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布谷聲里沿#天目山 “翡翠畫廊”騎行,前天暴雨后的夏風颯得似海風。在瓦房莊路口向北折向#薄山湖 南岸的#峰頭山 。 視頻丨峰頭山盛夏風光 遠眺峰頭山時,黛青色的輪廓已隱約可見,那道蜿蜒的石砌寨墻如蒼龍騰躍于山脊,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李家寨。鳥鳴聲中,徒步登上峰頭山的山脊,薄山湖的水氣裹著暑熱般盛情撲面而來。五月末的陽光穿透云層,在湖面碎成粼粼金箔。 登峰之路滿是碎石,兩側野蒿瘋長,間或有山莓探出艷紅果實。行至半山,一段殘垣突然橫亙眼前:青石壘就的墻體斑駁滄桑,野藤順著石縫爬成綠瀑。地方志載,此寨建于明末清初,李氏族人曾憑此抵御戰亂。指尖撫過粗糙的石面,恍惚觸到了三百年前的烽火——那些肩扛鋤頭的村民,曾在瞭望臺上緊握弓箭,看山下旌旗翻涌,聽婦孺在暗道里屏息躲藏。 寨門裸臥的巖石上書三個金色大字“李家寨”,青蒿間山風掠過,似乎有歷史回音,訴說當年這里設有雙重寨門,若外敵侵入,可關內側門形成“甕中捉鱉”之勢。古人的生存智慧,都凝固在這依山就勢的防御體系里了。 ![]() 峰頭山下的白龍潭藏在濃蔭里,潭水幽藍如淬過靛青的古玉。傳說潭底鎮壓著白龍,大旱時祈雨必應。俯身近觀,潭邊石壁確有凹痕似龍爪抓痕,水面偶有氣泡翻涌,不知是否真有“龍息”。當地還另有一個版本:善良獵戶為治水患,化身白龍鎮于潭底。望著潭面晃動的樹影,我忽然覺得,這傳說或許是先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亦是對舍己者的永恒紀念。 攀至峰頭山巔,云霧繚繞處,當地傳說李自成的寶藏就埋在此處。環視四周,怪石嶙峋如群獸蹲踞,哪一塊是傳說中的石碑?山風掠過耳畔,似在復述那古老故事。李氏族人自稱闖王后裔的說法,或許只是亂世中求生存的托辭,但寶藏傳說的代代流傳,何嘗不是對安定生活的向往?那些未被發掘的金銀,早已化作民間敘事里的神秘符號,在時光中閃著幽光。 ![]() 如今,薄山湖南岸的峰頭山矗立著護林瞭望塔,守望著一方安寧,但李家寨是豫南地區一處充滿歷史厚重感與神秘色彩的古跡。關于它的傳說和故事,雖無正史詳載,但這些口耳相傳的記憶,雖與史實交織混雜,卻構成了獨屬這片土地的精神譜系——宗族團結的韌性、與自然共處的智慧、絕境中對善與義的信仰,都在傳說中生生不息。 站在峰頭山眺望,當無人機掠過山脊,將渾然一體的青山、湖水與古寨攝入鏡頭里,它們正以新的方式與世界對話,令人觸摸到了豫南大地的肌理——那是歷史的骨血與民間的想象共同編織的,一方土地的靈魂。(原創文圖 視頻/余永海) 視頻丨峰頭山古寨游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