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拾貝篆刻臨創群第103期內容:臨摹易大廠白文印“大廠居士孺”,仿此風格自行創作一方印。 (原印) 易大廠,如今這個名字在篆刻屆似乎沒那么響亮,然而馬士達認為他是b百年前與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生齊名的四大家之一。 易孺,字號極多,初名熹,后更字孺,號大廠,豇豆紅館為其常用齋號。曾入廣雅書院,受學于黃牧甫,可謂黃牧甫嶺南傳人第一得意弟子。雖學黃,但能出,他不僅僅是學黃牧甫的光潔的線條,而是學黃牧甫印外求印的理念,上至周秦兩漢,下至鄧吳趙吳,凡可學可參考的,盡取之,盡化之。故而逐漸形成了一種既變于古,又異于時人的鮮明個人風貌。沙孟海認為吳昌碩雄渾為太陽,趙叔孺肅穆為太陰,易大廠散郎為少陽,黃牧甫雋逸為少陰,是為四象。鄧散木評其篆刻“挺拔古拙處有非趙氏所及者,尤擅撫擬古璽,樸野渾穆,近人無與抗手。” 大廠居士孺,此印為其白文古璽風格代表作。章法布局有戰國齊璽的粗獷肆意,文字紅白對比強烈,造出奇趣效果。文字大小不一,差別極大,出人意料。單刀為主,將古璽的疏朗與鑿印的率意融于一體,殘破處更增添了文字的視覺集中效果,使得周邊留紅更加驚心動魄。 (客塵) 大廠居士孺臨摹一印,雖擬其形大抵相似,但其輕松率意的用刀與結字未能參透,還沒能表現出原印的樸拙渾厚之意。 一生好入名山游,略仿其章法,原印u形留紅,改為右下角半個印留紅。惟其用刀的自然率意難以達到。 (馬培毓) (敦庵) 推測易大庵先生可能用了一塊印面有裂的印石,導致多處筆畫粘連及殘損,再因勢加強殘破,達到一種特別的效果,如爛銅般,與他的這種寫意印風相協相洽。 (阿波) (吳冰) (沐山) 大廠居士作品奇肆空曠,很值得關注與重視。他學黃牧甫、趙之謙等出于藍勝于藍!他作品追求渾厚、灑脫、蒼辣與文人優雅相結合,最終成為中國篆刻四象之一。 (段遠東) (沔靈) (吳冰) (龐舜堯) (喬國偉) (胡學賢) 歡迎同好加入一起臨創。 |
|
來自: 海濤書屋 > 《臨摹評析學古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