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墓碑),此碑刻于唐大歷十四年,當時顏真卿七十歲。四面刻字,現(xiàn)存兩面及一側(cè)。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各38字。碑側(cè)5行,每行37字,左側(cè)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現(xiàn)在西安碑林。 右側(cè)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端雅舒展,寓巧于拙,雍容大方,頗具大唐氣象。其既有顏真卿晚年的寬博沉實又有早年溫潤的一面,一直是許多初學者學習顏體的范本。《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并峙。 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時,年71歲。此碑在歐陽修《集古錄》中曾有記載,但清《金石萃編》等書卻未著錄,可見此碑在北宋時尚為人知。元明時被埋入土中, 至民國年間才重新發(fā)現(xiàn)。據(jù)宋伯魯1923年的題跋稱: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夢庚得之于西安舊藩廨庫堂后土中,時碑雖已中斷,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銘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時作基址而磨滅。初出土拓本,“長老之口故”之“故”字,當斷處有斷線紋,但不損筆畫。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豎筆未損。 以下是《顏勤禮碑》部分原石與拓本對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顏真卿,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生于唐景龍三年(709),卒于唐貞元元年(785),是中唐時期杰出的書法家。開元間進士,曾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顏真卿博學多才,精通詞文。他的書法筆力沉著健勁,結(jié)體寬博開朗,氣勢磅礴恢宏,形成了雄偉沉厚的風格。在書法藝術(shù)領(lǐng)域,自成一格,一變初唐崇尚的“二王”柔美之風,形成“雄筋”的“顏體”風貌。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領(lǐng)域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對后世書法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