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就在那里,但大多數人看不見。 普通人每天生活、工作、社交,卻很少真正“看見”社會的結構。 對大多數人來說,社會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種習以為常的背景。 他們知道“錢很重要”,但不知道錢從哪里來、流向哪里; 他們抱怨“不公平”,但說不清不公平的根源在哪里; 他們感受到焦慮和不安,卻找不到這種情緒的來由。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們習慣了表象,卻從未解構過社會的深層規則。 1. 社會規則的核心,是分配規則要看清一個社會,最直接的方式是抓住它的分配規則。 什么是分配?簡單來說,就是“誰得到什么”。 資源、財富、機會、權力——這些稀缺的東西,如何在人群中劃分,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形態。 從原始部落到現代國家,所有社會系統的核心矛盾,本質上都是分配問題。 一個企業就是微型社會,工資、獎金、股權、職位——這些都是分配規則的具體表現。 為什么有人年薪百萬,有人月薪三千? 為什么有人能拿期權,有人只能拿死工資? 這些背后都是企業的分配邏輯在起作用。接受這個規則,你就可以留下;不接受這個規則,你就得離開。 放大到社會層面,規則同樣如此。只不過,社會的分配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2. 社會階層的三大分配邏輯當前社會的分配規則,可以清晰地分為三層: 底層按勞分配 他們的財富積累緩慢,因為勞動回報有上限——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能創造的勞動價值是有限的。 這個層級的人,競爭規則是“勤奮”——誰更能吃苦,誰更愿意加班,誰就能多賺一點。 但再努力,也很難突破“用時間換錢”的瓶頸。 中層按資分配 他們的收入來源可能是企業分紅、股票收益、房租、利息,或者某種“資源變現”。 這個層級的競爭規則,靠的是“杠桿”。 他們不直接生產價值,但通過資金、資產、信息或人脈的杠桿,放大收益。 這個層級的人,財富增長是指數級的,因為資本可以自我繁殖。 上層按權分配 這里的“權力”不單指政治權力,也包括行業話語權、規則制定權、資源調配權。 掌握權力的人,不直接參與勞動或資本運作,但他們決定了“蛋糕怎么分”。 這個層級的競爭規則,在于爭奪“控制力”。 上層的人,他們不關心具體收益,因為他們站在分配鏈的頂端,所有價值流動最終都會經過他們。 3. 為什么這套規則能被接受?表面上看,這種分配模式極不公平——憑什么有人靠勞動勉強生存,有人靠資本輕松致富,而有的人靠權力就能決定一切? 但現實是,這套規則被廣泛接受。 底層能接受,是因為他們相信“努力就能翻身”;中層能接受,因為他們已經嘗到資本的甜頭;上層更不會反對,因為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真正的關鍵在于:每個層級的人,都認為自己有機會向上爬。 底層覺得“再拼幾年就能買房”,中層覺得“再投幾個項目就能財務自由”,上層則用更隱蔽的方式在鞏固地位。 所有人都活在“可能性”里,因此沒人真正去挑戰規則。 4. 如何利用規則改變處境?看清規則后,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從低效的底層分配,向更高效的中上層分配轉變? 如果你在底層,要盡早擺脫純勞動依賴。學會用資本(哪怕是小資本)賺錢,哪怕只是理財、副業、小生意。 如果你在中層,要警惕虛假的安全感。資本可以讓你富足,但權力才能讓你穩固。 如果你已經接近上層,請記住:所有規則都是暫時的。歷史證明,任何分配體系最終都會迎來重新洗牌。 5. 越早看清規則,越有機會翻身社會不敢教,因為既得利益者希望底層安于現狀,最好永遠別想太多。學校不會告訴你這些規則,因為學校的功能,就是培訓底層勞動者; 父母不會告訴你這些規則,因為父母勞動了一輩子,自己也不懂; 社會不會告訴你這些規則,因為知道的人越少,規則就越穩定。 但真相就在那里: 底層在拼命勞動; 中層在玩資本游戲; 上層在掌控分配權。 而你要做的,不是憤怒,而是清醒地看清規則,然后,選擇你的戰場。 越早看清規則,越有機會翻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