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治療中,中成藥以其方便、高效等特點,深受大家青睞。生脈飲、血府逐瘀丸、逍遙丸、歸脾丸、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便是常用的六種中成藥。但需注意,每種藥物都有其適用范圍和禁忌人群。了解這些,才能在用藥時確保安全有效。 生脈飲:益氣生津,并非人人適宜 生脈飲由紅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組成,源自經典方劑生脈散,采用現代制劑技術制成。其功效顯著,能益氣生津、養陰斂汗。適用于氣陰兩虛之人,這類人常有體倦乏力、氣短口渴、汗多等表現,夏季出汗嚴重、有氣無力的氣虛者也可服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脈飲中的有效成分,如人參皂苷具有正性肌力、減慢心率及保護心肌的作用;麥冬能穩定心肌細胞膜、擴張外周血管;五味子可強心、降低體循環血管阻力,對心臟及血管功能產生獨特影響,常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 不過,生脈飲并非所有人都能服用。感冒、咳嗽痰多、里實證、表證未解者不宜服用,因其會加重體內邪氣。脾胃虛弱者也需慎用,生脈飲中的藥物偏滋補,可能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癥狀。此外,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肝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免影響病情控制。 血府逐瘀丸:活血化瘀,禁忌人群需注意 血府逐瘀丸源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中的血府逐瘀湯,是行氣活血的代表方劑。它由生地、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等多味中藥組成,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常用于治療瘀血內阻所致的胸痛、頭痛日久、痛如針刺且有定處,還可改善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癥狀。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血府逐瘀丸能改善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等,對人體血流動力、微循環、代謝及免疫功能等均有改善作用。 但體弱無瘀、氣虛血瘀、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血府逐瘀丸以活血化瘀為主,體弱無瘀者服用可能會損傷正氣;氣虛血瘀者單用活血化瘀藥物,可能會加重氣虛癥狀;脾胃虛弱者,其藥物的刺激性可能會引發胃腸道不適。此外,服用時要忌食辛冷食物,以免影響藥效。過敏體質者慎用,以防出現過敏反應。 逍遙丸:疏肝理脾,用藥前需辨證 逍遙丸源自《和劑局方》,由四逆散加減而成,是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劑。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再佐以少許薄荷增強疏散條達之功,旨在調和氣血。它適用于肝郁血虛之證,常見癥狀有愛嘆氣、煩悶不樂、胸脅部脹滿脹痛、食欲減退、噯氣、心悸、失眠多夢等。 然而,肝腎陰虛或者濕毒瘀阻所致的脅痛、月經過多者不宜使用。逍遙丸主要針對肝郁脾虛進行調理,對于肝腎陰虛者,其藥物特性可能會加重陰虛癥狀;濕毒瘀阻者,逍遙丸無法起到有效治療作用,甚至可能延誤病情。感冒者、孕婦和月經過多者也不宜服用,服藥期間要忌食寒涼、生冷食物,注意保持情緒平和。 歸脾丸:益氣健脾,對癥用藥很關鍵 歸脾丸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甘草益氣健脾,使脾氣健旺、生化有源;當歸、龍眼肉、茯苓、酸棗仁、遠志補血養心安神,使心得血養,則神自安寧;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姜棗調和脾胃,以資生化。全方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的功效,適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引起的心悸、氣短、失眠、頭暈等癥狀。 但陰虛火旺、外感、實熱內盛、感冒發熱者不宜服用。歸脾丸偏于辛溫燥熱,陰虛火旺者服用會加重體內火熱之象;外感、實熱內盛者服用,可能會使邪氣內閉,加重病情。此外,服藥期間忌油膩食物,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特定人群禁用 附子理中丸由《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主治中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等癥。方中以附子溫補脾腎,人參補氣益脾,白術健脾燥濕,甘草和中補土,干姜溫胃散寒,是先后天并補之劑。適用于中下焦虛寒、火不生土諸證。 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大腸濕熱泄瀉、泄瀉兼有大便變不暢、肛門灼熱、急性胃腸炎者不宜服用。孕婦服用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哺乳期婦女服用,藥物成分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而腸道有濕熱或處于急性胃腸炎癥期者,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僅無法緩解癥狀,還可能加重病情。 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用藥有講究 金匱腎氣丸是臨床治療腎氣虛弱、命火不足證候的代表方劑。方中重用干地黃滋陰補腎為君藥,臣以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助命門溫陽化氣,又配澤瀉、茯苓利水滲濕泄濁,丹皮清瀉肝火,諸藥合用,溫而不燥,滋而不膩,能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常用于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水腫等癥狀。 但風水泛溢或濕熱壅盛所致水腫者、孕婦不宜服用。風水泛溢或濕熱壅盛的水腫,病因與金匱腎氣丸的溫補腎陽作用不符,服用可能加重病情;孕婦服用則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在使用這些中成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其功效、適用病癥及禁忌,必要時咨詢專業醫生或藥師,做到安全、合理用藥,讓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
|
來自: 空谷幽蘭80 > 《疾病對應中成藥:及用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