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規定:樂于奉獻,熱心公益:積極參加上級安排的()性醫療任務和()的扶貧、義診、助殘、支農、援外等活動,主動開展公眾健康教育 A.指令、社會公益性 B.指令、非公益性 C.非指令、社會公益性 D.非指令、非公益性 E.以上都不對 參考答案:A 【解析】根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第十一條:樂于奉獻,熱心公益。積極參加上級安排的指令性醫療任務和社會公益性的扶貧、義診、助殘、支農、援外等活動,主動開展公眾健康教育。 2.明確的意識到并想到現實的需要,是 A.意向 B.動機 C.愿望 D.驅動力 E.需求 參考答案:C 3.醫學倫理學的具體原則,不包括 A.有利性原則 B.尊重的原則 C.不傷害的原則 D.互助的原則 E.公正的原則 參考答案:D 【解析】醫學倫理學是以生命論、人道論、美德論和公益論等為基本理論。不傷害原則、有利原則、公正原則、尊重原則屬于醫學道德的具體原則,屬于醫學倫理學范疇。 4.男,67歲,知識分子,醫生以肺部腫物待查收入院。住院后,確診為肺癌,尚未告訴患者和家屬。患者告訴醫生自己無兒無女,僅與66歲的老伴相依為命,如果是肺癌,不要將病情告訴他的老伴,以免她冠心病發作:如果手術,可以自己簽字。醫生此時怎樣做在道德上最佳 A.對患者家屬保密,而對患者不保密 B.對患者本人不保密,但如何告知家屬由患者決定 C.對患者和家屬都保密 D.對患者和家屬都不保密 E.對患者家屬不保密,對患者保密 參考答案:B 【解析】此醫生在道德上最佳的做法是應尊重患者知情選擇權。 5.以下哪一項不是從醫生方面出發改善遵醫行為的策略 A.每次給予的內容盡量少些,便于理解和記憶 B.最重要的內容最先提供 C.以能夠使患者聽懂的方式解釋問題 D.檢查管理政策和教育目標,強調以“整體人”為服務對象,注意保護患者權益 E.較復雜的內容應寫在紙上,或讓患者復述,以保證其正確理解 參考答案:D 【解析】改善遵醫行為的策略包括:①醫生方面:若發生患者不遵醫,醫生應引導其糾正不良行為。此外,醫生應在指導患者行為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做到:第一,以能夠使患者聽懂的方式解釋問題;第二,最重要的內容最先提供;第三,對于重要的內容必須強調2~3遍;第四,每次給予的內容盡量少些,便于理解和記憶;第五,較復雜的內容應寫在紙上或讓患者復述,以保證其正確理解。②醫療行政方面:檢查管理政策和教育目標,強調以“整體人”為服務對象,注意保護患者權益。向醫護人員提供行為科學和人際交流訓練,使醫患間溝通順暢。適當組織特定患者團體(如癌癥患者、糖尿病患者協會等),加強醫患間的整體交流和患者的自我教育等。 6.因胃出血出現休克昏迷的患者,其入院手術治療采取模式是 A.服從型 B.主動型 C.指導-合作型 D.共同參與型 E.主動-被動型 參考答案:E 【解析】醫患關系分出三個基本模式。主動-被動型:這種模式是患者是被動的,醫生是主動的,對于休克昏迷、某些精神疾病或難以表述主觀意見的患者,這種模式是適合的。指導-合作型:這是一種一方指導,另一方配合的有限合作模式。按照這個模式,在臨床實踐活動中,醫生的作用占優勢,醫生告訴患者做什么,同時又有限度地調動患者的主動性。也就是說,在這個模式中,醫生是主角,患者是配角。目前臨床上的醫患關系多屬于此種模式。共同參與型:這是一種以平等關系為基礎的醫患關系模式,雙方有近似的同等權利,從事于雙方都滿意的活動,在臨床實踐中強調醫生和患者都處于平等的地位,醫生幫助患者自助,是一種同志或朋友式的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和相互作用的民主的關系,都具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很像成人一成人的關系,在大多數慢性疾患中可以見到這種關系。 7.汽車正在行駛中,一名兒童突然沖向馬路對面。司機急剎車,汽車在發出刺耳的剎車聲后停住,兒童在車前的半米處跑過。這時司機頓感心跳加快、頭上冒汗、手足無力,這種情緒狀態是 A.心境 B.激情 C.情感 D.應激 E.情操 參考答案:D 【解析】應激是指個體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是個體覺察到環境的威脅或挑戰而產生的適應或應對反應。比如,人們遇到突然發生的火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剎那間的身心都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會出現全身發抖、手腳冰涼、小便失禁、渾身癱軟等。 8.傾聽時容易出現的錯誤是 A.過分重視患者的問題 B.遲遲不下結論 C.不好意思打斷患者的敘述 D.作出道德和正確性的評價 E.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情 參考答案:D 【解析】醫患交往的交談技巧包括積極傾聽、正確共情、善于提問、適當解釋、有效指導等。醫生在傾聽的過程中要避免的錯誤包括:①急于下結論;②輕視患者的問題;③干擾、轉移患者的話題;④作道德或正確性的批判;⑤傾聽技巧用得不恰當。在醫患交往中,“聽”往往比說更重要,聽的過程,既是醫生獲得患者有關信息的過程,也是醫生對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同時又是讓患者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所以要讓患者說,醫生聽就好,不能作道德和正確性的評價。 9.醫生診斷為有病但本人否認屬于 A.病人角色減退 B.病人角色缺如 C.病人角色沖突 D.病人角色強化 E.病人角色異常 參考答案:B 【解析】醫生診斷有病,但本人否認,屬于病人角色缺如。病人對醫務人員出現攻擊性行為,屬于病人角色異常。病人出現小病大養,屬于病人角色強化。 10.在醫學倫理學任務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為醫學的發展導向 B.反映社會對醫學的需求 C.為符合醫學道德的行為辯護 D.制定與預防、診斷、治療相對應的倫理準則 E.在醫患關系中,只是竭力維護患者的權益 參考答案:E 【解析】反映社會對醫學的需求、為醫學的發展導向、為符合道德的醫學行為辯護是醫學倫理學的任務。 11.主治醫師邱某經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培訓并考核合格后,被授予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但不久,邱某園違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受到醫院警告并限制其上述處方權。醫院處理邱某的依據是 A.多次使用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 B.使用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藥物 C.在緊急情況下越級使用抗菌藥物 D.無正當理由開具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 E.在門診使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 參考答案:D 【解析】《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對出現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本題考查對開具抗菌藥物超常處方醫師的處理。 12.對急危重病人搶救工作中的道德要求,不包括 A.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診療觀 B.在診療一般病人時,不能立即放棄他去搶救生命危急的病人 C.在診療行為上作出迅速快捷的反應,采取各項措施 D.對病人的要求,耐心作出應答 E.勤奮主動地做好治療工作 參考答案:B 【解析】根據急危重病人的病情特點和搶救特殊性,對醫務人員提出如下道德要求:①要爭分奪秒、積極搶救病人;②要團結協作、勇擔風險;③要滿腔熱忱,重視心理治療;④要全面考慮,維護社會公益;⑤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搶救成功率。 13.公衛醫師何某在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許可證后的1年里,擅自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和產前診斷,雖經衛生行政部門制止,仍不改正,并又實施終止妊娠手術。依據《母嬰保健法》的規定,可以給予何種行政處罰 A.處以罰款 B.沒收違法所得 C.沒收非法財物 D.吊銷執業許可證 E.行政拘留 參考答案:D 14.女性,55歲。喪偶八年,現獨居,嗜煙酒,不愛運動。平時性情抑郁,過分容忍,辦事無主見,常順從于別人。1月前行胃癌切除,術后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獨自流淚,有輕生之念。對這種病人臨床上應采取哪種措施 A.支持性心理治療 B.認知療法 C.精神分析療法 D.藥物治療 E.以上都是 參考答案:E 【解析】對于該病人應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療法、精神分析療法、藥物治療進行綜合治療。 15.醫患交往障礙在醫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 A.醫療技術不過硬 B.只看病不看人 C.以科研價值衡量病人 D.以物質利益確定醫患關系 E.以上都是 參考答案:E 【解析】醫患交往障礙在醫生方面主要是上述選項中提及的,在病人方面主要是疾病造成的情緒問題。 16.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之一是 A.軀體無器質性變化 B.疾病多數與某種特殊性格類型無關 C.發病因素與情緒障礙有關 D.心身與時間相關 E.心身與神經遞質相關 參考答案:D 【解析】心身疾病的診斷要點:1、疾病的發生包括心理社會因素,其與軀體癥狀有明確的時間關系。2、軀體癥狀有明確的器質性病理改變,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學變化。3、排除神經癥性障礙或精神病。 17.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心理活動過程指 A.意志過程 B.情感過程 C.認知過程 D.心理活動 E.心理過程 參考答案:E 【解析】心理過程是指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發展的過程。通常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認知過程指人以感知、記憶、思維等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聯系的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某種態度的體驗;意志過程是人有意識地克服各種困難以達到一定目標的過程。三者有各自發生發展的過程,但并非完全獨立,而是統一的心理過程中的不同方面。 18.醫務人員相互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是 A.醫務人員彼此獨立 B.醫務人員彼此信任 C.醫務人員彼此照顧 D.醫務人員服從院長 E.護士高度尊重醫生 參考答案:B 【解析】醫務人員之間的彼此信任是互相協作的基礎和前提。