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有地方以85萬元中標三X大學的中標公告,將信息化行業項目的運作情況拋到了公眾面前。 那個公示內容我抽空研究了下,看起來比較荒唐,問題明顯,稍微有個審核的環節,也不至于出現那樣的自我矛盾的公示,型號、數量,金額看起來一清二楚,其實一塌糊涂,單價與總價也不同,至少從公示內容上就差了十萬元,難怪引起人們的疑問。 網友們順著那個信息在網絡上查到了同型號的產品,價格300元不到,但公示單價75萬/支,離奇的是,在公示文檔底下有原始需求文檔,就是競爭性談判的文件,那個文件是我們常說的標書,里面標明了采購內容,若打開看的話,就知道并不是簡單的一個路由器產品,而且數量也與公示的內容不一致。 標書采購內容與公示結果,不是一個東西,產品溢價那么高成交,很難不讓人疑惑。 只說西南省份的路子野,管理層多是雄心壯志的朋友,像前有永川區招標辦主任的戴兵,后有其夫人,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原副局長羅江燕,也就是外號兵不燕詐的小燕子,可要雄壯到那種程度,我是不信的,不清楚是運作過程中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說到底是安全產品的設備采購,項目本身利潤有限,或許有利益關系的可能,但絕非網傳2700倍利潤的夸張程度。 公示內容的問題,遠大于項目運作的問題,直接責任在發公示的人,間接責任或許是代理機構,而那是地方政府招投標單位,不知道為何出現那么大的紕漏。 買家是高校,是事業單位,涉及到采購項目,項目金額又不夠大,所以選擇競爭性談判在流程上沒有什么問題。走到競爭性談判,主要是達不到公開招標的標準,當然,有時候為了避免公開招標,也會對項目進行拆分。 公開招標,是采購流程的一個環節,知道精益方案營銷的朋友可能知道,項目的標前任務被他們分為四個階段,也就是4tions,招投標環節是出于Destination階段,沒有想到出現了意外。 有的朋友,看到某個機構發布的招標公告,自覺的有機會,于是匆匆忙忙招呼支撐人員,準備標書,那就像每年清華北大都會發布招生簡章,亦或者是煙草公司的每年招聘會一樣,大家都知道,錄取進去的人很多,但可能永遠不是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