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曾記載:“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祛風……獨勝諸藥。” 蛇床子一藥,其形如細米,色褐微辛,故名蛇床子。此藥性溫味辛,具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之效,對陰囊潮濕等濕熱下注之癥有顯著療效。 然其性溫燥烈,過用易耗傷陰津,有效劑量與過量之弊需精準把握,用之得當,可燥濕止癢、愈頑疾;用之不當,則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反傷正氣。 用蛇床子治病時,需深諳其藥性、炮制之法及配伍之道。如配伍苦參、黃柏,可增其清熱燥濕之力;佐以熟地、山茱萸,則養陰生津,使燥濕而不傷陰。 孫先生,38歲,主訴陰囊潮濕。 自述癥狀如下:陰囊部位潮濕多汗,瘙癢難耐,伴有異味,夜間尤甚,影響睡眠,且覺腰膝酸軟,精神不振,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滑數。 辯證:濕熱下注,腎氣不固。
方解: 苦參、黃柏清熱燥濕,蒼術、薏苡仁健脾祛濕,使濕熱之邪從根源上得以消除;澤瀉利水滲濕,助諸藥之力,使濕邪從小便而出。 熟地、山茱萸養陰生津,使燥濕而不傷陰;菟絲子溫腎固本,針對腎氣不固之證,起到補腎固本之效;甘草調和諸藥,緩其燥性。 患者按此方服用21劑后,陰囊潮濕、瘙癢等癥狀明顯減輕,夜間睡眠質量改善,腰膝酸軟、精神不振等癥狀亦隨之緩解。后復診,見仍有濕熱未盡,故加蛇床子粉繼服14劑,諸癥皆消,陰囊部位恢復干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