要立足于本職,從自我做起,以自己的積極工作和優異成績去贏得同事的信任。同時,加強醫際溝通和聯系,積極消除誤會,從而增強相互之間的理解、諒解。 19.一位中年女性,因為胃潰瘍穿孔住院,手術后醫生為使患者病情盡快恢復,未和患者商量使用了一種價格比較貴的新藥,結果患者病情恢復很快,出院結算時發現醫藥費數額較大,患者認為醫生沒有與自己商量而使用貴重藥物,自己不應承擔這筆費用。這個案例中醫生損害了患者的哪項權利 A.知情同意權 B.平等醫療權 C.疾病隱私權 D.疾病認知權 E.監督醫療權 參考答案:A 【解析】知情同意原則是指醫務人員在選擇和確定疾病的診療方案時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和自由選擇與決定,對于一些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手術以患者或患者家屬(無家屬者由監護人)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為據。如果患者選擇有誤,醫務人員有履行指導的責任。 20.心身疾病的預防原則是 A.培養良好行為方式 B.藥物治療 C.心理治療 D.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 E.病情變化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參考答案:A 【解析】培養良好行為方式是心身疾病的預防原則,而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是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 21.幾乎每個患者及親屬都會針對自身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提許多問題,醫生的態度應該是 A.置之不理 B.待有空再約時間談 C.積極針對需要,及時給予恰當的醫學知識教育 D.讓護士或學生代勞回答 E.請患者自己查詢資料,自我解答 參考答案:C 【解析】這是醫生的本職工作。 22.下面哪種能力不屬于醫患溝通能力模型 A.談判與化解沖突的能力 B.主動傾聽能力 C.口頭表達能力 D.組織管理能力 E.職業化態度與服務能力 參考答案:D 【解析】醫患溝通能力模型:1)職業化態度與服務能力:真誠,關爰的態度,職業化的醫德醫風;2)非語言表達與解讀能力:有效運用并解讀對方非語言表達方式,理解別人并控制自我情緒;3)主動傾聽能力:集中注意力,以適當方式表達自己已經理解以及幫助對方清楚表達觀點;4)口頭表達能力:簡潔,能用總結、提問等手段幫助聽者理解自己講的內容;5)談判與化解沖突能力:指明雙方共同利益所在,在不損害原則基礎上,適當的妥協尋求共識。 23.為克服市場經濟對醫學服務產生的負面效應,要求臨床醫師 A.不僅關心病人的軀體,而且關心病人的心理 B.注意克服人-物-人的物化趨勢 C.維護和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D.正確處理同行關系 E.不能以醫謀私 參考答案:E 24.下列不屬于精神分析理論防御機制的分類是 A.自戀性防御機制 B.攻擊性防御機制 C.不成熟的防御機制 D.神經癥性防御機制 E.成熟防御機制 參考答案:B 【解析】精神分析理論將心理防御機制分為四類:自戀性防御機制、不成熟的防御機制、神經癥性防御機制和成熟防御機制。 25.患者,女,30歲。診斷為焦慮障礙,愿意接受催眠治療。經過治療師的導入后,來訪者表現出目光呆滯、動作遲緩、無主動意向等狀態,這表示來訪者已進入 A.混亂狀態 B.分離狀態 C.恍惚狀態 D.想象狀態 E.催眠后反應狀態 參考答案:C 【解析】催眠性恍惚狀態是實驗性的和真實的生活體驗之間的媒介。恍惚狀態的標志有:目光呆滯、語調缺乏變化、行動遲緩、動作軟弱無力、松懈、部分僵直、無主動意向、反射性行為緩慢等。 26.患者,男,25歲。自幼表現為情感不穩定,常不顧后果地沖動行事,對挫折的耐受力弱,缺乏預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最可能的診斷是 A.偏執型人格 B.分裂樣人格 C.反社會型人格 D.偏執性精神病 E.邊緣型人格 參考答案:E 【解析】邊緣型人格沒有“典型”的主訴,沒有任何可以立即識別的特征提示這種人格類型,該例符合邊緣型人格的表現。 27.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的且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是 A.意志過程 B.人格特征 C.人格傾向性 D.心理活動 E.認知過程 參考答案:B 【解析】人格特征具有獨特性和共同性:獨特性是指除了人的遺傳因素之外,還表現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特色。共同性是指在一定的群體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并具有穩定性和一致性,制約著個人的獨特性特點。人格傾向性是人格心理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主要是在后天社會化過程中形成。 28.在下列各項中,屬于醫患關系暫時不協調的是 A.醫患關系的民主化 B.醫患要求的多元化 C.醫患關系的物化 D.醫患糾紛的增多 E.醫患關系的法制化 參考答案:D 【解析】現代醫患關系出現了民主化、多元化、法制化和物化的趨勢,其中醫患關系中也出現了不合作、不協調乃至沖突的現象。因此屬于醫患關系暫時不協調的是醫患糾紛的增多。 29.患者男,35歲。20多年來一直不信任他人,人際關系敵對,總是懷疑別人的動機,極少向人傾訴內心的想法,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其治療原則是 A.建立治療性的醫患關系 B.評論患者所關注的問題 C.聽取且認同患者的信念 D.設計模糊的共同目標 E.以上都對 參考答案:A 【解析】該例以猜疑為主要表現,符合偏執型人格的特征。其治療原則是,建立治療性的醫患關系,傾聽和評估患者所關注的問題,聽取但不認同患者的信念,設計清晰的共同目標,對每件事都作解釋,同情患者的焦慮,與患者分享醫生的信息,“此時此地”的幫助,避免使用集體治療的方法。 30.醫生甲因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2007年9月20日被捕,2009年9月20日釋放,醫生甲從哪日起可以重新申請執業注冊 A.2009年9月21日 B.2010年3月21日 C.2010年9月21日 D.2011年3月21日 E.2011年9月21日 參考答案:E 【解析】依據《執業醫師法》,因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不予注冊。 31.屬于患者權利的是 A.交納醫療費用 B.遵守醫院制度 C.接受醫學生實習 D.了解自己病情 E.尊重醫生的人格 參考答案:D 【解析】在臨床過程中,醫務人員為患者做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后,應當向患者提供包括診斷結論、治療決策、病情預后以及診治費用等方面的真實、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診療方案的性質、作用、依據、損傷、風險以及不可預測的意外等情況,使患者或其家屬經過深思熟慮自主地做出選擇,并以相應的方式表達其接受或者拒絕此種診療方案的意愿和承諾。在得到患方明確承諾后,才可最終確定和實施擬定的診治方案。 32.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經常對患者使用醫學專業術語,使患者難以理解,容易造成誤解。這種醫患交流的問題屬于 A.回憶不良 B.溝通障礙 C.信息缺乏 D.同情不夠 E.依從性差 參考答案:B 【解析】醫學專業由于專業性強,晦澀難懂,不能被患者所理解,導致醫患之間溝通障礙。醫患溝通時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匯,設想一個闌尾炎患者,你如果問他麥氏點有沒有壓痛,會讓人哭笑不得。 33.在下列各項中,醫師可以行使特殊的干涉權的是 A.對需要隔離的傳染病患者拒絕隔離的 B.在教學醫院內住院的患者拒絕接受醫學生實習 C.在有科研任務的醫院內住院的患者拒絕作為受試者 D.門診就醫的患者拒絕按醫師開出的特殊檢查項目進行檢查 E.門診就醫的患者拒絕向醫師吐露與疾病有關的隱私 參考答案:A 【解析】特殊干涉權只有在以下范圍內才有效:①精神病患者、自殺未遂等患者拒絕治療時,甚至患者想要或正在自殺時可強迫治療或采取約束措施控制其行為;②對需要進行隔離的傳染病患者的隔離;③在進行人體試驗性治療時,雖然患者已知情同意,但在出現高度危險的情況時,醫生必須中止試驗以保護患者利益;④危重病患者要求了解自己疾病的真相,但當了解后很可能不利于診治或產生不良影響時,醫師有權隱瞞真相。 34.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的方針是 A.預防為主、控制為輔 B.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C.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D.反應及時、措施果斷 E.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參考答案:B 35.關于醫德評價的敘述,錯誤的是 A.醫德評價可分為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兩種類型 B.醫德評價的方式有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俗 C.醫德評價只需要考察醫務人員行為的動機 D.醫德評價的對象是醫療活動 E.醫德評價對醫務人員職業行為的善惡具有裁決作用 參考答案:C 36.患者經常認為“只要治療就應該有效”,“治療之后必須要像得病前一樣”。這種想法中包含了哪種認知歪曲 A.以偏概全 B.絕對化 C.情緒推理 D.夸大 E.貼標簽 參考答案:B 37.某醫學院曾收治3例分別在院外接受過試驗性肝穿刺引起急性腹膜炎的病人。術中醫生在抽出膿液5~10ml后,即拔除穿刺針,術后未作常規處理,2小時后患者呈急腹癥癥狀。結果2例治愈,1例死亡。下列關于試驗性肝穿刺的說法,錯誤的是 A.肝穿刺應該由經過訓練的醫生進行,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和危險性 B.不論穿刺動機如何,只要造成事故,它的價值就是負價值 C.只要動機是好的,雖然是事故,它也有一定的正價值 D.醫學研究的試驗設計必須嚴密 E.試驗前必須經有關專家審定是否符合科學要求 參考答案:C 【解析】因違反操作規程、不負責任等原因導致受試者被傷害,必須承擔責任。 38.患者男,58歲,近四年上腹部脹悶感,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近日經胃鋇餐透視、胃鏡以及胃CT等檢查確認為胃癌。患者童年喪母,性格克制,好壓抑情緒,經常焦慮、抑郁。有吸煙史。最適宜的心理治療措施是 A.系統脫敏療法 B.精神支持療法 C.精神分析療法 D.人本主義療法 E.矯正其行為類型 參考答案:C 【解析】性格克制,好壓抑情緒,經常焦慮、抑郁,屬于典型的c型性格和行為,可以采用精神分析療法治療。 39.