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單反相機的表現堪稱“災難現場”,簡直能讓攝影師們懷疑人生。以下是幾位“重量級選手”,它們的槽點連相機包都裝不下: ![]() 佳能1Ds Mark III:自動噴油的“藝術家” 這臺相機堪稱“油點制造機”,反光板上的潤滑油像調皮的小孩,總愛跳到低通濾鏡上“作畫”。哪怕你用最高級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也可能自帶“復古油漬特效”。佳能無奈表示:“我們只是想讓相機自帶'潤色’功能。” 佳能1D Mark III:對焦全靠“隨緣” 作為專業體育攝影機型,它的對焦系統卻像喝醉了酒的蝴蝶,在高速連拍時經常“迷路”。記者們一度懷疑:“這相機是不是和被拍攝的運動員有仇?”后來佳能承認是副反射鏡“罷工”,但修好了也沒能挽回它“隨緣對焦王”的稱號。 賓得K10D:“脆弱”的變形金剛 它的防抖開關撥桿堪稱“一碰就碎的玩具開關”,取景器還可能“歪頭殺”——拍出來的照片仿佛在跳“迪斯科”。用戶調侃:“賓得是不是把造玩具的工廠改成相機廠了?”雖然官方免費維修,但“脆皮機”的名聲算是坐實了。 ![]() 尼康D200:低溫下的“毛衣殺手” 在寒冷天氣里,它拍出來的照片會出現詭異的“燈芯絨條紋”,就像把毛衣穿在了傳感器上。尼康解釋“這是藝術效果”,但用戶可不買賬:“我要的是相機,不是織毛衣的機器!”這種“特效”讓它成為戶外攝影師的噩夢。 佳能CANONFLEX:來自1959年的“反人類設計” 作為佳能的首款單反,它的過片設計堪稱“反人類巔峰”——底部彎曲過片,操作起來像在擰麻花。測光表外掛在機身上,活像個“累贅的掛件”。用戶吐槽:“這相機是用來鍛煉手部肌肉的吧?”最終它只生產了14000臺,成為佳能黑歷史中的“經典”。 賓得K-01:被設計“毀掉”的無反先驅 雖然它是無反相機,但賓得的迷之設計讓它淪為“玩具相機”。沒有光學取景器就算了,外觀還被設計師Marc Newson“玩壞”,活脫脫一個“塑料玩具”。用戶吐槽:“這相機是用來給芭比娃娃拍照的吧?”最終它銷量慘淡,賓得也徹底放棄了無反市場。 奧林巴斯EM10三代:“小奶狗”專屬塑料玩具 機身塑料感十足,拿在手里像握著一塊“高級肥皂”。菜單界面仿佛來自2000年的手機,操作起來讓人懷疑人生。用戶調侃:“這相機是給小奶狗自拍用的吧?”雖然價格便宜,但“玩具相機”的標簽讓它難以翻身。 這些相機用實力證明:不是所有單反都能拍出好照片,有些相機存在的意義,可能只是為了讓其他相機顯得更優秀。如果你在二手市場看到它們,記得繞道走——畢竟,誰也不想花錢買個“祖宗”回家供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