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視窗(綠燈、衰退、偽裝、蟄伏)是結合成交量以及MFI(市場促進指數)觀察出來的一些市場現象。通過對這些市場現象的總結,可以提高操作的成功率(作者是這樣說的,我還沒有實踐,所以暫時不自己評論)。
逐個說一下這四個視窗:
綠燈:成交量增加,MFI增加。
先說一下這個成交量的變化,在價格趨勢發生之前,成交量的變化是必須的條件。成交量代表資金入場的情況。我們把10%作為對比的最低檔,舉例,在日線的周期下,只有當今天的成交量大于昨天成交量的10%(也就是大于或等于昨天成交量的110%),才算做是成交量的增加(+)。如果今天的成交量小于昨天成交量10%(也就是今天的成交量小于等于昨天成交量的90%),那么就算做成交量的減少(-)。
再說一下MFI,之前的博文已經介紹過MFI了,這里只重復一下公式,MFI=(最高價-最低價)/成交量,代表的是每個單位的成交量對價格的推動力量的大小,MFI的具體值不重要,重要的是與之前MFI的對比,通過對比能看出成交量對價格推動力量的變化。
啰嗦到這里,進入正題,綠燈視窗,出現綠燈視窗,代表著趨勢已經形成了,現在正處于加速的階段,唯一正確的做法是順勢而為,反正不能逆勢而為。趨勢到底是什么趨勢呢?比較兩條K線的話,能夠知道當時的即時趨勢。比較較多K線的話,需要劃分浪形,這個我暫時沒弄完,將來再說,反正正本《證券混沌交易法》和后續的兩本書我是要學完的。
綠燈出現時的情況是放量快漲或這放量快跌,這不是現有趨勢尾端的現象。
衰退:成交量減少,MFI減少
成交量減少,還是老規矩,減少10%或以上才算是減少。
成交量減少,說明資金進場的意愿不強,成交低迷。MFI也減少,說明目前交易量對價格的推動作用也很小。這是趨勢走到末端的一種情形,比如上升趨勢,出現衰退視窗,說明買家不愿意進來了,這個價格沒有什么吸引力了。對價格的推動力量變小,也說明,進來的僅有的這么一點成交量,很大一部分與賣壓抵消了,無法推動價格向上。在艾略特波浪理論里,衰退視窗通常出現在1浪的頂端。回憶一下波浪理論,以上漲趨勢來看,1浪是改變原有下跌趨勢的起始浪,也具有原有下跌趨勢調整浪的特性,在1浪進行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認為目前并不是上升趨勢的開始,而是下跌趨勢中的反彈,在1浪進行一段時間之后,看跌的人將開空倉(期貨可以開空倉,A股中,那些以為目前只是反彈的交易者將賣出自己的倉位),這時候2浪的回調將開始。還是以股票為例吧,在1浪的頂端,一部分做反彈的人平倉出局,這時候,由于價格也長高了,場外的人買入的意愿也不強,這樣買賣的力道都不大,就造成了交易量減少而且價格波動的幅度也很小。
再從其它的角度來分析(沒有必要把自己限制在一本書里,可以從多個自己留意到的角度來分析同一個事情):
回調縮量,行情極度沉悶,往往是新的大行情開始前的征兆。所以衰退也該也會處于回調的尾端。這時候要關注成交量的變化,一旦又開始放量,就可能點燃新的行情。
偽裝:成交量減少,MFI增加
價格波動幅度變大,但沒有成交量的配合,這種情況說明交易可能來自于場內交易員的操縱,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其可靠性都不大(這個主要是針對期貨而言,在股票市場上,上漲是需要交易量配合的,下跌卻不需要。)之前說的那個綠燈的視窗,MFI增加,成交量增加,說明趨勢已經形成了,但現在這個偽裝并不能說明趨勢已經形成,因為這個MFI的變動沒有成交量的配合,不可靠。書上還說了一種情況,也就是當成交量清淡的時候,場內的人員可以意識到一波大幅的波動即將到來,因為,為了搜集到更多的籌碼,場內交易員可能操縱股價來進行一次與未來波動相反的走勢,以便獲得那些停損單的籌碼。
潛伏:成交量增加,MFI減少
成交量增大,說明多空分歧嚴重,價格波動收窄,說明多空力量相當。如果在一波趨勢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時候,出現潛伏窗口,那么極有可能說明趨勢結束,因為趨勢的反制方已經大幅入場了。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情況,也就是潛伏之后,繼續原有的趨勢,比如上漲過程中出現潛伏窗口,戰斗之后,多方勝利,繼續上漲趨勢,在上漲趨勢結束的時候仍然會看到潛伏窗口出現。
這個公式是在網上找的,做了一點改動,在《證券混沌操作法》中 ,我看到了成交量的變化是以10%為一檔,但并沒有說MFI的變化也是以10%為一檔,但在網上找到的公式里,把MFI的對比也按10%為一檔進行處理。我搞不明白為什么要那么寫公式。
現在這個視窗的公式,是嚴格按照書上的標準進行寫的。由于同花順可以用兩種模式書寫公式:同花順模式和通達信模式,所以要注意,在不同模式下,公式的書寫方法是不一樣的。
隨便找個股票,看一下效果:
關于一致性獲利視窗暫時先總結這點,這里還需要反復來看,尤其是之后還要根據MFI指標來輔助數波浪,估計以后對于MFI、成交量、視窗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現在還是太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