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車有點舊了,不過一點毛病沒有。考慮將來總要換車,所以沒事就看看各種關于車的介紹,看多了,我就看出來了一些門道。 第一,車是有不同系列的。日系,德系,美系,在我國傳統的燃油車市場比較有名。而且各有不同特點: 日系穩定、可靠、耐用、省油。能源和原材料比較緊張,所以鍛煉了日本企業。 德系操控性好、動力強、開得快。因為德國高速不限速。鍛煉了德國的車企。 美系動力強、安全性高、豪華舒適、用料扎實。因為美國人少,人命貴。鍛煉了美國車企。 第二,有優點就有缺點。沒有一個車是完美的。 日系車用料就是省,安全性就弱。 德系車開的快,就是容易壞。 美系車扎實,就是耗油。 第三,既要又要還要非要,那就只有選中國的國產車。我們最喜歡綜合各方面的優點,搞大一統,大而全。 你要省油,給你新能源,你看,不用油。 你要操控,給你智能駕駛,你看,不比人開的好? 你要動力,給您1500多匹馬力,世界無敵。 你要安全,給你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你看多先進? 你要豪華,空調冰箱大沙發,水路兩棲都可以有。 可是,我基本上不看中國車,特別是新能源車。為什么呢? 因為我保守。 在這方面,有個網友總結的好,他說:“你不了解中國車,你還不了解中國人嗎?” 究竟什么時候可以買中國新能源車? 有個朋友跟我說:“當救護車,警車,軍車全部用中國新能源車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買了”。 我沒多少智慧,不過我相信朋友的智慧,我接受他的意見。 第四,車子究竟需不需要換? 朋友說,能開的話,就不要換。 芒格和巴菲特都存在買了房子很多年沒換。 芒格在過去70年里一直住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同一所房子里。 巴菲特于1958年以31500美元的價格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買下了自己的房子,從那時起就一直住在那里。 他們認為,作為價值投資者,他們強調長期持有優質資產,而不是頻繁地進行交易。這種投資理念也體現在他們的生活中,對于房子這種資產,他們選擇了長期持有,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不斷地換房、追求更大的居住空間。 他們將大部分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投資中。 而投資的前提就是,你得有錢。 所以,我非常認同他們說的,車子是消耗品,除非你的車子是用來作為資本投入而使用,否則你應該存錢,投資,而不是拿來頻繁換車。 郭富城2006 年 7 月,花費 1200 萬港幣購入一輛帕加尼 Zonda F,當時該車全球限量 25 臺,郭富城所擁有的是第 13 臺,VIN 碼為 76065。2018 年,郭富城將其送往意大利進行升級,變身為更加獨特的 Zonda King。據傳該車目前已升值至 6000 萬港幣左右。 1995 年,郭富城以 500 萬港幣購入法拉利 F50,該車是為了紀念法拉利建廠 50 周年而打造的限量版跑車,每過十年推出一款。如今其二手價格已達到 2000-2500 萬港元之間。 要是像郭富城這樣,我倒愿意多買幾輛。 一般人,咱們還是算了吧。 第五,車子背后的時間和社會影響力問題。 如果你的時間非常寶貴,單位時間賺的錢遠遠比車價大,你買車就是必須的。買飛機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的車可以替你在丈母娘,女朋友,親戚朋友,合作友商等社會人面前替你說話,而且你確實需要它說話,那你就得買,必須買。 第六,車子要計算它的一生整體的消耗,不能只計算購買價格。買了要養,你除了買得起,還要養得起。如果養不起,你最好還是管住手。 第七,真要購買車子,你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窮人的思維是把省錢放在第一位,富人的思維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當然,這是存在決定思維的。 但我希望所有讀者都能有富人思維。同樣條件下,盡量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思維也可以反作用于存在。不然你不是白讀了這么多書? 最后,車子自身的安全性是一方面,良好的駕乘習慣,是保障安全的另一方面,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比如不頻繁換道,不飆車,不彎道超車,不疲勞駕駛,正確打燈,禮讓行人,不怒駕,不闖紅綠燈,開車不接打電話,開車盡量不聊天等等。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快樂、幸福。 如果大家有車輛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我盡量解答。 如果能幫忙點贊,轉發,那就太感謝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