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方鳴:王文治的快雨堂(下篇)

     昵稱76496706 2025-06-10 發布于北京

    作者:方鳴,編審,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中國華僑出版社前社長兼總編輯,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出版有個人專著《裁書刀》《曾是洛陽花下客》《庚子讀畫記》《秋之所望——黃公望的富春》《今夕何夕》《古石埋香——清印二十品》。

    (接上篇)


    07
    王文治兀自在快雨堂閱古、禪修、聽雨、吟詩,又常常到各處去訪畫會友。雖然王文治不以畫名世,但他實則是一個獨立的畫評家。不過,作為超粉,王文治評畫照例是三句話不離董其昌,又以董其昌為一個發散的原點,廣議博考,審理五代宋元及明清書畫各家。

    王文治說,董其昌的繪畫皆以韻勝,突過宋人,直詣五代董源和巨然,又參以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另探取元代高克恭墨戲,使人神消意遠。這就從董其昌一路溯源直至董源,又從董源一路而下評騭畫史。

    董源《瀟湘圖》(局部)

    董源《瀟湘圖》(局部)

    董源(?—962年),五代南唐畫家,其名作《瀟湘圖》描繪了江南山水的濛濛煙雨,是畫史上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董其昌曾得此圖,視為至寶,贊道:“董源畫世如星風,此卷尤奇古荒率。”董其昌還在卷尾題了三處跋文,其中有句:

    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虛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冬,王文治拜觀了畢沅所藏的《瀟湘圖》,陪觀者還有一人,他就是好友王宸。

    董源《瀟湘圖》(局部)

    董源《瀟湘圖》(局部)

    王宸乃“清四王”之王時敏的六世孫和王原祁的曾孫,還是“清小四王”之一,王文治說他的畫“妙傳家學,雄視海內者五十余年,湘煙衡雨,出沒毫端,千奇萬變,莫可蹤跡”。

    特別是,王宸最善臨摹《瀟湘圖》,皴染之法,幾可亂真。王文治見過他所臨的幾幅《瀟湘圖》,筆端融化,落紙輒肖,畫格益進,如見真跡。

    王宸是太倉人,因“清四王”中的王時敏、王鑒和王原祁都是太倉人,所以太倉舊有“三王”之說,王文治稱今得王宸而四矣。四王中以王時敏為冠,而王宸的晚年之作又有超乎王時敏之處。他深得《瀟湘圖》勝韻,又佐以黃公望和倪瓚加持,自可與王時敏平肩,而令王鑒和王原祁感畏后生。

    王宸繪畫

    至于王原祁,王文治稱他匯南宋之眾美,得造化之化機,以黃公望為本師,而旁涉倪瓚和王蒙,上追董源和巨然。他認為,后人學畫,皆是通過王原祁以達倪、黃,進而學習董、巨,此即司馬遷所謂法后王矣。而王原祁曾孫王宸能靜對移晷,悟得祖上家法。

    王原祁繪畫

    畢沅不僅有董源的《瀟湘圖》,還收藏了蘇軾的《種橘帖》。蘇軾在帖中有“買園陽羨,種植柑橘”之語,以其在洞庭之上,且欲取屈子《橘頌》之意,作楚頌亭。畢沅據此在靈巖山館旁建造了一座楚頌亭,并請王文治仿蘇軾書帖而顏其亭。王文治贊曰:“千秋藝苑,庶幾增一美聞歟”。

    畢沅的弟弟畢瀧更是一位頂流的收藏大家,王文治稱他“海內精鑒,且自能畫”。他還是一個印學家,輯有《廣堪齋印譜》。在王文治的心目中,他最欽佩的海內藏家唯有二人,一個是商丘名門陳望之,這是他的親家;再一個便是畢瀧,而此二人,都收藏有董源的真跡。

    觀罷畢沅所藏《瀟湘圖》的第二年,王文治干脆借居在畢沅的太倉經訓堂,整日與畢家兄弟杯酒歡賞,懷古詠史。

    一日,王文治與畢瀧評論古今書畫,說到董其昌所言“畫家之妙,全在煙云變滅中”,王文治便從行篋所攜名跡中取出一幅高克恭的《仿米氏云山圖》以示。高克恭是仿米家云山的妙手,曾自題詩云:“青山半晴雨,遙現行云底”。