某患者死亡后,家屬對其死因有異議,向縣衛生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該衛生局應在多長時間內移送至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A.1日內 B.3日內 C.7日內 D.15日內 E.30日內 參考答案:C 40.醫患交流時,下面哪項是不正確的 A.醫生要主動使用肢體語言,使患者感到醫生對他們的關心與重視 B.看病人時,完全可以不用注意病人的身體姿勢 C.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了解患者的心理感覺 D.醫務人員應讀懂患者身體姿勢的含義 E.醫務人員應表示謙恭有禮 參考答案:B 【解析】患者肢體語言的信息既豐富又準確,醫生理當注意觀察。 41.某學生,20歲,考入醫科大學,因對學醫不感興趣,就每天的學習內容而言,總覺得忘的比記的多。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沒有預習 B.對學的內容興趣不夠 C.沒有理解所學的內容 D.以前高中學的知識干擾了現在的學習 E.沒有合理用腦 參考答案:B 42.在兒科醫患溝通中,以下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 A.患兒都聽家長的,沒有必要與患兒溝通 B.患兒家屬不是病人,不必與其溝通 C.與患兒及家屬都必須進行溝通 D.嬰幼兒太小,什么都不懂,沒有必要進行溝通 E.患兒表述不可靠,與其家屬溝通即可 參考答案:C 【解析】在兒科,醫生必須與患兒及家屬都進行溝通。 43.實施主動安樂死的首要社會條件是 A.家屬的主動要求 B.安樂死的合法化 C.患者的主動要求 D.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 E.維護患者的尊嚴 參考答案:B 【解析】主動安樂死是指對符合安樂死條件的患者,醫生使用藥物或其他方式盡快結束患者痛苦的死亡過程,讓其安寧、舒適地死去。這種安樂死爭議較大,是立法時主要解決的問題。被動的安樂死是指對符合安樂死條件的患者,醫生停止使用搶救措施而僅給適當的維持治療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療和搶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這種安樂死在古今中外的醫療實踐中大量存在。 44.患者,女,36歲。園患子宮肌瘤在縣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術后患者因對手術效果不滿意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醫院存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過錯推定情形,判決醫院敗訴。該推定情形是 A.未盡到說明義務 B.未盡到與當時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 C.偽造病歷資料 D.泄露患者隱私 E.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參考答案:C 45.3名醫務人員違反《獻血法》規定,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用于患者。幸好由于患者家屬及時發現,主治醫生采取果斷措施,未給受血者健康造成損害。根據《獻血法》規定,當地衛生局應對此3名醫務人員給予的行政處理是 A.責令改正 B.警告 C.罰款1萬元以下 D.暫停執業活動6個月以上1年以下 E.吊銷其醫師執業證書 參考答案:A 46.一對戀人來到某婦幼保健院做婚檢。檢查結果發現男方患有梅毒,男方擔心女友離開自己,要求醫生為自己保密。女方則要求醫師告知其男友的真實情況。從醫學倫理學的角度分析,最合理的是 A.醫師應該為男士保密 B.醫師應該告知女士真實情況,但對外保密 C.醫師應該說服男士,將實情告知女友,但若男士堅決反對,則應尊重其意見 D.該女士無權向醫師提出知曉其男友實情的要求 E.請示領導后再作決定 參考答案:B 【解析】對于該患者的情況,醫生應告知女士真實情況,但對外要保密。 47.對晚期癌癥等特殊病人,以下哪一點屬于最優化原則的內容 A.時間最早 B.痛苦最少 C.沒有副作用 D.知情同意 E.保守秘密 參考答案:B 【解析】中國醫學倫理學界對最優化原則有狹義與廣義兩種理解和界定。狹義最優化原則把視野嚴格限定在生物醫學模式內,其要求為:④盡最大努力爭取最佳療效,即醫師體現出自己最高的綜合素質,選擇實施臨床證明為最佳的診治手段并達到當時當地醫學實際發展的最高水平。②盡最大努力確保診療安全無害,即以科學的損傷觀為指導,千方百計杜絕責任性傷害,防范意外傷害,控制必然性傷害。③盡最大努力減輕病人 身心痛苦,即對一般病人應在確保診斷和同樣療效的前提下,精心選擇運用痛苦最輕的診治手段;而對晚期癌癥等特殊病人,減輕或消除疼痛往往放在第一位考慮。④盡最大努力降低診療費用,即在確保診治需要和效果的前提下,選擇資源消耗少、病人經濟負擔輕的診治手段,做到“少花錢看好病”。 48.治療要獲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其實質是 A.尊重患者自主性 B.尊重患者社會地位 C.尊重患者人格尊嚴 D.患者不會作出錯誤決定 E.患者提出的要求總是合理的 參考答案:A 49.某醫生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藥物治療,企圖為獲得“較好療效”采用“多頭堵”、“大包圍”,開“大處方”。這種做法是不符合藥物治療倫理要求中的 A.對癥下藥,劑量安全 B.合理配伍,細致觀察 C.節約費用,公正分配 D.嚴格用藥,避免濫用 E.追求高價,提高效益 參考答案:B 【解析】藥物治療的倫理要求:①對癥下藥,劑量安全;②合理配伍,細致觀察;③節約費用,公正分配;④嚴格用藥,避免濫用。本題答案選“合理配伍,細致觀察”,合理配伍,聯合用藥可提高用藥效果,必須避免濫用聯合用藥,盲目的采用“多頭堵”、“大包圍”,開“大處方”的錯誤做法,違背用藥的倫理要求。 50.健康咨詢原則不包括 A.權限責問 B.調動參與和保守秘密 C.移情 D.建立友好關系 E.鑒定需求和盡量提供信息和資源 參考答案:A 【解析】健康咨詢的原則包括:①建立友好關系;②鑒定需求;③移情;④調動參與;⑤保守秘密;⑥盡量提供信息和資源。 51.患者孫某,社會性別女,18歲,農民。園不來月經到某教學醫院診治。經醫生體格檢查和染色體檢查,確診為男性假兩性畸形,于是收入住院準備做性別矯正手術。當在別的病房實習的幾個實習醫生聽說后,帶著好奇的心情去看望病人,他們找到該人的病室,其中一個實習醫生當著病室其他病人的面直接了當征求患者的意見:“聽說你是男性假兩性畸形病人,讓我們檢查一下好嗎?”病人不語,面色通紅,而且馬上痛哭起來。此案例中,病人的什么權利未得到保障 A.生命健康權 B.自主權 C.隱私權 D.公平醫療權 E.監督醫療權 參考答案:C 【解析】此案例為隱私權的具體案例。 52.在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對病人自主權的主要體現,不包括 A.為病人自主選擇提供充分條件 B.醫生的診療措施與病人自主選擇發生矛盾時,應遵循醫生選擇的對策 C.正確對待病人的拒絕 D.耐心說服病人不合理的要求 E.病人拒絕診療措施時,要對病人自主選擇能力進行判斷,確定病人拒絕是否有效 參考答案:B 【解析】自主準則是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有詢問病情、接受、拒絕或選擇治療方案的自主權。自主準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這包含三個方面:①為病人的自主選擇提供充分條件;②正確對待病人的拒絕;③拒絕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53.《艾滋病防治條例》中規定由哪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A.省級 B.市級 C.縣級 D.鄉 E.鎮 參考答案:C 54.張某沒有上過任何層次的醫學專業學校,以下哪種情形下,他不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A.以9幣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3年,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考核合格并推薦 B.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3年,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 C.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3年 D.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經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考核合格并推薦 E.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 參考答案: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一條: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55.哈爾濱市某醫療機構需要使用第一類精神藥品,經哈爾濱市衛生局批準取得第一類精神藥品購用印鑒卡,此時,哈爾濱市衛生局應當將取得印鑒卡的醫療機構情況抄送 A.哈爾濱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B.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C.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D.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E.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參考答案:A 56.撰寫“醫家五戒十要”的醫家是 A.李時珍 B.陳實功 C.孫思邈 D.張仲景 E.華佗 參考答案:B 【解析】陳實功在《醫家五戒十要》中就醫家的專業學習、思想修養、言行舉止、服務態度及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等做了正確的論述,被美國《生命倫理學百科全書》收錄,被認為是世界上較早成文的醫德法典。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被看做我國醫學史上醫德規范的開拓者。 57.張某,男,16歲。園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準備進行腎移植,因腎源緊張,其父考慮動員其兄供腎。其兄,20歲,因幼年患腦炎留下智力障礙后遺癥,未能參加正常學習而待業。其父認為其兄智力障礙,他可以替其兄做決定。此案例中,其父做法侵害了其兄的 A.自主權 B.隱私權 C.公平醫療權 D.損害求償權 E.監督醫療權 參考答案:A 【解析】其兄為殘疾人,更應尊重其自主權。 58.對三種醫德評價方式相互關系的正確理解是 A.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B.完全一致、可以替代 C.互相沖突、都不可信 D.