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濟源126——梨林鎮關陽新村 地名由來: 關陽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至今600年有余。亦稱上關陽,曾名九學莊。這兩個名稱的來歷,各有其說。其一,是因自古為黃河重要關口,且處于黃河北岸,根據“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的說法,故而得名關陽。其二,九學莊,據清乾隆時,有一個姓舒的大將軍把守此關口,在此地創辦了9個學堂,因而從此至清末一度曾更名為九學莊。1997年因黃河小浪底水庫修建搬遷,更名為關陽新村。 移民之樂: 關陽新村位于梨林鎮新濟路路北,臨近鎮政府。生活、交通格外方便。我們在村里碰到一位阿姨,炎炎烈日下,她開著一輛電動三輪車,拉水去澆灌自己開的小片荒地。阿姨主動和我們交談,她極其樂觀開朗。她說自己已經78周歲,由于關節炎曾經坐在輪椅上度過10年,那10年里,她推著輪椅還需要照顧一位病人。如今,經過治療,安了假肢,自己可以隨意活動、并且能夠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重活了。兒女不讓她過度勞累,但她耐不住寂寞、離不開土地,就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如果不是阿姨坦言,外人根本看不出她紅色的褲腿里藏著假肢、挺立的脊背早已彎曲、燦爛的笑容背后隱著傷痛…… “除過國家給的老年補貼,我們還享受著移民補助,每人每月50元錢,據說能補20年。”阿姨談起現在的生活,眉飛色舞。“還有村民在老粗布紡織品有限公司上班,純手工織布,一個人一天大約能織一個床單,手工費大約80元錢左右,生意紅火得很呢!”阿姨指著對面的公司給我們看。“村里有很多打算呢!如果成功變為網紅村,我們也可以擺小攤掙錢哈!”談起未來,阿姨兩眼放光、期待滿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