    高克恭《仿米氏云山圖》

    畢瀧愛之特甚,一定要拿南宋畫家陳容的墨龍長卷外加一幅董其昌的書法相換。王文治雖心有不舍,愛根難斷,卻又欣慰地說高畫歸畢瀧“亦寶劍之贈烈士也。物得其主,于余復何吝哉?”何況除了陳容墨龍,他又額外得到了一幅董其昌的珍跡。

    王文治更羨慕畢瀧不知從何處得來一幅元代畫家王蒙的《會阮圖》,卷后有文徵明、陸治等九人的題跋,畢瀧評之曰:“聲希味淡,定為真跡無疑”;已至暮年的王文治則嘆道:“唯幸衰暮之年,得觀名跡,聊志其歲月云爾”。

    王蒙《聽阮圖》

    畢瀧也是喜雨之人,羨慕王文治的快雨堂,便筑了一間話雨亭,又邀王文治前去一聚并題榜。書匾后,王文治以詩紀之:

    屢欲解維去,留連更極歡。

    主人情太重,我輩聚原難。

    話雨邀題榜,何時再倚欄?

    加餐同努力,珍重鬢絲殘。

    08

    嘉慶三年(1798)八月,王文治再訪汪穀的試硯齋,暢觀書畫,練色娛目。步入雅室,書柜畫案上擺放著古法書、古琴、古瓷,壁間懸掛著一幅明代畫家丁云鵬的《玉蘭》,頓時令他況如置身春光艷冶之中:

    余每恨三春時風雨最多,名花易隕,而玉蘭潔白太過,更難久住。得此畫,可以日對玉人矣。

    世人皆知丁云鵬善畫佛像,幾與北宋畫家李公麟不相上下;殊不知他繪寫花卉和文房雅器,亦復精工入神。

    丁云鵬《畫應真像》

    丁云鵬是董其昌的好友,曾一日,寒雨霏霏,丁云鵬和董其昌、陳繼儒諸友乘舟出游。誰知,天機忽到,丁云鵬突發翰墨之興,在途中便仿米芾摹寫了一幅《研山圖》。

    《研山圖》為米?所繪的一方山形硯圖,有華蓋峰、月嚴、方壇、翠巒等山形神貌,米芾題曰:“予嘗神游于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經旬不竭”。卷前書有三十九字《研山銘》名跡。

    研山圖

    董其昌稱丁云鵬的仿作于混沌無竅處落筆而不經意得之,王文治對此也極為認可,進而言道:古人書畫,有刻意求精而入妙者,有無意為之而更入妙者,丁云鵬即是后者,而董其昌的題書亦復絕不經意,云行水流,極天真爛熳之趣。

    在汪穀的試硯齋,王文治還陸續賞鑒了三幅重要的古代繪畫。

    其一是宋末元初畫家溫日觀的《葡萄圖》原跡,王文治敘曰:

    古藤敗葉,逸韻橫生,令人動心駭魄。乃知畫筆之奇,直欲與云霞同變化,與雷電爭迅疾。

    溫日觀《葡萄圖》(局部)

    此畫為海內畫苑奇賞,王文治先前一直未曾親觀,只見到過清初畫家惲南田的臨仿,便已覺“玄珠纍貫,極溫潤之致”。現在王文治終于看到廬山真面目了,直嘆“艷稱千古”!畫幅間尚有許多元人題句,諸如:

    看詩先看無聲詩,識畫要識畫外奇。

    墨梅相馬本一致,九方一顧空萬驥。

    其二是倪瓚的竹石圖。倪畫真跡世不多有,有者多贗品。此前,王文治只見過兩幅倪畫真跡。世傳倪畫,世人多以為不過枯木竹石,而這兩幅卻與所謂倪畫全然不似,皆千巖萬壑,且多用五代畫家荊浩、關仝畫法,下筆如印泥畫沙。其中一幅,倪云林還書題宋人釋惟茂的一首閑詩:

    四面峰巒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

    倪瓚自作的題畫詩也很多,可謂詩畫俱美,再看,他在《枯林竹石圖》上的題詩:

