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我參觀荊州博物館楚國玉器專題展,仔細學習了之前及新上一些楚國玉器,可謂美侖美換、百看不厭。去年此時我曾寫過一篇楚國龍形玉器賞析短文,今年試選擇楚國玉器大件玉覆面、組玉佩、玉壁等杰出代表作些賞析,深度展現楚國玉器文化。 一、精湛工藝特征 1、選材講究。楚玉制作第一環節是對優質的和田玉、藍田玉等玉石進行精挑細選,選出最好的玉石,再經過能工巧匠的巧手打磨,最終成為一件件令人贊嘆的藝術品。 2、工藝精妙。楚玉制作工藝獨特精湛,一方面工匠們熟練運用多種技法。如已失傳的一面坡刀工,陰刻線條細膩入微,陽刻圖案凸顯立體。而浮雕工藝層次豐富,圓雕形象生動。另一方面匠們還善于運用俏色巧雕的手法。他們利用天然礦石的顏色搭配雕刻,使得每一件作品都顯得獨特而精美,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顏色效果。 3、內涵深厚。楚國玉器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反映了當時社會風俗、審美觀念、宗教信仰等。通過這些玉器,我們可以窺見戰國時期楚國社會的風貌和文化特征,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智與創造力。 二、經典玉器欣賞 1、鎮館之寶玉覆面。楚國玉覆面是由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這件楚國的玉覆面由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形狀近似橢圓形,尺寸約為長20厘米、寬13.9厘米、厚0.23厘米12。在制作發、眉、影等細節用細線陰刻,眼、口、鼻孔則鏤空處理,周邊有八個小圓孔供縫綴之用。楚國的玉覆面不僅繼承了傳統,還在形式和工藝上進行了創新,還見證了一段感人愛情,成為楚文化中獨特的一部分。 2、經典組合玉組佩。一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組玉佩作為古代貴族的裝飾品,其首要的文化含義便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在戰國時期,玉器是貴族階層獨有的奢侈品,而組玉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僅展示了佩戴者的財富和權力,更體現了其高貴的社會地位。馮家冢、熊家冢出土的這兩組玉佩,以其精美的工藝和豐富的組件,無疑彰顯了楚國貴族的顯赫身份。二是設計精巧,制作精良。這兩組玉佩由璧、環、珩等多種玉器組成,每種玉器都經過精心設計與雕琢。它們巧妙地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件復雜而有序的裝飾品。且組佩的每一件玉器都經過精心打磨和雕琢,線條流暢自然,紋飾繁復而不失和諧。從玉質的溫潤光澤到雕琢的細膩入微,都展現了戰國時期楚國玉器工藝的高超水平。這種精湛的工藝和制作精良的特點,使得這組玉佩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價值。 3、精致之作玉壁。玉壁是楚國玉器中的經典之作,其形制優美,工藝精細。楚國的玉壁往往體型較大,質地溫潤細膩,色澤純凈柔和。壁面之上,谷紋如粒粒飽滿的谷粒,排列有序,寓意著豐收與富足;蒲紋則似一片片輕盈的蒲葉,隨風搖曳,充滿生機與活力;蟠螭紋則靈動矯健,展現出神秘而威嚴的氣息。 總之,當我們凝視上述這些楚國玉器時,被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所打動,楚國玉器不僅僅是精美的工藝品,更是楚國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見證。它們反映了楚國的社會風俗、審美觀念以及宗教信仰。透過這些玉器,我們仿佛能看到楚國的繁榮昌盛,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同時,它們還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延續著古老的文明,永遠閃耀在中華民族藝術的寶庫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