最高等級楚墓,能夠告訴后人什么? 諸多問題,現在談論為時尚早。但是,僅從露出的一角,至少已能夠對武王墩墓重要性有基本認識。 武王墩陵園 示意圖 文博時空獨家專訪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長宮希成,基于現有的外界部分疑問,初步感知已披露幾件重點器物背后的楚文化共性,講述“在安徽過去所有考古工作里投入人數最多、各個學科的人員配置也是最全的一次考古工作”,他最關注什么? 01 問鼎楚國: 武王墩墓鼎, “小大輕重”比中原如何? 公元前 606 年,楚莊王揮師北進,侵犯東周王畿,洛陽南郊,面對周天子使臣王孫滿,直問九鼎的重量。
問:小大輕重?答:“在德不在鼎”,曉以大義。 鼎,國之重器。 周王九鼎,到底有多重?歷史沒有留下答案。 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 88 厘米,大于李三孤堆(楚幽王墓)的鑄客大鼎。? “目前的口徑只是初測,但超過鑄客大鼎是確定無疑的。大鼎還在墓坑里,重量等詳細數據等到提上來之后,再做精確測量才能確認?!睂m希成說。 東一室南端放置的大鼎 此前發現的鼎,有四個體量最大。
對比鼎的體量,在口徑、高度、重量等幾個維度上,方形鼎司母戊鼎無可比擬。 從口徑上來說,武王墩鼎排在第二。重量成謎,但肉眼可見和鑄客大鼎外形非常接近。 鑄客大鼎 后母戊鼎(即司母戊鼎) 兩千多年前,楚王問鼎重量,周王沒有給他答案;兩千多年后,楚王(楚國)的兩座大鼎重量能夠毫厘不藏,向全世界宣示——竟罕有出楚國之右者,真是一種歷史的幽默。 秦統一勢不可擋,楚國已到了最后關頭,卻能連續鑄造至少兩個如此規模的大鼎。 不僅如此,武王墩墓里目前能看到的鼎,數量已經超過了20個。 “我觀察已經提取出來的小一些的鼎,發現它澆筑過以后,留有很多毛刺狀,沒有進一步打磨修整。具體原因現在還無法下結論,有一種可能是專門為了陪葬而制作的。否則,它肯定會進一步加工,讓它更漂亮美觀。”宮希成說。 武王墩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銅鼎 宮希成供圖 鑄客大鼎,以其銘文“鑄客”二字得名。 有觀點認為,鑄客大鼎是非楚國工匠制作(客居者鑄之)。宮希成認為,“楚國青銅器制造工藝,在列國里可能是最高的,比如它發明的失蠟法工藝。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其他國家的工匠來做這種級別的而且極重要的大鼎,是不是有可能?還需要商榷”。 武王墩的鼎,有沒有可能也出“鑄客”銘文? “當然希望它(武王墩鼎)有字,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線索。原因是現在墓坑底下東西放太多了,沒有落腳的地方。我們只能搭建一個可移動的簡易工作平臺,甚至要趴在狹窄的平臺上來做工作,來觀察它?!睂m希成說。 大鼎,發現于墓內東部的一個分室。武王墩墓有9個分室,是迄今經過考古發現最多的。 武王墩一號墓槨室蓋板揭露后的 9 分室 此前,也有一些等級比較高的幾大楚墓:九連墩楚墓、天星觀楚墓、包山楚墓等。1987 年發掘的湖北荊州包山楚墓墓主為左尹昭佗,僅次于楚王和令尹的第三號人物,是全國最高司法官員,他的墓內也只有 7 個分室。 楚墓分室有隔板相連,一些楚墓的隔板帶有小鉆孔,如氣孔,連通各個分室。曾有觀點認為它們是后來的墓帶的門窗的前身。宮希成說,“(武王墩墓)一個孔都沒有,完全沒有”“實際上,你要統計一下的話,楚墓里帶'門窗’的占比并不算高”。 02 或因“高規格設計標準”, 文物保存狀況較好 武王墩墓曾遭受過多次盜掘?!艾F在答案揭曉了。仍然有大量珍貴文物未經損壞,完好地埋在地底下?!睂m希成說。 有多處盜洞,但仍舊保存比較好的楚墓,在安徽并不太多見(可能和大量盜墓有關系)。 “實際上,武王墩墓能夠比較好保存較好,在結構設計、建造工藝上有一定的保障,多重加固。”宮希成認為,這可能和武王墩墓具備高規格的營建標準有關,“我們團隊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的跡象都是新發現,到底它們起到什么作用?