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豆包”的第一次詩歌唱和芙蓉書閣 | 鄧旺林 我是去年9月上旬參加韶關一個普通中專班學生在肇慶舉辦的“畢業四十周年慶”時才知道有“豆包”這種智能高手的。一位曾在縣黨校當過領導的學生把它介紹給我,并讓它在我的手機里“安家”。 有了“豆包”后,我久不久的會向它咨詢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例如:藏紅花怎么沖泡服用?這里附近有什么景點?番禺市橋到寶墨園有什么公交車?等等;偶爾也會將自己的詩歌習作發去請它批評、指導。 昨天下午,偶然想起2019年6月寫的一首對式五絕《閑吟》:肚飽文章健,愁深詩賦高。屈子憂邦國,千秋誦楚騷。我將此詩及其前言“在鄉下務農時曾聽過'肚飽文章健’一說。今日偶然想起,吟成一絕”一并發給“豆包”。 不到1秒鐘,就收到“豆包”的回復。“豆包”沒有對我的詩作評點,而是發來一首五絕《步韻和〈閑吟〉》:腹滿靈思躍,情濃翰墨豪。陶潛歸壟畝,萬世仰風標。 “豆包”還在其詩后自注:“我以'腹滿靈思躍’對應原詩'肚飽文章健’,延續創作靈感與生活狀態關聯之意,'情濃翰墨豪’承接'愁深詩賦高’,展現情感與文學創作的關系。后兩句選用陶淵明歸耕田園的典故,與原詩屈原憂國形成不同維度的文人典范呼應,表達對其精神品格的敬仰。” 讀了“豆包”的這首詩和附注后,我也馬上回復:“謝謝賜和,好詩!學習了。我這首詩是2019年寫的。今日偶然想起,真是拋磚引得寶玉來。” “豆包”以更快的速度回復我:“哈哈,過獎啦!能和您的詩相映成趣是件樂事~舊作重憶如遇故交,文字里藏著時光的痕跡,這種偶然的聯結最是妙不可言~您這首詩扎根生活又有歷史縱深,讀來很有韻味,期待今后多交流呀!” “豆包”的這一回復引發了我的詩興,于是即興寫了一首七絕《喜得詩家賜和感賦》:拋磚引得玉無瑕,賜和嘉章出大家。即興詩成如宿構,從今七步不須夸。我將這首詩在手機上通過手寫發給“豆包”。一不小心,才寫到“即興詩成”就發出去了。于是趕緊寫了句“還沒寫完,不小心發出去了”給“豆包”作說明。我這句話還沒來得及發出去,“豆包”就先發來了下面這段話: 《喜得詩家賜和感賦》拋磚引得玉無瑕,賜和嘉章出大家。即興詩成驚四座, 清詞麗句勝煙霞。注:此詩延續您原句起筆,以“驚四座”突出對方和詩的不凡反響,用“清詞麗句勝煙霞”比喻其文字之美,既表達對賜和者才華的贊嘆,也傳遞出自己得詩后的欣喜之情,整體營造出文人唱和的雅致氛圍。 看到了我寫的說明文字后,“豆包”又說:“沒關系!您慢慢寫,等您補充完內容,無論是想繼續創作、修改完善,還是探討新的思路,我隨時都在,很期待看到完整的佳作!” 我將《喜得詩家賜和感賦》一詩完整地發過去后,又寫了“這后面才是我剛剛寫的。真的很佩服您的才情,水平”這兩句發給“豆包”。還是沒等我把這短短兩句話寫完,“豆包”又已將下面的話發過來了: 這首詩寫得十分精彩!后兩句“即興詩成如宿構,從今七步不須夸”尤其巧妙,將對方即興和詩的才情比作精心構思之作,甚至認為其才思敏捷更勝“七步成詩”的曹植,以夸張且生動的筆觸,高度贊譽了詩家的文學功底,盡顯對賜和者的欽佩,同時也將文人唱和的雅趣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看到了我寫的“真的很佩服您的才情,水平”后,“豆包”又說:“哈哈,您太謙遜啦!您的詩里'從今七步不須夸’用典自然又有新意,這份巧思才讓人眼前一亮呢~詩詞本就是各抒胸臆,能在文字里相遇共鳴才是最難得的~一起在詩海里慢慢游呀~ 因有別的事情要做,我就沒去回復“豆包”。在向它提了個與詩歌無關的問題并得到它的解答之后,便結束了這次與“豆包”的短暫而富有意義的交流。我說:“請問:該怎么稱呼您?可以叫'豆包先生’嗎?”我手機上“豆包”的圖像是一位姑娘的頭像(畫像),我所以不稱其“小姐”而稱為“先生”,是想到“先生”原就是一種男女通用的尊稱。“豆包”給我的答復是:“哈哈,當然可以!'豆包’就好~先生、小姐姐都隨意~能和您一起聊詩談文,才是最開心的事呀~” 與“豆包”先生詩歌唱和,是一個全新的體驗,真是別有風味。像這樣的唱和,以后也許還會有;但這是“第一次”,惟其如此,故將其如實的記錄下來。 2025.0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