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寬帶已經不止是家里的“標配”,更是成為一種“剛需”了。可好多朋友估計也遇到過這樣的尷尬。 正上著網課,突然畫面卡住,進度條瘋狂閃爍,滿屏幕“加載中”,那感覺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心中的怒火蹭蹭往上漲。 又或者玩著游戲正準備反殺對手時,網絡卻突然掉了鏈子。當再次連上時已經是滿盤皆輸。 ![]() 還有朋友在家平時刷短視頻、逛電商平臺啥的,還挺流暢。可在買了臺 4K 高清電視想暢享超清大片時,結果播放起來卻卡得像 PPT。 這時很多人除了要隨口罵一罵運營商之外,也多少會考慮下自己的家的寬帶是不是該升級了。家里的 300M、500M 寬帶是不是該到升級千兆了?這個事,看來值得聊一下。 先從最直觀的速度說起。據說,300M帶寬對應37.5MB/s下載速度,500M為62.5MB/s,1000M則達到125MB/s。 ![]() 實際體驗上, 300M寬帶滿足家里日常上網需求,支持3-4臺設備是沒撒問題的;500M寬帶,承載8人同時在線上課、開視頻會議、播放高清視頻也應該夠用。 速度直接飆到 125MB/s的千兆寬帶,下載超大文件、看啥超高清視頻都不在話下。還能支撐10-15人聯網場景,也更適合智能家居設備多的家庭。 但其實在大多數家庭場景中,300M與1000M的體驗差異可遠沒有達到“非一般”的體驗。 為啥呢?因為網頁加載速度不會因為帶寬翻倍而加快一倍,網絡延遲和服務器響應速度才是關鍵。 ![]() 也就是說,不管用的是300M、500M、1000M寬帶,也不管用的是那家運營商的寬帶,但要是網絡平臺、網站的遠程服務器端能提供的下載網速不夠,我們這邊實際能體驗的網速依舊快不起來。 當然,在下載90GB的8K電影時,千兆寬帶可以12分鐘完成的任務,而300M需要40分鐘以上。但問題是,咱們平時誰會經常去下載8K電影呢?即便有,網上可選的片源也不多啊。 另外,寬帶想要用著爽,其實還不只是要講網速,也還得要靠能“全天候穩定”的網絡質量才行。 這個“全天候”應該是指24小時不間斷,“穩定”則應該是要讓寬帶無論什么時候都保持包括低延遲、高帶寬、不掉線、速度快等等性能。 這其實也就是我們想要的如游戲不卡頓、網頁不緩沖、遠程辦公不掉線、視頻不延遲的用網體驗。 ![]() 這么一來,也有不少朋友說 其實300M、500M 寬帶都夠用了。似乎也沒那個必要升級到千兆。 但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面對“你對寬帶的迫切需求是什么?”這個靈魂拷問咯。 這里可就有點東西了。這個東西就是“無感流暢”的體驗。 咱們可以先根據家庭設備數來估算帶寬需求(網速總量)。 一部4K直播電視需25Mbps,在線教育平臺要15Mbps,加上手機、平板、智能音箱等等。這么估算下來,要是家里用網設備全用上,300M寬帶還真有點扛不住,易超負荷。 但千兆寬帶比300M、500M多出來,可就不止是字面上的網速快,更提供了家庭網絡的冗余能力,能讓咱們具有“無感流暢”這個體驗咯。 ![]() 當家里十幾臺設備同時在線,電視播放4K流媒體(需25Mbps/路)、手機玩游戲、平板網課直播及智能家電聯動等等場景全部上時,千兆帶寬也能輕松承載,避免因帶寬爭搶導致的卡頓。這就是“無感流暢”的體驗。 看來,咱們要不要升級寬帶,也可以參考這種評估日常使用場景的辦法。這樣寬帶選擇更精準。 當然,并非所有的家庭都需千兆。單身或輕量使用(刷劇、網頁),300M可能足夠。 家里人多、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產品多,以及重度游戲玩家、內容創作者,還有較多網課、視頻會議及直播使用需求時,千兆寬帶可就比300M、500M寬帶更實用一些的。 ![]()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升級到千兆寬帶,但想要讓千兆寬帶能真用的爽,也還得要考慮家里相關設備支不支持。要知道,千兆寬帶可也是需配套硬件支持的。 雖然,運營商會提供千兆光貓。但支持WiFi 6的路由器、六類及以上(Cat 6)網線,還是得咱們自己搞定。而大戶型或復式、復雜結構房型則可能還要考慮辦理千兆+FTTR業務的。 在網絡連接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時代,咱們家里的寬帶到底需不需要升級呢? 其實還是得看每個家庭成員的手機/電腦/平板屏幕亮起時,臉上那抹不被卡頓而打擾的臉色了。 ![]() 那么,問題就來了。你家里用的是300M、500M寬帶,還是已經升級到千兆了呢?用起來,感覺與體驗還行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