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血痺如風體不仁,桂枝三兩芍芪均,棗枚十二生姜六,須令陽通效自神。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 方解 血痹證由素本“骨弱肌膚盛” ,勞而汗出 ,腠理開,感受微風,邪遂客于血脈,致肌膚麻木不仁,狀如風痹,但無痛,是與風痹之區別 ,而脈微澀兼緊,說明邪滯血脈,凝澀不通 ?!端貑?· 痹論》:“營氣虛 ,則不仁。”故以益氣溫經,和血通痹而立法 。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 ,補在表之衛氣 。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 ,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 。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 ;黃芪得桂枝 ,固表而不致留邪 。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里,兩藥為臣 。生姜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 ,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 ;與 生姜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 。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效 。 方論:方中黃芪甘溫補氣,補在表之衛氣為君;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助黃芪達表而行氣血,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助黃芪以斂陰固表,共為臣藥;生姜辛溫,疏散風邪,大棗甘溫,養血益氣,姜棗同用以增強調和營衛之力,共為佐使。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效。 ![]() 黃芪桂枝五物湯醫案 王某,女,52 歲,公務員,河南鄭州人。2014年3月12日初診。主訴:左下肢外側麻木半年?,F病史:左下肢股骨外側有一如手掌大皮膚部位出現麻木或像風吹樣感覺并持續半年,抓之知痛癢,飲食、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弦。 診斷:血痹。 處方:黃芪60g,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大棗5枚。 7劑,每日1劑,每劑煎兩次,每次煎半小時。 3月31日二診:前癥減。另多夢,上方加柴胡12g,黃芩10g,川楝子10g。12劑。 7月2日三診:左大腿外側麻木及多夢已愈。近來自感視力疲勞,視物昏花,有時頭痛,改用益氣聰明湯加減,處方從略。 案二 王某,女,59歲,農民,河南西平縣人。2019年7月3日初診。主訴:右大腿麻木3個月。現病史:3個月前出現右腿膝以上、腹股溝以下麻木,抓之知痛癢,久坐、久站加重,平臥及休息則緩解或消失,或有腰痛,舌質正紅,苔薄白,脈沉弦。 診斷:血痹。 處方:黃芪60g,桂枝20g,白芍20g,炒杜仲15g,川續斷15g,生姜10g,大棗5枚。12劑,每日1劑,每劑煎兩次,每次煎半小時。 7月31日二診:服上方后麻木消失,前幾天勞累又輕微麻木,再服上方15劑。 按語:肢體局部麻木或如微風所吹是謂“血痹”,為黃芪桂枝五物湯的主癥,其病機為營衛氣血不足,風邪襲表,絡脈痹阻。《靈樞·邪氣臟腑病形》:“陰陽行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敝倬白駜冉浿贾泣S芪桂枝五物湯,益氣通陽行痹,療效較好。案一、案二均是下肢局部麻木,屬血痹證,故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其中,案二與勞累有關且伴有腰痛,故加杜仲、續斷以補腎壯腰。 曹某,男,70 歲,退休工人,河南洛陽人。2008年10月20日初診。主訴:右側肢體活動不遂半個月?,F病史:患者于10月5日因突然右半身不遂,語言謇澀,飲水嗆咳,住某縣中醫院,經CT檢查,診為腦干梗死,治療半月,病情無好轉,請余會診??淘\:右側上下肢不能抬舉,語言謇澀,飲水嗆咳,時口角流涎,插鼻飼管注流質食物,二便正常,舌質淡,苔白滑,脈緊。 診斷:中風(腦干梗死)。 處方:黃芪80g,桂枝30g,白芍30g,巴戟天30g,白術15g,制遠志10g,石菖蒲15g,炒白芥子12g,制附子3g,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大棗5枚。6劑,每日1劑,每劑煎兩次,每次久煎1小時。鼻飼服用。 10月27日二診:右上下肢較前稍有力,口角流涎少,語言稍利,可食少量煮雞蛋。繼服上方。 上方再服15劑,拔掉鼻飼管,可食半流質,仍時有嗆咳,語言緩慢,可下床倚人行走,但右下肢抬不高,右手握力較前好轉,后以上方加當歸15g、山萸肉12g,服用4個月,除右上肢稍無力外,余癥消失。 按本案為中風后遺癥?!夺t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中風死候·黃芪五物湯》:“黃芪五物虛經絡,偏廢虛風無力癱,心清語謇因舌軟,舌強神濁是火痰,補衛黃芪起不用,益營芍桂棗姜煎,左加當歸下牛膝,筋瓜骨虎附經添。”后注曰:“不仁不用在右者屬氣,宜倍加黃芪;在左者屬血,則加當歸?!庇嗝孔衿浞ǘ弥?,療效尚可。本案所加巴戟天等味是取地黃飲子與二陳湯之意化裁之。 End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