    松陵寺里嶐山老,云海亭前住久如。

    舊日題名苔石處,霜柯雪竹影蕭疎。

    董其昌說:“倪云林畫,簡淡中有一種風致,珍藏家以之衡清俗也”。而王文治在試硯齋新見的這一幅倪畫,“清勁之氣,與所見二幅正同,故敢斷為真跡”。

    倪瓚《竹石圖》

    其三是清初畫家石濤的山水畫冊,“奇險中兼饒秀潤,可寶也”。王文治說石濤不恪守陳規舊則,自有一種淋漓生動之氣,殊非他人所及,又最善摹擬古人詩意。

    王文治曾舊藏石濤所繪李白詩意小冊,上面題有詩款“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和“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這本小冊是他的心愛之物,然被朋友索去,久未歸還,今在試硯齋“覩此冊,復記憶之”。

    石濤山水

    只是不知,汪穀的試硯齋所藏是石濤的哪一本山水畫冊?畫幅的云天處,是否書寫了石濤的一首題畫詩:

    山水有清音,得者寸心是。

    寒泉漱石根,冷冷豁心耳。

    何日我攜家,耕釣深云里。

    念念心彌悲,春風吹月起。

    09

    王文治常和朋友招同出游,同樣是“山水有清音,得者寸心是”,而且還四處訪畫,又把一些名跡攬入囊中,歸藏快雨堂。除了大量的歷代法書名帖,王文治還收藏了宋人的《大士像》、明代趙左的《桃源春水圖》、董其昌的《山雨欲來圖》等諸多名畫。據嘉慶《丹徒縣志》載,王文治“所收明賢真跡頗多”。

    明四家的各家畫作王文治均有收藏,他坦言收文徵明較易,收沈周甚難,而收唐寅和仇英尤難,以贗品多也。真者固難,更不必說真而精者。王文治偏偏收藏了一幅唐寅的《會琴圖》真跡,而且還是“唐畫之精而益精者,余收此卷,勝他畫十百矣”。

    唐寅《會琴圖》

    王文治還曾購藏明代畫家陳白陽的花卉長卷,畫幅上折枝花寥寥數朵,而氣韻無窮,不僅是真跡,而且是其平生得意之筆,為白陽畫中最上乘,“價亦合宜,以作臨本,無過于此矣”。

    陳白陽花卉

    有一次,有人給王文治送來了一札明代翰墨書冊,內有王寵、陳繼儒、祝允明、莫是龍、董其昌等明賢珍跡,佳美之極。可來人索價甚貴,王文治就趕緊招喚朋友唐耀卿,請他雨霽后速來快雨堂相商,“勿吝步也”。

    唐耀卿也是丹徒繪畫名家,民國收藏家張允中說他“性靜耽禪,畫跡絕少。”王文治曾借用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天遣裁詩花作骨”形容其畫:“耀卿作畫,想亦以花作骨者耶!”

    王文治致唐耀卿札

    王文治觀唐耀卿所仿明代花鳥畫家周之冕之筆,稱他“用色極佳,想日來加意苦工,方能若此”。又賞其《牡丹圖》,并題寫了詩款:

    學寫牡丹花,枝頭含綺麗。

    似能似未能,其中有禪意。

    唐耀卿也是大藏家,王文治最羨慕他能買到沈周為吳寬所畫《東莊圖冊》,稱此作為“古今至寶,照耀人間”,乃沈周“動心駭魄之作,薈萃唐宋元人菁華,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又見圖冊上有董其昌的題識,“其歡喜贊嘆,真欲五體投地矣”。

    難怪王文治要與唐耀卿相商明賢書冊的購買事宜,有朋友相助,好畫才不會錯過,就是再貴也務必買下。

    沈周《東莊圖冊》(部分)

    然而,王文治也偶有因囊中羞澀而未能如愿之時。一日,他遇見一幅惲南田的山水小卷,蕭散清朗,堪稱南田的極得意之筆,卻一時無錢收購,“因隨手散去”。

    本來,王文治與惲南田氣韻相合,最欣賞南田詩畫,“南田作詩稱美,不遺余力”;南田作畫“天資秀潤,自然絕去俗氛”。王文治還說,花卉有精細寫意之分,如宋元人設色專以鉤勒,而明人陸治和周之冕始見寫意之妙。后至南田,又由沒骨法工意寫神,尤見動人眼目。

    惲南田作畫,愛仿唐寅。唐畫險勁之中,別具秀骨。惜惲畫得其秀潤處多, 得其險勁處少。唯王文治所藏惲南田臨唐寅《梅花水仙圖》,“用筆最為險勁,乍閱之,幾不信其為南田作,乃真南田經意之作也”。

    惲南田《雙清圖》

    再一日,王文治又買進南田寫“淡菊一枝,極有神韻”,便專此給唐耀卿寫了一信,請他速來快雨堂摹仿一幅,“若得佳紙最好著色,不然即用好絹,烘染亦妙。若照此畫去,何患他日不成名士耶?”

