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譯想不到」,我們聚焦一個看似普通的藝術展覽描寫文字,卻在“翻譯要不要精準”這個老話題上,引發了不少思考。從“幾毫米”到“照明效果”,這句簡單的敘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翻譯議題:模糊處理與文體意識的拿捏 。 【原文】 In the afternoon she watched the artist repeatedly shifting the two pieces by millimeters to achieve perfect illumination. 【初譯】 下午她看到藝術家反復將這兩幅作品移動幾毫米,以求達到最好的照明效果。 這句初譯看似字字對應,表達完整,但仔細讀卻讓人覺得生硬,甚至有些“翻譯腔”。關鍵問題出在兩個細節詞的處理上。 首先是“幾毫米”。這個表達在中文中非常量化,幾乎屬于理工科語言。而在原文中,by millimeters其實更多是用來傳達一種執著、微妙的藝術動作,強調的是精細而非數字。直譯不僅無法還原作者描寫的語氣,還可能讓讀者產生在讀技術說明的錯覺。 再來看“照明效果”。雖然不難理解,但在中文里,這個詞通常用于燈具、設備,而不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狀態。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參考譯文: 【原文】 In the afternoon she watched the artist repeatedly shifting the two pieces by millimeters to achieve perfect illumination. 【參考譯文】 下午她看到藝術家反復微調這兩件作品的位置,希望達到最好的光影效果。 這版譯文有意識地弱化了不必要的數字感,用“微調”替代“移動幾毫米”,保留了“很小幅度”的意味,同時表達更符合漢語習慣。而“光影效果”的替換,則更具美感和畫面感,避免了“照明”一詞帶來的設備感和誤讀,也能與“作品如何呈現”的語境更加貼合。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小伙伴們的譯文: 【讀者譯文1】 下午,她看到這位藝術家反復將這兩幅作品移動幾毫米,以求呈現最好的展示效果。 這條譯文結構清晰,用詞準確,信息保留完整。但“展示效果”略顯寬泛,缺乏“光線”這一視覺要素,沒有傳遞出illumination的含義。若能更具體地還原“光影”之意,效果會更好。 【讀者譯文2】 整個下午,她看著藝術家反復挪動兩幅作品的位置,每次只移動幾毫米,以期獲得完美的光照效果。 這條譯文節奏舒緩,語感自然,“每次只移動幾毫米”還原了英文的細節。但“整個下午”的表達比原文更重,是一種主觀放大,在功能性文本中可能略顯用力過猛?!肮庹招Ч彪m比“照明效果”貼切一些,但依然偏技術感,仍可考慮“光影”類表達增強畫面感。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看似簡單,卻也牽涉模糊處理的小句子。 【原文】 His stomach is growling. 【初譯】 他的胃餓得直叫。 這句譯文在字面上沒問題,“stomach”當然是“胃”。但中文里很少說“胃在叫”,更自然的表達其實是“肚子餓了”。“胃叫”反而讓人出戲,有點像醫院掛號記錄。 【原文】 His stomach is growling. 【參考譯文】 他的肚子餓得直叫。 這種處理就是典型的“形式讓位于語感”。譯文并沒有改變原文意義,但通過更自然的表達方式,達到了目標語言環境中最佳的溝通效果。不是每個詞都非翻不可,重要的是傳遞出原文的真實含義,讓讀者感受更舒服。 面對“幾毫米”“胃叫”這種細節,我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就是:要不要翻?能不能不翻?其實,翻譯的忠實對象,從來不是字面形式,而是傳達出來的意義和語用效果。 在某些時候,翻得太“精確”,反而變成了一種誤導。在表達藝術審美、身體語言或人物行為等語境中,譯者的判斷力尤為關鍵。你是在搬運詞匯,還是在重新組織語言?區別就藏在你愿不愿意把“幾毫米”處理成“微調”的那一瞬間。 你有遇到過類似“翻不翻細節”的翻譯難題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選擇和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