比較混亂、說不清楚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A 【解析】醫德評價的三種評價方式相輔相成、相互補充,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判、裁決作用;同時,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醫務人員內心信念的評價離不開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對個體而言,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的評價作用的發揮也必須通過醫務人員的內心信念來實現。 59.一位服用了60多片安定的精神病患者被送到醫院急救,患者父母表示無力承擔搶救費用。按照急救倫理的要求,醫生應該選擇的處理措施是 A.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和醫院領導同意的情況下,迅速實施搶救 B.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的情況下,放棄治療 C.放棄治療,讓患者父母將其接回家 D.向民政部門反映,爭取社會支持,并由他們決定是否搶救 E.僅給予患者家庭能夠承受費用的支持療法 參考答案:A 【解析】急救倫理應突出“急”和“生命至上”的原則,在征得患者父母和醫院領導同意的情況下,迅速實施搶救。放棄治療或者爭取社會支持都會貽誤治療。臨床急救的倫理要求:①爭分奪秒地搶救,力爭使患者轉危為安;②勇擔風險,團結協作;③滿腔熱情,重視心理治療:④全面考慮,維護社會公益。 60.病人的心理需要包括 A.生存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成就需要 D.尊重需要 E.以上均是 參考答案:E 【解析】病人的心理需要包括:患病期間的生存需要、患病期間的安全需要、社會聯系和交往的需要、患病期間尊重的需要、患病時的自我成就需要。 61.“獻血大王”劉某,在過去的7年間,獻血總量已達5600ml。年滿50周歲的劉某告訴記者,如果身體一直保持健康狀態,他滿55周歲以前,還可爭取無償獻血 A.7次 B.8次 C.9次 D.10次 E.11次 參考答案:D 【解析】國家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兩次采集間隔不少于6個月,所以劉某還能獻10次血。 62.A型行為性格與何疾病有關 A.癌癥 B.癔癥 C.冠心病 D.關節炎 E.潰瘍病 參考答案:C 【解析】性情急躁、進取心和競爭性強、工作專心而不注意休息、強制自己為成就而奮斗的A型性格者:存在缺氧,抗原一抗體復合物、維生素C缺乏、動脈壁內酶的活性降低等能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因素,被認為易致冠心病。 63.被甲類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有關單位必須按照以下哪項規定進行處理 A.在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監督下進行嚴密消毒后處理 B.在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監督下進行消毒后處理 C.在衛生防疫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后處理 D.由衛生防疫機構進行消毒后處理 E.由衛生防疫機構進行嚴密消毒后處理 參考答案:A 64.為保障工人的健康,預防職業病的發生,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某化工廠定期進行生產環境監測,為工人進行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分析。以上所做的工作為 A.職業流行病學研究 B.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 C.生物監測 D.健康監護 E.職業危險風險評估 參考答案:D 【解析】健康監護是通過各種檢查和分析,掌握職工健康狀況,早期發現健康損害,以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對接觸者健康的影響及其程度。生物監測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說明環境污染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為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提供依據。 65.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下列哪個機構按照分類指導、快速反應的要求,制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請國務院批準 A.國務院 B.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C.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急機構 D.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E.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急機構 參考答案:B 66.《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提出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執業的價值目標是 A.為人民健康服務 B.發揚人道主義精神 C.樹立大醫精誠理念 D.以患者為中心 E.救死扶傷、防病治病 參考答案:A 【解析】《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第4條:以人為本,踐行宗旨。堅持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宗旨,發揚大醫精誠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理想的人格形象是大醫精誠;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價值目標是為人民健康服務;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手段是救死扶傷。 67.患糖尿病的某人,想好好治療疾病,但又工作繁忙,屬 A.角色行為異常 B.角色行為減退 C.角色行為缺如 D.角色行為強化 E.角色沖突 參考答案:B 【解析】患者角色的適應不良大致有5種類型:(1)角色行為缺如:即患者未能進入角色。雖然醫生診斷為有病,但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根本沒有或不愿意識到自己是患者。(2)角色沖突:同一個體常常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當患病并需要從其他角色轉化為患者角色時,患者一時難以實現角色適應。(3)角色行為減退:已進入角色的患者,由于更強烈的情感需要,不顧病情而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表現出對病、傷的考慮不充分或不夠重視,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4)角色行為強化:由于依賴性加強和自信心減弱,患者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對承擔原來的社會角色恐慌不安。“想好好治療疾病”說明患者已進入角色,更符合“角色行為減退”。 68.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下列哪項不屬于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原則 A.統一領導 B.分級負責 C.反應及時,措施果斷 D.預防為主,控制為輔 E.依靠科學,加強合作 參考答案:D 【解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條: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69.某醫院未經批準新設醫療美容科,從外地聘請了一位退休外科醫師擔任主治醫師。該院行為的性質屬于 A.非法行醫 B.超范圍執業 C.正常醫療行為 D.特殊情況 E.開展新技術 參考答案:B 70.適用于“主動-被動型”醫患關系模式的患者群體,一般不包括 A.昏迷患者 B.嬰幼兒患者 C.焦慮癥患者 D.癡呆患者 E.精神分裂癥缺乏自知力患者 參考答案:C 【解析】慢性焦慮患者屬于慢性病,醫患雙方需要實施共同合作模式來治療。主動-被動型醫患關系模式主要用于急危重患者:如昏迷、休克的患者;其次無自主能力的患者也需要主動-被動型醫患關系模式,如昏迷患者、嬰幼兒患者、癡呆患者。 71.某村發生一起民居垮塌事故,重傷者9人,急送鄉衛生院搶救。市中心血站根據該院用血要求,急送一批無償獻血的血液到該院。搶救結束后,尚余900ml血液,該院卻將它出售給另一醫療機構。根據《獻血法》規定,對于鄉衛生院的這一違法行為,縣衛生局除了應當沒收其違法所得外,還可以對其處以罰款 A.10萬元以下 B.5萬元以下 C.3萬元以下 D.1萬元以下 E.5千元以下 參考答案:A 72.最能反映醫患關系性質的是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 A.信托關系 B.陌生人之間的關系 C.主動-被動關系 D.類似父(母)子間的關系 E.商品關系 參考答案:A 【解析】信托關系是指醫師和病人在醫學知識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診療中,基于對醫師的信任,病人向醫師敘述身體、心靈、家庭等私人問題,將健康托付給醫師。醫師則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努力維護病人的最佳利益,在病人的支持和配合下,盡最大的能力醫治疾病,減少痛苦,給病人盡可能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 73.促進醫患溝通,醫生要做到 A.認真書寫病志 B.謹慎仔細操作 C.使用專業術語 D.傾聽患者表達 E.羅列檢查項目 參考答案:D 74.病人對醫務人員出現攻擊性行為屬于 A.病人角色減退 B.病人角色缺如 C.病人角色沖突 D.病人角色強化 E.病人角色異常 參考答案:E 【解析】醫生診斷有病,但本人否認,屬于病人角色缺如。病人對醫務人員出現攻擊性行為,屬于病人角色異常。病人出現小病大養,屬于病人角色強化。 75.郭女士因卵巢囊性畸胎瘤,接受某醫院的手術治療。術前,某醫院與郭女士家屬簽定手術同意書時,注明“術中根據病情決定術式及手術范圍,如為惡性,則有切除子宮可能”,但未及其他。手術中,醫院認為右側卵巢瘤惡性可能性大,在沒有做快速病理的情況下,實施了“子宮全切術、雙側附件切除術、大網膜部分切除術、病灶切除術”。術后,郭女士的父親認為醫院為女兒所做的手術超出范圍,切除子宮雙側附件是不正確的,導致了郭女士喪失女性第二性征,終生依賴藥物維持女性第二性征的嚴重后果,給女兒生理、生活備方面造成嚴重影響。該醫院行為 A.無不當,無需征求郭女士本人意愿 B.違背了郭女士的知情同意權 C.無不當,既然陳女士家屬同意,就表示郭女士默許手術 D.醫院的出發點是好的,且家屬已經同意,無需征求郭女士本人同意 E.