    說起惲南田,就不能不關聯其如影隨形的好友王石谷。王石谷與惲南田并稱“清初六家”,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

    王文治觀賞王石谷筆下的的澹云微雨,遂作題畫詩:

    澹云微雨不分明,乍見林梢放晚晴。

    一道溪流入幽竹,風枝如向酒人傾。

    惲南田和王石谷都曾摹倪云林的《十萬圖》,即《萬竿煙雨》《萬松疊翠》《萬峰云起》《萬卷書樓》等十幅“萬”字組畫。王文治評王石谷曰:茲石谷所擬十冊,淡宕清寒,雖不全屬云林畫派,但卻是云林氣韻。

    惲南田《仿倪瓚十萬圖》

    倪云林《十萬圖》真跡已不可復得,而在王文治看來,二百余年中,石谷摹本雖失其真而得其似,而似就一定不如真嗎?即使劍返珠還,當亦不過如是。王文治引佛語“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稱“天下事皆作如是觀也”。

    王石谷《仿倪山水圖》

    《十萬圖》的石谷摹本雖然未能入藏快雨堂,但卻為王文治的親家陳望之所得。還記得吧,陳望之就是與畢瀧同為王文治最欽佩的那兩個大藏家之一。有時,近水樓臺也是煙雨樓臺,王文治從商丘的陳親家處借觀了《十萬圖》,又在快雨堂的煙雨中逐一作了詩題十篇,其中,第一篇便是《萬竿煙雨圖》的詩題:

    山前萬竹凈,湖外一鷗飛。

    日暮空煙雨,湘君歸不歸。

    10

    《蘭亭》之敘,古今圣書;蘭亭之游,古人勝事。唐宋以還,善書者多臨《蘭亭》,而善畫者亦喜畫蘭亭。文徵明繪有《蘭亭圖》,山水幽深,人物工妙,乃其用意之作。文徵明之后,王文治的丹徒同鄉畫家潘蓮巢亦取而摹之。

    王文治看到潘臨《蘭亭圖》參用董其昌筆墨,贊賞不已,于是,便臨褚本《蘭亭》于卷尾,“一時寄興之作,聊以博鑒古家哂之云爾。書與畫,往往不能合壁,好事者惜之”。

    潘蓮巢原是王文治的學生,其時與唐耀卿齊名,王文治稱他“詩畫書法盡有之,可謂全才之人耳”。王文治和潘蓮巢常在一起合作,潘作畫、王題詩,此即人們津津樂道的“潘畫王題”。

    唐耀卿繪潘蓮巢像

    王宸也與潘蓮巢相識,曾贈他董其昌的八字摹古真言:“宿雨初收,曉煙未泮”,此語出自董其昌的《滿庭芳·題畫》:

    宿雨初收,曉煙未泮,浮云都逐飛鴻。

    文君翠黛,一霎變顰容。

    多少風鬟霧鬢,青螺髻、飄墮空濛。

    頻騁望,征帆滅處,遠靄與俱窮。

    古今來畫手,誰如莊叟,筆底描風。

    有江南一派,北苑南宮。

    我亦煙霞骨相,閑點染、懞懂難工。

    但記取、維摩詰語,山色有無中。

    王文治說沈周和文徵明雖力摹董源,卻從未有過精賞概括,但此八字真言一經董其昌說出,“遂為畫家口口相傳之秘密藏矣”。

    王文治還曾與潘蓮巢同觀趙孟頫的名畫《中峰禪師像》。中峰明本是元代的著名高僧,一生隱遁行腳,所到之處皆名“幻住”,號為幻住庵 。趙孟頫是明本的俗家弟子,曾書寫了由明本所作《懷凈土詩》108首,并為明本畫了《中峰禪師像》。

