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之通透、臺之高遠、樓之巍峨、閣之藏秀、軒之風雅、榭之靈動、宮之宏偉、園之精巧、廟之莊嚴……在中國文化中,不同的建筑有著不同的名稱和功能,它們或以黃鶴樓的斗拱丈量云夢煙波,或以拙政園的曲廊勾連濠梁之思,共同演繹出中國古代建筑'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時空畫卷。 這些稱謂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沉淀,最終凝練成了'一梁一柱皆載道'的中國建筑之美。硯耕整理編寫了一些常見的建筑名稱及相關案例,助您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意涵,于飛檐斗拱間感受中國建筑的獨特魅力。 ![]() 亭 ![]() 只有柱子和頂,四周無墻壁為“亭”。 案例: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 湖心亭(浙江省杭州西湖中心) 陶然亭(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公園內) 愛晚亭(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 ![]() 臺 ![]() 高筑土石基臺,頂部平坦為“臺”,多用于觀賞游玩。 案例: 銅雀臺遺址(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鄴城遺址內) ![]() 樓 ![]() 多層房屋為“樓”,可供登高遠眺。 案例: 黃鶴樓(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之巔) 岳陽樓(湖南省岳陽市古西門城頭) ![]() 閣 ![]() 四周開窗,架空虛懸為“閣”,多用于藏書禮佛。 案例: 滕王閣(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贛江東岸) ![]() 軒 ![]() 臨水設窗,倚欄聽風為“軒”。 案例: 聽雨軒(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拙政園內) ![]() 榭 ![]() 半架水面,柱立湖中為“榭”。 案例: 洗秋榭(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昆明湖畔) ![]() 廊 ![]() 有頂的過道,連接建筑物為“廊”。 案例: 頤和園長廊(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萬壽山南麓) ![]() 舫 ![]() 仿船形建筑,建于水中為“舫”。 案例: 香洲石舫(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拙政園中部) ![]() 府 ![]() 王公貴族的宅院,軸線對稱布局為“府”。 案例: 恭王府(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 邸 ![]() 豪族私宅,附園林書齋為“邸”。 案例: 閱微草堂(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紀曉嵐故居) ![]() 宮 ![]() 皇家建筑群,黃瓦紅墻為“宮”。 案例: 故宮(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 殿 ![]() 案例: 太和殿(北京市故宮中軸線上) ![]() 園 ![]() 私家園林,疊山理水為“園”。 案例: 拙政園(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東北街) ![]() 壇 ![]() 祭祀高壇,露天圓丘為“壇”。 案例: 地壇方澤壇(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公園內) ![]() 齋 ![]() 書齋靜室,修身養性為“齋”。 案例: 集虛齋(江蘇省蘇州市網師園內) ![]() 寺 ![]() 佛教寺院為“寺”。 案例: 白馬寺(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 ![]() 觀 ![]() 道教廟宇為“觀”。 案例: 白云觀(北京市西城區白云觀街9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