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填充材料的發展,膠原蛋白逐漸在眶周年輕化治療中展現出其“天然、柔順”的獨特優勢。尤其是面對眼輪匝肌松弛、眶隔前移、淚溝凹陷這類“多層次衰老疊加”的問題,膠原蛋白以其出色的組織融合能力,正好可以填補這部分臨床空缺。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篇由國內專家聯合撰寫的操作共識,詳細了解一下眶周注射膠原蛋白的評級、點位、劑量、層次,讓眶周注射安全又自然。 ![]() 即刻容量填充:原位補充因衰老流失的II型/III型膠原,恢復組織支撐與飽滿感 三螺旋支架修復:重構斷裂纖維網,增強組織錨定,提升膚質彈性 ![]() 膠原新生誘導:活性膠原分解產物持續營養成纖維細胞,促進自體膠原再生 提拉緊致與脫水聚合:注射后膠原脫水、收緊、聚合,提升眶周組織結構 ![]() ![]() 1. 眶周衰老分級評估(0–4級) ![]() 提示:級別越高,所需的容量填充與三維支架修復強度越大,應考慮聯合分層注射策略。 2. 適應證與禁忌癥 適應證: 年齡相關性眶周衰老(1–4級) 淚溝/瞼頰溝/眶上緣塌陷等結構性凹陷 輕中度眼袋、黑眼圈、眶周松弛 希望改善眼部皮膚質地、支撐力及輪廓連續性者 禁忌癥: 已知對膠原蛋白或利多卡因過敏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活動期皮炎 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 3個月內進行眶周手術或激光剝脫治療者 ![]() 1. 注射層次選擇與針具建議 骨膜層:適用于銳針注射,主要用于恢復眶上緣、眶下緣等深層骨性結構支撐。 眼輪匝肌下層或上層:推薦鈍針注射,利于產品在淺層均勻分布,增強皮膚質感,改善細紋。 操作建議:優先考慮銳針用于定點支撐,鈍針用于平鋪修飾,兩種針具結合可提升整體立體感與自然度。 2. 注射分級與技術要點 一級(輕度衰老,單側用量約 0.5–1 mL) ![]() 鈍針進針點:C2’(鼻翼切跡與外眥垂線交點) 注射方式:眼輪匝肌下層/上層,扇形平鋪法,每條扇形線狀注射3–4條 點狀回退注射,每點0.01–0.02 mL,均勻分布 銳針點:D3–D5(眼眶緣區域骨膜層)單點注射不超過0.1 mL,以避免堆積與結節 二級(中度衰老,單側用量約 1.5–2 mL) ![]() 鈍針點:C1 + C2’聯合使用,形成內外兩翼分布 銳針點位:拓展至D1–D5,增強眶緣全線支撐 注射策略:在一級基礎上增加覆蓋面,強化眼輪匝肌外側及下方支撐,適當加深注射層次,提升眶周輪廓連貫性 三級(重度眶周老化,單側用量 ≥3 mL) ![]() 銳針進針點:全線覆蓋 D1–D11,構建骨支撐網絡,尤其強化顴顳、瞼頰溝、淚溝區域 鈍針布點:圍繞C1–C3’區域多點平鋪,充分覆蓋中下眶區 層次組合:銳針定點重建深層支撐(骨膜層),鈍針平鋪修飾淺層輪廓(肌下或皮下層) 重點提示:三級注射需在結構評估清晰的基礎上,結合面中/面下部輪廓衰老,全面提升眼部周邊組織的連續性與張力。 四級(嚴重復合型衰老)聯合治療策略 骨膜上層:玻尿酸支撐結構重塑 肌肉層:中分子玻尿酸改善軟組織張力 淺皮下層:膠原蛋白平鋪提質,提升彈性與光澤 注射路徑建議:上眶區、下瞼中段優先使用銳針定點;下瞼外側、瞼頰溝區使用鈍針平鋪,注意躲避眼輪匝肌動脈和眶下神經走行區域 膠原蛋白作為“自帶安全感”的材料,正在以它柔和、支撐、低反應的特性,逐漸成為醫生們在眶周注射中的新寵。材料是基礎,技術才是關鍵。我們下期見! 本期互動 在實際操作中,眶周注射后出現結節或條索感時,您會優先考慮哪些處理方式? 歡迎分享實操心得哦~ 以上內容基于專業文獻提煉,非本平臺立場,不構成醫療建議,不做任何商業用途。所有操作須在合法合規醫療機構進行。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促進安全醫美實踐。下期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