    潘蓮巢陪觀《中峰禪師像》之后,又臨摹了趙孟頫的這幅名作,精妙筆墨,竟可亂真,流轉至京師,翁方綱果以為真跡而題識之。

    趙孟頫繪畫

    潘蓮巢不僅少通畫理,而且,深通禪悅,竟發愿寫佛菩薩像數百軸。其中,便有他所臨丁云鵬《十六應真圖》。

    畫家以畫圣賢仙佛像為最上品,而佛像中,唯應真像變化百出,工者尤難。釋迦牟尼的十六位弟子稱為十六應真,意為應受天人供養的真人。唐代貫休、北宋李應麟、南宋梵隆均畫過《十六應真圖》,而丁云鵬博采眾長,王文治說他“深于竺典,且于梵僧情狀,刻畫極工”。

    潘畫王題

    王文治曾在上海購藏丁云鵬的《十六應真圖》,稱其高古精密,更喜其工絕,卻執意轉送潘蓮巢。潘蓮巢最好的答謝便是要為王文治再精心摹繪一圖,終于“獨出匠心,聯為長卷,幾有出藍之妙”。

    潘蓮巢又將其舊藏董其昌的《幾上煙云圖》也送給了王文治。

    潘畫王題

    雖然王文治和潘蓮巢是至愛親朋,但兩人往往相見時難。逢一春日,王文治過訪潘蓮巢,主人并未在家,只得惆悵而返:

    春水江頭沒釣磯,花時終日掩荊扉。

    蘆簾怕有人惆悵,五見櫻桃尚未歸。

    過了幾日,王文治再去探望潘蓮巢,潘蓮巢依舊是久客未歸,音訊亦無,無奈,王文治題壁后怏怏而去:

    山齋花事正芳妍,紅杜鵑依白杜鵑。

    幾度敲門人不見,艷陽心緒付誰邊?

    一場春雨過后,王文治靜坐快雨堂,約潘蓮巢而又不至,良辰美景奈何天:

    雨洗竹筠凈,頓令庭院深。

    新涼透簾幙,微潤上琴床。

    待到后來,終于等到潘蓮巢,見他畫了一幅《松圖》,王文治便在上面題寫了一首頗有情味的小詩:

    松徑呼童掃,松門手自開。

    殷勤候松下,故人來不來?

    11

    故人來不來?有約不來枉嗟嘆。早在王文治之前六百年的一個夜晚,南宋詩人趙師秀便寫過一首雨中寂寥的《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煙雨空山,元末詩人劉崧亦有一首雨中落寞的《雨坐候故人不至 》:

    冬青葉上雨瀟瀟,虛館山寒坐寂寥。

    還說南村收獲去,可能留客待明朝。

    翻開唐人詩卷,原來詩人們早就在寫“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呂巖)、“美人來不來,前山看向夕”(孟遲);更有杜甫的千古之嘆:“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自此,雨水亦成朋友的指代,“舊雨”乃故友,“今雨”為新朋,閑適文人又從中摘出“來今雨”三字,湊成新典。

    劉松年《溪亭客話圖》

    王文治已然慢慢地孤老了,出游越來越少。他更慣于在快雨堂里坐聽雨霖鈴,快雨堂便成了他的來今雨軒。他期待著疾來的快雨,還有雨后來訪的友人。春雨的世界,充盈著清新的空氣和繾綣的思緒,“一串明珠一曲新,一分煙雨十分春”。

    然而,朋友并不總是逐風而至、隨雨而來,更多的時候,王文治只是在快雨堂里孤自一人,自在寂廬:

    老來疏世事,除夕每多閑。

    守歲常枯坐,尋梅或啟關。

    說是要出門去尋找梅花,可王文治還是久久在快雨堂里閉門不出,“春雨連宵,蕭齋獨坐”,有時也會感到煩悶:

    陰雨連旬,春寒料峭,老人閉戶看書,不勝抱悶之至。百無一求,風雨悵然清臥而已。

    又是一個宿?未眠的夜晚,王文治給唐耀卿寫了一封信,懇請他來快雨堂啜茗看山,消愁清吟:

    長言最難風雨故人來,茲擬邀足下或乘軒過我,或著屐而來,快談半日,遲則剪燭西窗,巴山夜話。不識吾弟可能消我愁悶,助我清吟耳?

