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暨南大學的劉貴師、羅云瀚、陳雷研究團隊在《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成功開發出一種基于吉布斯湯姆遜(GTE)效應的銀納米線(AgNW)消影圖案化工藝。該技術通過使用碘鎓鹽-硝酸銀復合材料修飾AgNW網絡,實現光學消影的同時改善了電導率,為傳感器件、高清顯示和防偽保密等應用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論文鏈接: https:///10.1038/s41378-025-00945-z ![]() 傳統AgNW透明電極在圖案化過程中常出現霧度升高與“銀白邊緣”現象,破壞導電區與絕緣區的視覺一致性。雖然降低AgNW局域表面等離激元(LSPR)或優化圖案結構可實現光學消影,但現有方法多依賴高溫或強激光處理,既容易損傷柔性基底,又難以精確控制;同時,能夠在消影的同時提升電導率的研究仍然有限。因此,亟需一種溫和且兼具導電性能提升的AgNW消影圖案化策略。 創新突破 1.基于GTE的低溫精細圖案化工藝 2.光學消影與電導同步提升 圖1. 基于GTE的AgNW圖案化流程 GTE圖案化電極的制備僅需“旋涂—掩膜紫外—低溫加熱”三步。研究團隊首先將能將AgNW熔點降至約75°C的二苯基碘鎓硝酸鹽/硝酸銀復合墨水(簡稱DA)與AgNW懸液混合后旋涂于柔性基底;隨后在10.7 mW cm-2的紫外光下掩膜曝光8 min,選擇性分解光照區域的DA顆粒,在膜內形成熔點不同的導電區與絕緣區;最后低溫退火,未曝光區域的AgNW在交叉點處局部熔斷而形成絕緣帶,曝光區域的AgNW保持導電,得到圖案化電極。GTE工藝無需去除絕緣區域的AgNW,具有優異的光學消影效果。 圖2. DA自組裝驅動的AgNW碎裂與UV誘導焊接 復合墨水旋涂后,溶劑自發蒸發形成的環向毛細流促使DA顆粒聚集在AgNW交叉點;XRD與XPS證實AgNW表面生成了AgI、AgIO?等銀化合物,它們相對純銀更易熔,有助于局部熔焊。因此修飾后AgNW電極在GTE效應下,易低溫熔斷。隨后的紫外照射一方面分解DA,另一方面激發AgNW的LSPR效應,產生局部熱量并實現交叉點初步焊接。最后的低溫退火進一步焊接,顯著降低接觸電阻,提升電導率。 圖3. GTE工藝制備的高分辨率DA-AgNW電極圖案 通過GTE圖案化工藝能夠在柔性基底上制備出不同圖案,這些圖案具有銳利的邊緣清晰的輪廓;最小線寬達到10 μm,且在大批量制作中具備良好的一致性。 圖4. DA-AgNW的光學消影性 傳統圖案化工藝通常完全去除絕緣區的AgNW網絡,導致電極邊緣產生強散射。相比之下,GTE圖案化工藝保留了絕緣區的斷裂AgNW,使入射光均勻穿過基底。FDTD模擬表明,在保留斷裂AgNW結構下,導電區與絕緣區兩側的電場分布幾乎一致。實測結果進一步證實:所研究電極的導電區與絕緣區在550 nm波長的透射率差異<1.4%,霧度差異<0.3%。最終制得的電極在肉眼觀察下幾乎“隱形”,實現了優異的光學消影效果。 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吉布斯–湯姆遜(GTE)效應的AgNW圖案化方法,實現了光學消影的透明電極制備。該方法工藝簡便,僅需旋涂、紫外曝光和低溫加熱三步,具備高分辨率、低處理溫度和良好擴展性。未來,通過優化光源的尺寸和準直性,有望實現更高精度圖案化與大面積柔性電子的規?;圃臁?/span> 本文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感謝論文作者團隊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