現在還不好遽下結論?!?/span> 追回被盜掘的珍貴文物 75 件,經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鑒定,國家一級文物 26 件、二級文物 32 件、三級文物 16 件,一般文物 1 件。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這批追回的文物都能夠稱得上是頂級文物”,宮希成說。 件件珍品。 警方追回的文物 治《楚史》的著名學者張正明認為,迄今已見的完好的先秦漆器,最早的是楚器,最多的也是楚器,最精的還是楚器。 楚國的漆器,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而武王墩發現的漆木器,無論數量還是種類,也都是空前的。 其中,有一件鳳鳥虎座鼓架,粗測高度是 1.92 米,是已發現同類器物里最大的一件。宮希成說,“這還不是它完整的高度,實際高度還要再超過一些”。 武王墩一號墓出土的鳳鳥虎座鼓架 圖源:淮南市博物館 鳳鳥虎座鼓架局部和配件 鳳鳥虎座鼓架是楚國特有的器物,等級高一些的墓都可以見到,可能與楚人信仰相關,已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發掘出土 40 余件類似器物。湖北江陵雨臺山的 15 座楚墓,各出一件,形制接近。 “紀南城”的虎座鳳鳥架鼓 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 虎座鳳鳥架鼓 荊州博物館藏 虎居下、鳳居上的組合形象,也出現在其他器形上。 戰國 彩繪漆木鳥獸紋矢箙面板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同樣是虎居下、鳳居上,造型奇特的木雕“虎座飛鳥/虎座立鳳”,被認為是楚文化達到鼎盛的象征。 鳳鳥虎座鼓架(信陽長臺關楚墓出土) 藏于河南省博物館 戰國 虎座飛鳥(天星觀 2 號楚墓出土) 藏于荊州博物館 楚國木器的上品是雕刻作品。最能顯示木雕技術的是有容器、樂器類等。 楚漆器的花紋,大部分是用龍鳳云紋綜合組成。 ![]() ![]() 戰國 彩繪漆木龍鳳紋漆盾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在容器類里,以武王墩墓發現的木漆盤為例。 武王墩一號墓出土的漆盤 用“三分法”處理的圓式圖案也比較常見,變幻多端。 漆器變形鳳紋(翻拍自《楚文化史》,最右側圖比原圖有變形) 楚國漆器紋飾藝術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在樂器類里,尤其以虎座鳳架鼓最為精華。 在武王墩墓出土還有兩類漆木樂器: 一是“阜平君”銘文銅虎座;二是“內樂”虎座。 “阜平君”銘文銅虎座 圖源:淮南市博物館 銘文:阜平君外樂虡象 “內樂”虎座 兩類虎座,本來是用來盛放編鐘的架子。一內,一外,應該如何解讀? 漢初,奉常(即“太?!保傧碌摹巴鈽贰?,掌管宗廟祭祀之樂,主“外樂” ;少府屬下的“樂府”,掌管平時俗樂,主“內樂”。 太常、少府,都是位列“九卿”的漢代官職。 眾所周知,漢代有著名“樂府詩”流傳后世,如《孔雀東南飛》《有所思》。 依阜平君青銅鐘虡的新發現,研究者提出,這或許可以將“外樂”出現的時間從秦漢推早至戰國。 武王墩一號墓出土銅編鐘 圖源:淮南市博物館 出土的器物文字對理解楚職官制度的意義重大。宮希成表示,“現在發現的文字很多,包括各種器物的文化內涵,還沒有時間去研究和消化?!?/span> 蓋板上發現的部分墨書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件器物,從鼓架(鳳鳥虎座鼓架)到兩件鐘架,都是虎居下位的“虎座”造型。 對此,張正明認為,楚人尊鳳,賤虎(《楚文化史》)。 戰國 彩漆龍鳳紋竹簡 攝于湖北博物館 楚人先民以鳳為圖騰,推崇備至。 《論語》記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將孔子比作鳳,正是尊鳳的體現。 