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參考答案:B 【解析】知情同意原則是指醫務人員在選擇和確定疾病的診療方案時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和自由選擇與決定,對于一些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手術以患者或患者家屬(無家屬者由監護人)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為據。如果患者選擇有誤,醫務人員有履行指導的責任。 76.男,58歲,近四年上腹部脹悶感,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近日經胃鋇餐透視、胃鏡以及胃CT等檢查確認為胃癌。患者童年喪母,性格克制,好壓抑情緒,經常焦慮、抑郁。有吸煙史。患者心理應激導致的重要生理變化是 A.交感神經功能亢進 B.免疫系統功能低下 C.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亢進 D.丘腦下部-垂體-神經肽系統功能低下 E.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參考答案:B 【解析】嚴重的應激常常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容易發生腫瘤和感染。 77.相對于一般契約關系而言,醫生在醫患關系中負有更重的義務,但這些義務中不包括 A.監督義務 B.保密義務 C.披露義務 D.注意義務 E.忠實義務 參考答案:C 【解析】醫生應保護患者隱私,無披露義務。在醫患間契約關系中醫生對患者有保密義務而非披露義務。 78.在指導-合作型的醫患關系中,醫生的地位應該是 A.告訴病人做什么 B.幫助病人做什么 C.指導病人做什么 D.為病人做什么 E.指揮病人做什么 參考答案:A 【解析】在指導-合作型的醫患關系中,患者被看成是有意識、有思想的人,具有一定的主動性,但醫生仍具有權威性,仍居于主導地位。醫生的責任是“告訴患者做什么”。 79.如果因為醫生的錯誤發生醫患糾紛,一些保險公司向醫生推薦的道歉方法不包括 A.以積極的方式來對待病人的投訴 B.承認對病人造成的影響 C.真誠地向病人道歉 D.不傾聽病人的訴說 E.主動向病人道歉 參考答案:D 【解析】防范醫患糾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除了政府要調整衛生政策、加速醫療體制改革、加強醫療衛生的法制建設和行政管理以及醫務人員不斷地提高醫療技術外,醫患雙方還必須注意互動中的倫理要求和道德規范,即以道德保障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1、醫患雙方要進行密切地溝通與交流。2、醫患都要維護雙方的權利。3、醫患雙方都要履行各自的義務。4、醫患雙方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5、醫患雙方要加強道德自律和遵守共同的醫學道德規范。 80.“前有狼,后有虎”是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雙重趨避沖突 E.矛盾沖突 參考答案:B 【解析】“前有狼,后有虎”屬于兩難的選擇,所以是雙避沖突。 81.在下列各項中,對病人不會造成傷害的是 A.醫務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低下 B.醫務人員的行為疏忽和粗枝大葉 C.醫務人員強迫病人接受檢查和治療 D.醫務人員對病人呼叫或提問置之不理 E.醫務人員為治療疾病適當地限制或約束病人的自由 參考答案:E 【解析】其余四個選項均違背了不傷害原則。醫務人員為治療疾病可以行使特殊干涉權,適當地限制或約束病人的自由,符合不傷害原則。 82.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心理活動中,表現出個體心理活動的不同特點,構成心理活動的差異,是指 A.心理活動 B.人格 C.人格傾向 D.氣質 E.人格特征 參考答案:B 83.以下符合開具處方的條件的是 A.醫師必須在注冊的醫療機構簽名留樣或者專用簽章備案,方可開具處方 B.經注冊的執業助理醫師在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 C.醫師取得麻醉藥品處方權,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 D.試用期人員開具的處方 E.醫師取得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 參考答案:A 【解析】開具處方的條件:①醫師應當在注冊的醫療機構簽名留樣或者專用簽章備案后,方可開具處方。②經注冊的執業助理醫師在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應當經所在執業地點執業醫師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后方有效。③醫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后,方可在本機構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但不得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處方。藥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調劑資格后,方可在本機構調劑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④試用期人員開具處方,應當經所在醫療機構有處方權的執業醫師審核、并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后方有效。 84.在醫德評價中,自我評價方式及主觀評價力量是指 A.社會輿論 B.傳統習俗 C.內心信念 D.病人評議 E.院內評價 參考答案:C 【解析】醫德評價有三種評價方式: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是社會評價方式,是一種客觀評價力量;內心信念是一種自我評價方式,是一種主觀評價力量。 85.醫師李某,經考核合格,取得了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資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他可以在醫療機構中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 B.他可以為所有病人開具麻醉藥品處方 C.如果他身患重病,他可以為自己開具麻醉藥品處方 D.他應當根據本單位的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使用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 E.他應當使用專用處方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 參考答案:E 【解析】取得購用印鑒卡的醫療機構中只有經考核合格、取得專門處方資格的執業醫師才能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執業醫師應當使用專用處方開具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86.男,58歲,近四年上腹部脹悶感,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近日經胃鋇餐透視、胃鏡以及胃CT等檢查確認為胃癌。患者童年喪母,性格克制,好壓抑情緒,經常焦慮、抑郁。有吸煙史。以下心理評估中最可能有問題的是 A.生活事件量表 B.抑郁自評量表 C.A型行為量表 D.B型行為量表 E.C型行為量表 參考答案:E 【解析】性格克制,好壓抑情緒,經常焦慮、抑郁,屬于典型的C型性格和行為。 87.出現小病大養的情況可能屬于 A.病人角色減退 B.病人角色缺如 C.病人角色沖突 D.病人角色強化 E.病人角色異常 參考答案:D 【解析】醫生診斷有病,但本人否認,屬于病人角色缺如。病人對醫務人員出現攻擊性行為,屬于病人角色異常。病人出現小病大養,屬于病人角色強化。 88.患者女,23歲。情緒差、話少、活動少一個月。精神檢查發現:表情苦悶,愁眉苦臉,稱對平時愛好的活動也覺乏昧,感覺度日如年,覺頭腦遲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低,感覺自己是家人和社會的負擔,活動減少,生活被動懶散,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入睡困難,睡眠淺,早醒。如果采用心理治療,可應用的方法有 A.認知治療 B.支持性心理治療 C.行為治療 D.精神分析治療 E.以上都對 參考答案:E 【解析】該患者的核心表現為情感低落、興趣缺乏、快感缺失等抑郁癥狀,符合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而分裂癥或其他人格障礙的表現不符合。因為患者的癥狀很豐富,且已經有嚴重的自殺觀念及行為,目前最適當的處理是收入院給予嚴密看護并給予有效藥物治療,防止自殺行為。對患者的心理治療可以采取各種類型的方法,它們之間的療效差異尚無定論。 89.以下哪點不是病人的義務 A.如實提供病情和有關信息 B.避免將疾病傳播他人 C.尊重醫師和他們的勞動 D.必須接受相關醫學科研試驗 E.在醫師指導下對治療作出負責的決定并與醫師合作執行 參考答案:D 90.來訪者男性,30歲,工程師。半年前妻子在與自己登山途中發生意外身亡。為了使其及早擺脫陰影,父母為其介紹一個對象。現在對方有意發展關系,但對方是離異和有孩子的,來訪者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她,故前來咨詢。對該求助者較短期和恰當的處理策略是 A.把自己的看法告訴他 B.幫助其人格完善 C.分析其性格特點 D.引導其作出選擇 E.勸導其作出決定 參考答案:D 【解析】針對來訪者的情況,短期有效的處理不是幫助其人格完善或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直接處理來訪者的問題,而是引導其對自己的需要和遇到的阻礙進行分析處理。 91.在下述各項中,不符合有利原則的是 A.醫務人員的行動與解除病人的疾苦有關 B.醫務人員的行動使病人受益而可能給別的病人帶來損害 C.醫務人員的行動使病人受益而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D.醫務人員的行動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 E.受病人或家庭條件的限制,醫務人員選擇的診治手段不是最佳的 參考答案:B 【解析】醫務人員的行動使病人受益而可能給別的病人帶來損害,違背了有利原則。 92.患者,女,29歲。體檢中發現甲狀腺包塊,醫生考慮甲狀腺腺瘤可能性大,與之溝通。醫生:“廖女士,我們現在發現您的甲狀腺有包塊,為進一步明確包塊性質,我們建議您做如下檢查。”廖女士一驚,說到:“這根本不可能,我還這么年輕!”轉而開始哭泣。此時您認為醫生最好做什么 A.立即表示甲狀腺包塊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般都是良性的 B.告知廖女士即便是惡性的也沒有什么,因為甲狀腺腺瘤可以手術切除,預后一般都好 C.