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朋友圈一刷,全是燒烤、火鍋、KTV,配文還是統一模板:“老友小聚”、“快樂周末”。而你,一個人窩在家里,點了份外賣,看了部老電影,刷到半夜,整個微信一個紅點都沒彈出來。沒人喊你吃飯,沒人問你周末干嘛,更沒人邀請你去誰誰誰的新店打卡開業。曾經你可能會覺得失落,會想:“我是不是人緣太差了?”、“是不是我不夠有趣,沒人愿意約我?”你得明白,這不是你混得太差,而是你遠離了低質量的熱鬧。真相往往是——飯桌上大家低頭刷手機,碰杯的時候才集體抬頭喊一句“干了兄弟”,下一秒又各忙各的。幾個小時下來,除了菜涼了、酒多了、煙嗆了,彼此心更空了。有個詞叫“社交疲勞”,意思是:過度應酬、無效聊天、情緒強行輸出之后,人會感到心理上的空心和耗竭。你假裝高興,假裝感興趣,但其實內心一點波瀾都沒有。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一句話:“孤獨不是沒有人陪,而是身邊沒有理解你的人?!?/span> 很多所謂的熱鬧,不過是集體性的尷尬,是各自孤獨的演出。記不記得學生時代的你,為了合群,非得硬著頭皮參加班級聚會?單位組織的團建,看著是凝聚力,其實是領導開心,員工陪笑。三五成群的朋友聚會,本質上可能只是酒肉關系,誰也不會為誰真正上心。有網友說得好:“有些飯局,不去就散,有些人,不主動就斷?!?/span>現在沒人喊你吃飯,沒人拉你去聚會,不是你被世界遺忘了,而是你終于有機會靜下來做自己的主人了。你會發現,那些最有底氣的人,朋友圈不嘚瑟,手機不嗡嗡響。他們寧可一個人去健身房、看展、讀書,也不愿浪費時間在一堆假朋友身上。你以為俞敏洪、任正非會一邊吃串一邊跟你扯淡?他們身邊也有圈子,但那是價值閉環,不是為了湊人數。人到中年,如果你能主動選擇孤獨,不靠社交續命,那恭喜你——你已經在精神上成年了。說句實話,在這個誰紅誰上桌的現實社會,很多人所謂的朋友,其實只是資源的交集。一旦你沒了利用價值,就會被默默移出群聊,話題也不會再圍著你轉。你可能會想:“那我一個人,會不會顯得太沒用?”但請記住,比顯得沒用更可怕的,是你為了顯得有用,不停去討好別人。真正有分量的人,不靠別人找他,而是靠自己創造價值。沒人喊你聚會,你反而多出幾個小時去學習、鍛煉、規劃未來。這種時間,價值千金。你不必擔心人緣,圈子不是找來的,是你強大之后,自然會吸引來的。李銀河曾說:“孤獨是一種能力,而非負擔?!?/span> 你會逐漸發現,那些你以前舍不得斷的酒肉關系,其實并不值得。你拼命想留下的人,后來都不值一提。比如喬布斯,大學輟學后過得一塌糊涂,但他一個人去印度旅行,靠啃素食、讀佛經重新梳理了人生目標。回來后才有了Apple。比如村上春樹,30歲那年突然決定戒酒戒煙、每天凌晨寫作、跑步。所以,真正重要的事,不需要朋友圈點贊,只需要你每天都做。但只要你走得足夠堅定,哪怕沒人為你喝彩,哪怕沒有人陪你對飲,你也能活得像一支隊伍。所以,如果你現在已經混到了沒人喊你、沒人約你、沒人聯系你的階段,別慌。也許你不是混得太差,而是終于走進了自己真正的人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