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學家折騰了60年的“人造太陽”,最近突然炸出一個大新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核心部件“電磁心臟”完工了! 這個能裝下兩架波音747的超級電磁體,標志著人類離“無限能源”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A股的反應比科幻電影還刺激:王子新材10天狂拉6個漲停,哈焊華通直接20cm大長腿,整個板塊5月暴漲13%,主力資金瘋搶2400億。 ITER的“電磁心臟”是什么來頭?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很簡單——模仿太陽內部核反應,用氫的同位素在1億度高溫下碰撞發電。 但難點在于,這個“人造太陽”需要超強磁場才能鎖住高溫等離子體。 ITER最新完工的“電磁心臟”,由18個巨型超導磁體組成,總重量等于5頭藍鯨,產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28萬倍。 要知道,ITER項目由全球35個國家砸了2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億),中國承擔了約9%的任務,包括超導材料、磁體支撐等關鍵技術。 A股里參與ITER供貨的公司,股價集體起飛。 這些公司才是真龍頭 5月份,機構調研員幾乎住在可控核聚變概念股的會議室里。 排第一的是廣大特材,29家機構組團上門。 這家公司明牌供應核聚變裝置的“防護甲”——超導線圈鎧甲材料,還搞定了抗輻射的CLAM鋼,已經批量供貨給科研項目。 老二安泰科技被20家機構盯上,它家的鎢銅偏濾器是核聚變裝置的核心部件。 EAST(中國“人造太陽”)和國際ITER項目都在用,國內暫時找不到替代供應商。 老三雪人股份更硬核,專攻零下271℃的氦氣壓縮機,這種能把氦氣凍成超流體的設備,全國只有3家企業能造。 聯創光電和國光電氣也擠進前五。 前者造出了國際首根百米級高溫超導電纜,后者給ITER供應第一壁防護層——這玩意兒要扛住比火山巖漿還猛的高能粒子沖擊,技術門檻堪比光刻機。 超導材料比黃金還值錢 核聚變產業鏈最肥的肉在超導材料。 目前主流用的是鈮鈦合金,1公斤價格超過20萬,比黃金貴3倍。 A股公司里,西部超導的鈮鈦棒材已經用在ITER項目;永鼎股份的超導帶材更夸張,電流承載能力是普通銅線的100倍,今年訂單暴漲300%。 雪人股份的氦氣壓縮機,單臺售價超過5000萬,但成本只要30%。 更夸張的是東方鉭業的超導鈮材——全球只有美國、德國和中國能生產,去年毛利率高達58%。 真正參與ITER項目的公司,公告里都藏著關鍵證據。 王子新材子公司寧波新容,獨家供應ITER的儲能電容器,這東西用來給電磁體瞬間充電,技術參數要求誤差不超過0.01%。 海陸重工更狠,直接給ITER造核反堆壓力容器,用的特種鋼材能扛住氫彈級沖擊。 融發核電雖然只做個別部件,但一季度凈利潤暴增517%,毛利率沖到41%,比茅臺還高5個百分點。 要小心的是那些“碰瓷”概念的公司。 比如某家做家電的企業,聲稱研發出“核聚變涂層”,結果被扒出只是普通不粘鍋材料;還有家搞建筑的公司,硬說自家鋼筋能用在反應堆,結果年報里相關收入為0。 除了ITER,國內大科學裝置也在狂下訂單。 中國環流三號(HL-3)今年采購了7.2億的偏濾器,安泰科技獨家吃下;上海超導中心剛招標的D型磁體,1.5億訂單被聯創光電包圓。 合肥科學島的EAST裝置,去年光維修就花了3.8億。 國光電氣光是給EAST換第一壁防護層,就收了9200萬,這生意每年穩定增長20%。 數據佐證:截至5月24日,可控核聚變板塊動態市盈率68倍,遠高于新能源板塊的25倍,但機構仍在加倉——公募持倉比例從年初的1.3%飆升至4.7%。 主力資金5月凈流入超180億,其中超導材料細分領域占比達62%。 $安泰科技(SZ000969)$ $廣大特材(SH688186)$ $雪人股份(SZ002639)$ #社區牛人計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