馬上鼓勵廖女士接受事實并努力戰勝疾病 D.告知廖女士,甲狀腺的包塊有很多種情況,如良性的和惡性的,有很多種疾病可以造成,并仔細講解這些疾病 E.保持安靜,暫停一切對話,用肢體語言表示關切和安慰,待廖女士哭泣停止后再詢問她的感受 參考答案:E 【解析】在告知壞消息時,要時刻保持對患者反應的敏感性,解讀患者的非言語線索(面部/身體語言、沉默、流淚)并做出回應,允許“夏然而止”,給予時間和空間,給予患者非語言的安慰,此時無聲勝有聲。 93.醫學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是 A.有利、公正 B.權利、義務 C.廉潔奉公 D.舍己為人 E.天下為公 參考答案:B 【解析】權利和義務是倫理學的范疇,有利和公正是倫理學的原則,廉潔奉公是倫理學的道德范疇。 94.心身障礙是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 A.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變化 B.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 C.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變化 D.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 E.應激反應 參考答案:B 【解析】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變化是心身疾病。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只是心身反應。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是心身障礙。 95.“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雙重趨避沖突 E.矛盾沖突 參考答案:A 【解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想要得到更好的東西,所以是雙趨沖突。 96.關于醫患溝通含義的描述,正確的是 A.醫務人員圍繞診療、善后及患者心理、社會等因素進行溝通 B.以醫方為中心,以患者為主導 C.醫方信息的多途徑交流 D.使醫患雙方建立法律關系 E.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達到維護健康、促進醫學發展的目的 參考答案:E 【解析】醫患溝通的受益者必須是醫患雙方。 97.患者,男性,43歲。近15年來逐漸出現空腹時上腹部痙攣樣疼痛,疼痛可因進食、嘔吐或服用制酸劑而緩解。如果該男為某大集團公司老總,平日努力工作,行事獨立,剛愎自用。以下幾項描述中:①很快將治療師視為競爭對手;②對治療師不斷提出各種要求;③易受失望的煎熬;④難以形成治療聯盟。可能符合該患者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E.②④ 參考答案:C 【解析】患者表現為空腹時上腹部痙攣樣疼痛,疼痛可因進食、嘔吐或服用制酸劑而緩解,這符合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特征。主動潰瘍型指依賴性欲望以假性非依賴的防御形式表現出來,如努力工作、事業有成的商人、教授等,他們常常顯示出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能夠承擔一切責任的姿態,在生活和工作中為不易與人相處的剛愎自用者;而被動潰瘍型指口欲期的欲望被強烈地壓制,而且很快地與無望和無助感結合為一體,患者表現為毫無節制的退行、要求過多而經常遭遇失望。主動潰瘍型患者的特點是:很快將治療師視為競爭對手,因而難以形成治療聯盟;而被動潰瘍型患者的特點是:對治療師不斷提出各種要求,因而易受失望的煎熬。 98.消極安樂死是指醫生停止使用搶救措施而僅給適當的維持治療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療和搶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的 A.自然死亡 B.他人干預死亡 C.無痛苦死亡 D.腦死亡 E.自己結束生命 參考答案:C 【解析】“安樂死”來源于希臘文,意思是無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痛苦的死亡,安然的去世;二是無痛致死術,為結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安樂死的對象,主要是那些患了絕癥,目前無法救治,只是在人為條件下維持心跳、呼吸或意識已處于昏迷或完全喪失狀態,雖生猶死的患者。 99.不屬于醫療資源管理和分配道德準則的是 A.平等交往,患者利益中心 B.醫患利益兼顧,患者群體利益第一 C.衛生資源的分配要堅持醫學科學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 D.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社會效益第一 E.投入與效益并重,提高效率優先 參考答案:A 【解析】(1)公正是關于衛生資源分配的基本道德原則,它是指:①使有限的資源發揮盡可能大的效用;②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絕大多數人的醫療保健需要。(2)衛生資源的分配要注意效益,講究科學,按醫學科學的客觀規律辦事,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宏觀分配中要進行可行性研究,微觀分配要堅持醫學的科學標準,兼顧社會效益。(3)堅持公正因人而異的原則,要求:①按照醫學人道主義精神,堅持人人平等;②根據不同情況,按需要進行分配;③既要綜合平衡,也要保證重點;④使最需要、最困難的人得到補償。 100.《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患者在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可以封存和復印病歷,下列資料中哪項屬于可以封存但不能復印的病歷資料 A.會診記錄 B.門診病歷 C.手術及麻醉記錄單 D.病理報告單 E.化驗報告單 參考答案:A 【解析】參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到本題答案。 101.根據《艾滋病防治條例》,下列哪項不屬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A.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 B.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系者 C.只能選擇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為性關系者 D.就醫時,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 E.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參考答案:C 102.如果患者對你的醫療行為某一方面表示不滿,抱怨不已,你首先應 A.沉默不吭聲,任患者抱怨,不發表觀點、不表示看法 B.立即解釋這是科主任決定的,你只是執行,不是你的過鍇 C.主動傾聽,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同情,然后一起分析原因,試圖解釋 D.反問患者:“不是事先已征得你的同意了嗎?” E.立即道歉,不論對錯一切按病人要求改正 參考答案:C 【解析】醫患交往中的交談技巧包括積極傾聽、正確共情、善于提問、適當解釋和有效指導。聽的過程,既是醫生獲得患者有關信息的過程,也是醫生對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同時又是讓患者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這對滿足醫患雙方的心理需要起著關鍵性作用。 103.在臨床決策中,關于倫理決策和技術決策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倫理決策是臨床決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B.技術決策必然同時又是倫理決策 C.倫理決策必然同時又是技術決策 D.醫師臨床決策需要建立在道德思考的基礎上 E.醫師臨床決策受社會文化及宗教信仰、法律規范、行為情境等的影響 參考答案:C 【解析】技術決策必然同時又是倫理決策,因為倫理行為是具有利害之效用的行為,而臨床技術行為必然是對病人具有有利或有害效用的行為,但倫理決策不一定是技術決策。 104.《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等預防控制措施的是 A.一切單位和個人 B.個人 C.企事業單位 D.涉外機構 E.一切組織和社會團體 參考答案:A 105.患者,男,50歲。患慢支肺氣腫多年,某日上午園用力咳嗽,突感胸痛、氣促,立即被送到醫院急診科。體檢發現:血壓100/70mmHg,呼吸120次/分,煩躁,唇、指發紺,氣管明顯偏左,右側胸廓飽滿,叩診鼓音,呼吸音明顯減弱。擬診右側氣胸,未作相應處理,立即送放射科作胸透。透視完后患者出現潮式呼吸,未及時搶救就死亡了。為防止類似現象,應該 A.充分檢查,明確診斷,不傷害患者 B.依據癥狀,請相關醫生會診作決策,不傷害患者 C.當機立斷,審慎地作出診斷并給予處置性穿刺,有利患者 D.迅速判斷并確定恰當目標,作出恰當的醫療決策,有利患者 E.先行觀察,再作處理,有利患者 參考答案:C 【解析】 106.張某是某市中醫院的一名注冊執業醫師,具有處方權,現在他開具了以下處方,其中符合《處方管理辦法》規定的是 A.在一張處方上開具了兩名患者的用藥 B.處方上藥品用法上寫的是“自用” C.將中藥飲片和中成藥開具在一張處方上 D.在一張處方上開具了六種中成藥 E.患者年齡填寫的是實足年齡 參考答案:E 107.下列哪個機構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 A.國務院 B.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C.省級人民政府 D.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E.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參考答案:E 108.患者,女,40歲,企圖自殺,服用大量巴比妥,嚴重中毒,送來醫院時,呼吸已經停止。馬上對病人進行洗胃,無效。在沒有其他對抗措施的條件下,采用了在當時還沒有推廣的人工腎透析治療法進行搶救,收到了很好的療效。為了搶救病人,采用了治療性試驗。對此做法,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動機是好的,但得失結果一時難以下結論 B.是符合醫學道德的醫學行為 C.即使是搶救成功,也不合乎道德規范 D.即使不幸造成死亡或傷殘,也不能逆推動機不好 E.本案例醫生的選擇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C 109.《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適用于哪些人員 A.