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齡,會發現自己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想著趕緊補腎,卻總不見效。其實,是沒有補對地方。 腎是先天之本,腎陽是命門之火,如果陽氣不足,補再多的 “營養” 也吸收不了。所以說,想補腎,先升陽,而脾腎相互依存,補腎要先健脾,讓后天之本穩固,才能從根源上改善虛損。跟大家分享幾個補腎、健脾、補陽的中成藥吧。 ![]() 一、金匱腎氣丸 出自《金匱要略》,有 “溫陽之祖方”的美譽。其實是在六味地黃丸上,加入了附子和桂枝。但就是這兩味藥,讓補腎陽的效果更明顯了。 附子補火助陽;桂枝溫通經脈,二者配合,能點燃命門之火。六味地黃丸中的熟地黃、山茱萸滋腎陰,山藥、茯苓、澤瀉健脾利濕,補中有瀉,避免補陽藥過于溫燥。 適用人群:腎陽不足導致腰膝冷痛、夜尿頻多、下肢水腫、畏寒怕冷,甚至男性陽w早x、女性宮寒不孕者。 ![]() 二、脾腎兩助丸 出自清代《萬病回春》。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就像是給脾胃松土施肥;補骨脂、肉蓯蓉、枸杞子溫補腎陽,滋養腎精;再用當歸、川芎養血活血,使整個方子補而不滯。 全方以健脾為根基,以補腎為根本,脾腎相互滋養,陽氣自然升騰。 適用人群: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四肢乏力,同時伴有腰膝酸軟、耳鳴頭暈、x功能減退等。 ![]() 三、右歸丸 出自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鹿茸、附子、肉桂大補元陽;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杜仲滋陰填精;山藥、菟絲子健脾固腎。 全方溫補之力強勁,適合腎陽極度虧虛者,就像給即將熄滅的火爐猛添一把柴。 適用人群:久病不愈、年老體衰導致的腰膝冷痛如折、四肢厥冷、精神萎靡、男性遺米青滑x、女性經少不孕。 但是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大家千萬不要盲目,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