    “坐久雨聲歇,高樓返照初”,終于,在一個雨夜之后的黎明,旭日升起,王文治給唐耀卿寫了一封信,邀他和潘蓮巢一同出游,玩賞春色芳菲:

    昨夜風雨交加,今曉起放晴,春光滿眼,正是詩人游賞之辰。擬邀足下及蓮巢招同步履出廓,山花新柳正韶,媚增妍興,盤桓數日,雖不能沂浴風舞,而佳日卻不可蹉跎虛度耳。

    是的,王文治也有杜甫所說之今雨和舊雨。他的朋友們是他的今世之緣,是他的今雨,千流漱玉,春雨長林;而快雨堂珍賞的那些古賢書畫則是他的昔年甘露,是他的舊雨,霧漠煙瀟,疏雨相過。

    文徵明《山莊客至圖》

    王文治的新雨和舊雨交織,便只要一蓑煙雨任平生。他中年摘去官帽,回到丹徒故園的“桃花源”,在快雨堂的煙雨晴日盡享天地大美,視世間功名如浮云:

    樹借云光潤,江涵日氣明。

    清暉有如此,能不淡浮名。

    王文治追求生命的極致,不作呻吟語;喜愛春花的璀璨,不作悲秋狀:

    四序平分似水流,騷人偏自說悲秋。

    請看江上蘆花影,不為悲秋也白頭。

    年復一年,春復一春;煙雨瀟瀟,從古如斯。

    天若無情,看花人老;天若有情,樹樹芳華:

    一年世事一年陳,一度春光一度新。

    畫里花枝重點染,等閑老去看花人。

    在快雨堂里,王文治依舊每日清齋奉佛,還沉酣史籍,閱古知今,又返觀內照,漫寫哲語:

    世界不可盡,古今不可窮。

    風馳云卷頃刻去,我乃偶然寄興于其中。

    蒼狗浮云倏故忽新,碧浪長鯨倏險忽平。

    孑然一絲不掛體,超出日月揚光明。

    12

    終于,王文治要“超出日月揚光明了”。

    王文治書法

    嘉慶七年(1802)四月二十六日,雨后晴初,杏雨梨云,殘紅錦繡,碧苔芳暉,七十三歲的王文治就要飛升仙山了,超出日月,光明洞徹。他的身前,快雨春潮;他的身后,天界光明。王文治的快意一生,不也是一場倏忽而至又轉瞬即逝的快雨嗎?

    各位,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春雨恣肆,誰沒有過年少的歡期和風流:

    夜來春雨響高樓,綠酒紅燈樂未休。

    曉起江光透簾幙,玉梅花下看梳頭。

    春云黯黯,又有誰不會走向人生的末途:

    天涯意氣若平生,咫尺云山忽萬層。

    知我衰年歸宿處,殘經一卷在家僧。

    而當快雨將歇,長更坐盡,王文治仰望蒼穹,情馳神縱。待硯池貯滿散落的雨滴,便拈筆寫下了最后的人間詩問:

    新詩吟向我,字字錦為心。

    明日飛鴻去,誰聽空外音?

    空外之音,鳳簫聲動,朱弦疏越,玉笙寒徹。

    冥冥之中,王文治也許只為一個緩緩走來的空外之人,尋觀而互望,相約而等守。

    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春雨闌珊處。

    方鳴攝影

    兩百年過后的一個春日,細雨如塵。小雨纖纖風細細,難怪春愁細細添;黃昏猶是雨纖纖,不堪細雨濕黃昏。臺島詩人余光中如若空外聽雨,又似坐候雨中:

    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剎那,

    剎那,永恒,

    等你,在時間之外。

    (全文完)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欧美全黄成人片|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女人十八毛片A级十八女人|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合集|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18禁成人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AV|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99久久99久久加热有精品| 国产迷姦播放在线观看|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幕无线码一区中文| 好满射太多了装不下了真人| 色偷偷www.8888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极品粉嫩国产18尤物在线观看|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强奷漂亮少妇高潮麻豆| 亚洲精品中文av在线|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软件| 亚洲一二区制服无码中字| 国产首页一区二区不卡|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日日摸夜夜添狠狠添欧美|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国产JJIZZ女人多水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