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藥劑、醫技人員 B.醫療機構的醫護及后勤人員 C.醫療機構的管理、財務、后勤等人員 D.藥學技術人員 E.醫療機構內所有從業人員 參考答案:E 110.女性,55歲。喪偶八年,現獨居,嗜煙酒,不愛運動。平時性情抑郁,過分容忍,辦事無主見,常順從于別人。1月前行胃癌切除,術后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獨自流淚,有輕生之念。病人術后的情緒反應屬于 A.焦慮 B.抑郁 C.恐懼 D.痛苦 E.內疚 參考答案:B 【解析】病人術后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獨自流淚,有輕生之念,屬于抑郁。 111.醫療機構內的哪類人員,根據其在醫療機構內從事的工作性質和職業類別,參照相應人員分類執行《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A.實習人員 B.進修人員 C.簽訂勞動合同但尚未進行執業注冊的人員 D.外包服務人員 E.以上所有人員 參考答案:E 【解析】根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第五十八條,醫療機構內的實習人員、進修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但尚未進行執業注冊的人員和外包服務人員等,根據其在醫療機構內從事的工作性質和職業類別,參照相應人員分類執行本規范。 112.屬于精神分析治療常用的是 A.休息 B.患者中心 C.厭惡治療 D.系統脫敏 E.自由聯想 參考答案:E 【解析】自由聯想屬于精神分析治療常用方法。厭惡治療、系統脫敏屬于行為療法。 113.某地一位司機在車禍中受重傷,被同行的人送到附近一家醫院搶救。經查:病人昏迷,多發性骨折,多臟器破裂:如不及時手術,就會使病人死亡。手術需要親屬簽協議書。可病人的同行者誰也不敢代替家屬簽名。這時,主刀醫師的上級醫生簽了協議書,表示承擔責任。經過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病人脫險。對該上級醫生的做法做出的正確倫理評價應該是 A.正確,醫生在醫患關系中居主導地位,最有權力決策 B.正確,權威醫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代替病人做主 C.正確,醫生既已受到病人信托,必要時必須承擔責任,應該代替病人做主 D.錯誤,未經家屬簽名表示信托 E.錯誤,醫生本人和醫院承擔的風險太大 參考答案:C 【解析】醫生在醫患關系中居主導地位,是指在生物醫學模式下的權威、醫學上的權威,并不是說在為患者做決策時具有權威性。醫患關系是一種信托關系,當病人出現危機時,醫生應該站出來承擔責任。 114.醫務人員應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則以及建立良好醫際關系的思想基礎是 A.病人利益至上 B.醫生利益至上 C.醫院利益至上 D.社會利益至上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A 【解析】在醫療實踐過程中,醫務人員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交往是以病人為中心進行的。醫務人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密切協作,有利于病人的診治和康復。在某種意義上說,醫務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醫患關系的依存條件;良好的醫際關系有助于融洽醫患關系的建立,不良的醫際關系是引起醫患矛盾和糾紛的根源之一。 115.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新聞媒體在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公益宣傳時應是 A.有償 B.無償 C.免費 D.自愿 E.義務 參考答案:B 116.患兒,男,11歲。因高熱1d由其父親陪伴到某醫院呼吸科就診。接診醫生張某對劉某進行詳細檢查后,診斷“上呼吸道感染?”囑住院進一步檢查治療。但劉某的父親以怕影響孩子學習為由,不同意住院檢查治療,并在病歷上簽署了“拒絕住院,后果自負”的意見。當晚劉某病情惡化,急送該院診治,經搶救無效死亡。尸檢病理診斷為“暴發型腦炎”。醫師張某診療行為的性質應屬于 A.因醫療技術過失漏診,不構成醫療事故 B.因醫療技術過失誤診,不構成醫療事故 C.因醫療責任過失漏診,構成醫療事故 D.因醫療責任過失誤診,構成醫療事故 E.因患方原因,延誤治療,不構成醫療事故 參考答案:E 【解析】《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醫療事故。①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②在醫療活動中由于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③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④無過鍇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⑤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后果的;⑥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117.既要維護患者利益,又要兼顧社會公益的具體表現 A.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但要控制病人選擇的權利 B.一視同仁地對待各種病人 C.對特殊的精神病人和意識模糊的病人,服務可以滯后一般病人 D.敢于批評有損患者利益的現象,但不宜采取行動抵制,要用溫和的方式保護病人的生命與健康 E.對因病態心理支配有過激行為的病人,應盡快聯系公安人員處理,使之遠離醫院 參考答案:B 【解析】在臨床醫學中,一切為了病人的利益是醫務人員診治疾病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取得最佳診治效果的重要保證。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各種病人,不歧視精神病人、殘疾病人、老年病人、嬰幼患兒以及其他邊緣群體的病人。 118.醫生甲因病休息1年多,醫生乙因醫院效益不好也在家閑了不滿2年,醫生丙出去參與經營未從事醫療活動2年多,醫生丁承包醫院的第二門診近3年。上述人員中,屬于應當注銷注冊,收回醫師執業證書的是 A.醫生甲 B.醫生乙 C.醫生丙 D.醫生丁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C 119.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應于多長時間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 A.2小時 B.3小時 C.1小時 D.12小時 E.6小時 參考答案:A 【解析】根據《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及時向屬地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于24小時內奇送出傳染病報告卡至代報單位。 120.心理評估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A.分析法 B.心理測驗法 C.實驗法 D.調查法 E.會談法 參考答案:C 【解析】包括調查法、觀察法、會談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測驗法。 121.某省甲企業是一知名的藥品生產企業,其開發研制出一種普通新藥,并且經過了批準獲得了生產資格。但是該新藥必須以第一類精神藥品為原料才畿生產,此時甲企業必須經哪個機構批準后才能向定點生產企業購買 A.國務院 B.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C.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D.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E.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參考答案:C 122.瀕死病人心理活動的階段包括 A.否認期、憂郁期、協議期、憤怒期、接受期 B.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抑郁期、接受期 C.否認期、協議期、憤怒期、接受期、憂郁期 D.憂郁期、憤怒期、否認期、協議期、接受期 E.憂郁期、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接受期 參考答案:B 【解析】瀕死病人心理活動的階段包括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123.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的規定,錯誤的是 A.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 B.醫療衛生機構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C.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采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D.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依照傳染病病人的意愿采取醫學觀察措施 E.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參考答案:D 124.人類對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與提高,使得醫學模式不斷發展和完善。醫學模式在歷史上經歷了神靈主義模式、自然哲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五種醫學模式,其主要的區別在于 A.哲學觀在醫學上的反映差異 B.生物醫學的片面性和人體的社會性、整體性 C.對身心關系的認識不同 D.疾病與健康各方面因素的差別化交互作用 E.對于醫學發展更新的觀念之爭 參考答案:C 【解析】人類對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與提高,使得醫學模式不斷發展和完善。醫學模式在歷史上經歷了神靈主義模式、自然哲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和生物,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五種醫學模式,其主要的區別在于對心身關系的認識不同。 125.醫務人員在人類環境保護中,道德責任的表現是 A.自覺遵守刑事、民事法規 B.加強對社會性污染的監測、管理的道德責任 C.堅持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物質與精神同步建設的道德責任 D.適當允許先生產后污染治理、實現環境與經濟同步發展的道德責任 E.