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腎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患者約500萬人,每年新增超10萬例。 ![]() 一、IgA腎病進展的核心風險因素 臨床數據: 最新研究顯示,若患者平均尿蛋白>0.5g/天,10年腎臟存活率僅78%;若>1g/天,10年存活率驟降至33%。 腎功能基線水平:確診時eGFR(腎小球濾過率)越低,進展風險越高。研究顯示,eGFR年下降斜率>1ml/min/1.73㎡時,腎衰竭風險顯著增加。 免疫損傷與致病性IgA:IgA腎病的核心機制是半乳糖缺陷的IgA1(Gd-IgA1)沉積引發炎癥反應,導致腎小球硬化。針對致病性IgA的源頭治療是近年突破重點。 二、規范治療:從支持治療到靶向干預 RAS阻斷劑(如普利/沙坦類),KDIGO指南推薦所有尿蛋白≥0.5g/天的患者使用,可降低蛋白尿30%-50%。 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5g),可增強RAS阻斷劑療效,降低血壓和蛋白尿。 血壓控制目標<130/80mmHg,高血壓可加速腎小球損傷,需優先管理。 ![]() 作用機制:靶向腸道黏膜B細胞,減少致病性IgA1生成,從源頭干預疾病進程。 療效數據:III期臨床試驗(NefIgArd)顯示,治療9個月后eGFR下降減少66%,延緩透析時間12.8年。 研究中eGFR在治療9個月內平均增加3.6ml/min/1.73㎡,且耐受性良好。 指南推薦: 2024年KDIGO指南及中國最新臨床實踐指南均將其列為首選對因治療藥物,適用于所有進展風險患者,不受蛋白尿水平限制。 新型藥物:SGLT2抑制劑與非免疫療法 SGLT2抑制劑(如達格列凈)可降低蛋白尿,延緩eGFR下降,尤其適用于合并糖尿病或心衰患者。 司帕生坦(Sparsentan)首個非免疫抑制雙受體拮抗劑,36周治療降低蛋白尿49.8%,安全性良好。 三、避免腎功能惡化的關鍵策略 高危人群:經3個月優化支持治療后,尿蛋白仍>0.75-1g/天或eGFR快速下降者。 治療窗口期:腎活檢后4年內、eGFR>60ml/min時啟動對因治療,獲益最顯著。 2. 定期監測與個體化調整 每3-6個月檢測尿蛋白、eGFR和血壓,動態評估療效。 若尿蛋白控制不佳,可聯合羥氯喹、免疫抑制劑(如激素)或新型靶向藥物。 ![]() 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可能誘發疾病活動,需及時控制。避免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含馬兜鈴酸中藥等。 避免過度勞累與脫水,劇烈運動或大量出汗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四、IGA腎病治療展望 精準分層:基于基因檢測或生物標志物(如Gd-IgA1水平)定制治療方案。 IgA腎病的治療已從“延緩進展”邁向“對因干預”時代。通過早期診斷、嚴格控蛋白、靶向藥物應用及生活方式管理,多數患者可有效避免腎衰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