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大概是我們對唐朝最早的印象,會不由地贊嘆唐玄宗與楊貴妃浪漫的愛情。直到一本書的問世,揭開了妃子笑背后的盛世浮華,也揭開從古至今小人物在職場中生存之艱難。 很多打工人都把他奉為職場生存手冊,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本書,就是馬伯庸用11天寫作11萬字左右的《長安的荔枝》。 ![]() 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極其不易保存,更不用說從五千里外的嶺南運送到長安了。 本書主人公李善德,在上級的推諉以及同僚的算計下,被卷入了為貴妃運送嶺南鮮荔枝的艱難任務中。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李善德殫精竭力,耗盡心血。雖然最終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務,卻因戳破了奢靡的真相,直言進諫得罪權貴,最終被流放嶺南歸隱田園。 “一騎紅塵妃子笑”不僅僅是簡單的荔枝運輸的故事,其背后更是馬伯庸對職場、人生、社會的深刻洞察。 ![]() 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殘酷而又現實的6個人生真相。 要想逃避現實,最好的方式是深深介入現實之中 李善德接手了“荔枝使”這個燙手的山芋,一開始是已經把這個任務判了死刑,因為把荔枝從五千里外的嶺南鮮荔枝配送到嶺南,是一個荒唐而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萬念俱灰,只想求死的李善德,在好朋友杜甫的精神鼓勵與啟示下,決定放開手大膽直面這個艱難任務。 也就有了文中李善德說的一句話:“就算是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 現實是無法逃避的,逃避不會讓問題消失,但人的潛能是逼出來的,只有站在舒適區外才是成長的空間。 想運用規則,必須懂得規則 規則是最自由的保護,適度的規則是對自己的保護。 當李善德擬好了運送荔枝的計劃書時,準備協調資源開始計劃。在決定出發去嶺南后,他首先找劉署令準備三十貫的驛使錢與出食錢,沒想到遭到了劉署令的踢皮球。 李善德只好亮出敕牒,“僉薦”二字是劉署令親自簽的,并強調不給錢不要緊,不要耽誤了圣人的差遣。劉署令吃癟,只好痛心疾首地從會食費里調了三十貫出來。 ![]() 當規則對你有用時,你就強調規則;當事實對你有利時,你就強調事實;當規則和事實都對你不利時,你就站起來拍桌子把水攪渾。 流程那種東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矩 流程在職場中往往是由強者制定,弱者只能被動適應。 李善德按照朝廷的規矩向各個部門協調、申請,被以各種理由駁回。一籌莫展之際,受高人指點,得了右相楊國忠的銀牌,從此通暢無阻,辦事也順利了起來。 李善德也覺得荒謬,他立足了規矩,卻處處碰壁;而有這么一塊不在任何官牘里的牌子,卻暢行無阻。 右相所言沒錯:“流程那種東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矩”。 ![]()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韓十四和杜甫在李善德萬念俱灰下,雖然無力救他于水火,卻在關鍵時刻拉他一把,兩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杜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給李善德提供了情緒價值,耐心勸導鼓勵李善德。 韓十四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給他理性分析利弊,前路渺茫,但未必是沒有希望的。 李善德聽后一改之前的消沉,決定振作起來,搏一搏,看看自己倒下的地方離嶺南多遠。 ![]() 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正的朋友,是在你窘迫時,還愿意無條件拉你一把的人。在你人生的關口,給你鼓勵和授你錦囊的人。 專業能力是走出困境、安身立命的關鍵 荔枝能成功從五千多里以外的嶺南運送到長安,離不開的也有李善德的專業能力。 不管是荔枝的儲存方法、轉運工具、轉運路線,經過無數次的模擬與失敗,最終有一套成功的方案。 論荔枝轉運,李善德也算是唐朝最專業的物流專家。 不論身處何時、身處何地,不斷提升自己,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真正高貴之人,不因自己處境好而俯視別人,不因自己處境不好而仰視別人。 李善德的底色是一個真誠溫良的人,不會因為自己兼任荔枝使就俯視以阿僮為代表的底層人民。 阿僮長期為嶺南權貴提供荔枝,李善德是她遇上的第一個平等看待他人的城人。 林邑奴在經略府做養孔雀的家奴,被主人長期打罵凌辱,不被當人看待。 直到遇到善良淳樸的李善德,敬了他一碗荔枝酒,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發出極其暢快的尖銳聲。 也正是李善德在公平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在他運送荔枝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 《長安的荔枝》更多揭示的是職場與社會中的人性,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真心換真心,積善徳,得良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