少數服從多數利益,認真履行環境道德的社會責任 參考答案:C 【解析】醫務人員在人類環境保護中的道德責任包括:①熱愛自然,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②加強對醫源性污染的監測和管理的道德責任;③以理服人,認真履行環境道德的社會責任;④堅持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物質與精神同步建設的道德責任;⑤堅決抵制先生產后污染治理,實現人與社會同步發展的道德責任。 126.心身疾病是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 A.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變化 B.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 C.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交化 D.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 E.應激反應 參考答案:A 【解析】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并伴有器質性變化是心身疾病。短暫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只是心身反應。持久的生理功能變化但不伴有器質性變化是心身障礙。 127.近些年來我國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根本原因是 A.市場經濟發展造成的利益格局調整 B.社會轉型造成的貧富差距增大 C.醫患雙方對人自我全面認知的不足,使醫療衛生的法規政策、醫療保障、人文環境及醫院管理建設的欠缺 D.改革造成的新舊觀念碰撞 E.新聞媒體大量的負面報道 參考答案:C 【解析】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較多,但根本是關懷人的生存狀態的理念是否強烈。 128.王某,35歲,有長期吸毒史,因為和他人共用同一針頭注射而感染了艾滋病。王某住所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欲以真實姓名公布他的相關病情和有關資料,以引起社會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關注,此時,應當得到誰的同意 A.王某本人 B.王某的父母 C.王某的配偶 D.王某的單位 E.王某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 參考答案:A 129.患者,女,57歲。于3年前無明顯誘因漸起失眠、頭痛、頭暈,感眼部不適、耳嗚、心痛、胸悶、怕冷,曾先后看過神經內科、眼科、五官科、心內科和中醫科,均告訴患者查不出什么問題,診斷為神經宮能癥,或未給任何診斷,要患者回家好好休養,上述癥狀無好轉,至今仍存在。考慮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軀體化障礙,關于該疾病的治療原則,錯誤的是 A.部分患者可以使用抗焦慮藥物 B.軀體化障礙的心理治療比較困難 C.不應該把診斷告訴軀體化障礙患者 D.首先要承認患者的疼痛和痛苦 E.治療師不僅應和患者,還應和患者家庭建立良好關系 參考答案:C 【解析】對軀體化障礙,應將診斷告訴患者,并從積極的角度向患者解釋軀體化障礙。 130.臨床診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不包括 A.及時原則 B.準確原則 C.主體誘導原則 D.擇優原則 E.有效原則 參考答案:C 【解析】臨床診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①及時診斷準則;②準確診斷準則;③有效準則;④擇優準則;⑤自主準則。 131.一位病人拔牙后,醫生打電話進行回訪,以下是醫生和患者的通話記錄。醫生:“您好!我是某某醫生,請問拔牙后感覺怎么樣啊?”病人:“這幾天比較痛,還有點腫,我一照鏡子發現傷口有點白色,是不是發炎了?”醫生:“拔牙后3天內有點痛.有點腫、傷口有點發白,你很擔心是吧?”病人:“哦,我擔心是不是發炎了?”醫生:“不是發炎,這是正常現象,你不用擔心,過幾天就會好的。”病人:“哦,那我就不擔心了。謝謝醫生!”在以上溝通過程中,醫生很好地運用了以下哪項溝通技能 A.建立伙伴關系 B.預先準備 C.表達同理心 D.鼓勵和肯定 E.非語言性溝通 參考答案:C 【解析】在這段對話中,醫生既探究了患者的感受,又把患者的那種感受正常化,讓患者不再擔心,很好地運用了同理心的兩個技能。 132.知覺包括時間知覺、空間知覺和 A.運動知覺 B.聯覺 C.距離知覺 D.視知覺 E.大小知覺 參考答案:A 133.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適用于哪級哪類醫療機構內所有從業人員 A.三級甲類 B.二級甲類 C.一級甲類 D.各級甲類 E.各級各類 參考答案:E 【解析】根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各級備類醫療機構內所有從業人員。 134.醫德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應除外的是 A.宣言 B.誓詞 C.法典 D.守則 E.法規 參考答案:E 【解析】法規不屬于醫德規范的具體表現形式。 135.女,30歲。因慢性皮膚潰瘍遷延不愈需接受高壓氧治療。患者對高壓氧艙的封閉環境感到十分恐懼。心理醫生與患者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在做好各種應急準備之后,讓患者直接進入高壓氧艙以快速克服恐懼心理,同時完成高壓氧治療。這種心理治療方法是 A.放松訓練 B.沖擊療法 C.厭惡療法 D.系統脫敏法 E.認知療法 參考答案:B 【解析】沖擊療法是行為治療的一種方法,通過直接使患者處于他所恐懼的情境之中,收到物極必反的效果,從而消除恐懼,主要用于恐懼癥的治療。系統脫敏屬于交互抑制,就是每一次只引起患者一點點焦慮,然后用全身松弛的辦法去克制它。厭惡療法是應用懲罰的厭惡性刺激以消除或減少某種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 136.在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患者道德義務的是 A.配合醫學生實習 B.支持醫學科研 C.不能對醫生的診斷提出質疑 D.支付醫療費用 E.尊重醫務人員的勞動 參考答案:C 【解析】患者道德義務包括:①配合醫務人員診療的義務。②遵守醫院規章制度,尊重醫務人員及其勞動的義務。③按制度支付醫療費用的義務。④支持臨床實習和醫學科學發展的義務。⑤保持和恢復健康的義務。 137.某省廳千部,平時不嗜煙酒,生活規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動,工作認真,爭強好勝,雄心勃勃。一年前單位減員時調入某廠工作,常因小事上火,發脾氣。三日前因心絞痛入院,診斷為冠心病。以下心理評估中最可能有問題的是 A.生活事件量表 B.抑郁自評量表 C.A型行為量表 D.B型行為量表 E.C型行為量表 參考答案:C 【解析】患者性情急躁,易激動,爭強好勝,屬于A型性格。 138.為克服高科技應用于醫學服務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要求臨床醫師 A.不僅關心病人的軀體,而且關心病人的心理 B.注意克服人一物一人的物化趨勢 C.維護和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D.正確處理同行關系 E.不能以醫謀私 參考答案:B 139.下述關于醫患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口號和作法中,不可取的是 A.醫者不是上帝 B.患者是上帝 C.把維護患者正當權利放在第一位 D.醫者的正當權益也必須得到保證 E.患者的權利往往意味著醫者的義務 參考答案:B 140.患者女,23歲。園緩起的心慌、心悸、手發抖、緊張、坐立不安1年來就診。該疾病患者病前不太可能出現的人格障礙為 A.強迫型人格 B.依賴型人格 C.自戀型人格 D.分裂型人格 E.表演型人格 參考答案:D 【解析】分裂型人格主要見于精神分裂癥。 141.個體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是指 A.心理活動 B.感覺 C.知覺 D.記憶 E.認知過程 參考答案:B 142.進口下列哪項藥品須取得進口藥品注冊證書 A.血漿 B.器官 C.細胞 D.骨髓 E.人體血液制品 參考答案:E 【解析】依據《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七條進口人體血液制品,應當依照藥品管理法的規定,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取得進口藥品注冊證書。禁止進出口用于臨床醫療的人體血液、血漿、組織、器官、細胞、骨髓等。但是,出于人道主義、救死扶傷目的,可以進出口臨床急需、捐獻配型的特殊血型血液、骨髓造血干細胞、外周血造血干細胞、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辦理出入境手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會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制定。依照前款規定進出口的特殊血型血液、骨髓造血干細胞、外周血造血干細胞、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應當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接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檢疫。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不得進出口。 143.“很多艾滋病藥物的人體試驗在艾滋病病人身上進行,是因為目前沒有更經濟有效的診療方法,這些艾滋病病人才愿意參與人體試驗”,反映的倫理難題是 A.利與弊的倫理矛盾 B.主動與被動的倫理矛盾 C.自愿與無奈的倫理矛盾 D.受試者健康利益與科學發展、社會利益之間的倫理矛盾 E.人體試驗中受試者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倫理矛盾 參考答案:C 【解析】即使是自愿參與的人體試驗,一些受試者在其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無奈”。自愿參試者大多出于經濟目的、健康目的或其它目的而參與人體試驗。對于為了經濟回報而參與人體試驗的受試者,只要經濟狀況尚可,他們也許不會自愿參與人體試驗的;對于出于健康目的而參與人體試驗的受試者,如果他們沒有罹患某種疾病,他們同樣也許不會自愿參加針對這種疾病的人體試驗的。 144.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解釋,有助于 A.顯示醫生的權威 B.知道患者有多無知 C.讓患者進行自我疾病教育 D.對患者的思想進行研究 E.解釋病情更有針對性 參考答案:E 【解析】解釋病情更有針對性可以準確描述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