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給了人類一場干旱,人類只能收獲干癟。空中的女貞怒放刺鼻,芒種剛過。同學們在各類勇敢無畏的宣誓中,穿越過成人門。在叫停所有動靜的固化冷凝中,傳出足夠窒息的答卷沙沙聲。
這沙沙聲是戰役,卻沒有硝煙。這沙沙聲是決定,卻沒有選擇。這沙沙聲是志愿,卻沒有信仰。校外被警戒線臨時隔開的家長團眼睛,是熾如白晝的聚光燈,他炙烤著一切的炙烤,擔心著一切的擔心,焦灼著一切的焦灼。
是的,他們動用了各種吃奶的勁兒,在起跑線和掉隊的問題上,始終作著勇敢決絕的斗爭。甚至,他們要把自己一生沒有實現的想法,通過自己的人生作品,嫁接實現。這樣的情況更累人,也累及池魚,各種不適。
教育是考高分嗎,是985和211嗎,是舍我其誰嗎?跨過成人門的學子啊,如果教育真是前面幾問的肯定回答,那成人之門是否過得太草率了,如若不是草率,那至少是糊里糊涂過的。
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應該首先是成人的樣子,然后是離了父母照樣能生存得很好的能力,還有永遠對生活充滿了無盡的興趣與熱愛。
當然,這不是考試和教育的唯一答案。但你不妨看看:
在美麗的校園里,有多少爭做雷鋒的模范,有多少發自肺腑不堆積表情的笑聲,又有多少同學友誼的真誠。
在現實的斑馬線上,有多少背過很重的書包、學了很多知識、戴著眼鏡的孩子誤當娛樂場闖紅燈,并無意識事故與故事僅一步之遙。
跨過考試關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有多少還在為自己的明天發自肺腑的苦讀,有多少像進入保險箱似的四平八穩熬畢業,有多少還有“一次考試并不能一定終生”的覺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人們看著鳳毛麟角的大學生那該多羨慕,那種羨慕是山溝里飛出金鳳凰,是幾代人接續努力的傳承驕傲,是心有信仰、眼有學望、胸有抱負、身有擔當的自然天選,而非今天的沙漠牧羊。
遠方還有,未必很遠。他充斥天地,光芒萬丈,鑲在心上。一個胸懷遠方的人,豈會在乎一兩次的考試成績,計較得失,固定命題。他們會在求知若渴的路上,把今天也會看做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