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光補陽或單滋陰都不對路,得來個“平衡手”,調和陰陽。今天給你介紹一個經典中成藥:還少丹。它不像六味地黃丸偏于滋陰,也不像右歸丸一味溫陽,而是走了一條“肝腎同調、陰陽雙補”的中正之道。 這方子最早見于宋代《楊氏家藏方》,原為年老體衰、腎氣不足而設。 里面既有熟地、山茱萸滋養腎陰,又有肉蓯蓉、巴戟天溫補腎陽; 再加上枸杞、楮實子養肝明目,茯苓、山藥健脾扶正,整一副“五臟共調”的架勢。 最妙的是用法講究,早晚分服,意在順應人體陰陽升降之機,雖不說時辰,但暗合養生之道。適合那些手腳冰涼、頭發早白、眼干耳鳴、精力不濟的人群。 記住一句話:腎是先天之本,陰陽需共濟。補腎不是一味加火,也不是越滋潤越好,關鍵在于“調”。還少丹就像人生的一劑提醒:太過與不及,都不是長久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