03 “安徽考古投入人數最多的一次” 配置最高規格發掘團隊 “在安徽過去所有考古工作里,這是投入人數最多的一次。各個學科的人員配置也是最全的,包括有專門的記錄團隊”,宮希成說。 武王墩墓常駐的研究人員多達47名。 “武王墩墓項目請來的專家,都是國內在相關領域做得最好的團隊之一。基本都是常駐的,偶爾有臨時的,比如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專家們”,宮希成說。 楚式衣文化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受邀參與項目的專家配置早已敲定。各有所長的幾位資深專家,比如:
除了常駐人員之外,受限于現場設施條件,也做不到無限制增加人手,“現在住都沒地方住了”。 武王墩墓填土內出土的(最具代表性、保存完好的)木柄雙頭鐵鍤 過往積累的豐富發掘經驗,為武王墩墓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楚墓研究學者高崇文在 2010 年刊發的《楚墓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所稱,在東周各國墓葬中,楚墓是發現最多的,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省均有發現,尤以湖北的江陵,湖南的長沙最為集中。目前發掘的楚墓上萬座。 戰國 禮儀活動用具“筵席俎豆”的豆 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為應對各種可能發現的情況,針對技術上和外部條件上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宮希成設計了各種預案,“發掘之前必須要有個判斷,否則你下不了決心來干”。 戰國 彩繪漆木變形鳥紋圓耳杯 江陵沙冢 1 號墓出土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如今,作為項目負責人,宮希成目前最關心的什么? “我們不是在挖寶,而是在被盜之后開展的有科學規劃地搶救性發掘。現在我們知道,雖然被盜了,但仍然保存比較好。留了兩千多年而且如此重要的墓,當基本確認了破壞程度之后,關注的焦點就轉移到如何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避免進一步受損。”宮希成說,“作為項目負責人,我主要在解決各類新問題、協調人員?!?/span> 研究是一個長期過程,而搶救性發掘是有時間窗口。保證文物完好提取出來,放到安全的環境里,這是目前最重要的。 宮希成說,“從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情況來看,這(武王墩一號大墓)是一個寶庫,未來需要我們慢慢花時間、花精力一步步研究它”。 武王墩墓出土的銅鈁 關注度如此之高,在近年里公布的考古新發現也屬罕見。 近期,郎溪磨盤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文博時空邀請對磨盤山早期落地的重要推動者宮希成及該項目負責人趙東升、水濤深入解讀,4 月 22 日發布。 1933 年至 1938 年,李三孤堆墓(楚幽王墓)的發現,是楚文化研究的發端;2024 年武王墩墓的發掘,能否將楚文化推向廣闊天空,翱翔四海? 戰國 鳳形佩 棗陽九連墩 2 號墓出土 攝于湖北省博物館 《韓非子》記載楚莊王故事,以楚國人耳熟能詳的鳳鳥為喻:三年不飛,飛必沖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 參考資料: 張正明:《楚文化史》,1985 張宏杰:《楚國興亡史》,2023 蔡振立:《此武王非彼武王 淮南武王墩古墓經考為戰國時期楚國貴族王級墓葬 出土文物精美考古意義重大》,2019 ![]()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