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亂病被放在了《傷寒論》的第十三篇。 霍亂病在古代比較常見,通常是由于引飲用了被污染的水源引起。古人直接飲用河水和井水,上游發生戰爭造成人口和牲畜死亡,洪水導致兩岸死亡、尸體腐爛細菌繁殖傳播等原因都會污染河水。 霍亂病的現象是嚴重的腹瀉加嘔吐,最后導致人體嚴重失水。人體失水會造成眼窩凹陷、皮膚干燥,重病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休克甚至死亡。霍亂也會通過患者及帶菌者的糞便、排泄物或食物傳播。霍亂潛伏期通常為1~3天,但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6天。 382.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這一條直接點出了霍亂病的現象是嘔吐和腹瀉。“霍亂”有揮霍撩亂的意思,反映了 病情發展很快。 383.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霍亂和感冒的發病機理相反。感冒是人體體表的防御能力下降,寒邪作用在皮膚上導致人體津液血液損傷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反應。而霍亂的發病機理相反,是由于人體的津液水分從胃腸道流失從而引發體表的水分血液流失造成外邪入侵,出現了頭痛、發熱和怕冷的感冒癥狀。 ![]() 384.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陽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后,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人體是一個整體,體內的津液血液循環和體表的津液血液循環相互支持和協同工作。霍亂也可以引發導致傷寒。人體腹瀉嘔吐津血損傷脈搏就會出現“微澀”脈,微反映了血液損失導致血氧不足,澀反映了水分損失脈搏流動不暢。 霍亂和傷寒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傷寒是從表向里發展,霍亂從體內的原因引發體表的疾病。如果是從吐瀉狀態開始發病的,是霍亂病,不能按照傷寒的邏輯論治。如果病人想解大便,但只打屁,卻解不出大便的,這是病已轉屬陽明變成純內熱了,大便一定硬結,這種情況妥善保養多喝水一般十三天可以痊愈。 腹瀉導致人體失水身體如果向熱化發展,說明病人體質好。人體衰老和體質變差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臟腑老化的過程。用現代醫學觀點看,臟腑老化后水分津液和含氧量就會下降,一旦臟腑失水,人體的機能就會快速向缺氧和寒化方向轉化;能向熱化方向轉化,說明身體機能還不錯,臟腑有足夠的津液和含氧量。大便干但是能吃,說明身體機能不錯。或者等待6天或者12天(6天是人體的一個氣血運行循環,12天是兩個循環)能自動恢復,則說明身體也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胃口持續不能恢復,說明是向壞的方向發展。 ![]() 385.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脈象微弱反映了血液流失嚴重,身體向冷的方向的發展。自我感覺怕冷也是印證這個邏輯。《傷寒論》經常用倒裝句,導致上述的原因是因為腹瀉過度導致。用人參四逆湯進行對治。 四逆湯的作用是溫暖人體的臟腑并固持人體的水分,加入人參的作用是快速補充人體的血液和津液。 386.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參(甘溫)甘草(炙,甘平)白術(甘溫)干姜(辛熱)以上各三兩,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加減法: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五苓散(點擊超鏈接五苓散查看藥方機理)是霍亂腹瀉導致的體表水液流通變差的辯證邏輯,現象是頭痛發熱口渴和小便不暢,其疾病內在邏輯是體表水循環變差引起。而理中丸是因為霍亂導致了內寒。 理中丸由人參(或黨參)、炙甘草、白術、干姜四味藥構成(點擊超鏈接理中丸查看藥方機理),做法是把四味藥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雞蛋黃大的丸子。服用的時候用開水煮沸融化后服用。白天吃三次,晚上吃兩次,如果感覺腸胃還沒有熱起來,就可以酌情多吃幾次。 ![]() 如果出現肚臍上面感覺總是跳動的,是因為水積攢在腸胃,原因是腎臟運化不足導致身體排水不足。白術的作用是留住腸胃水分的,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去掉白術,加桂枝四兩來調動水液的流動;如果嘔吐嚴重的說明腸胃水分累計,也應該去掉白術,加生姜三兩來運化腸胃的水分;如果腹瀉嚴重的,則應該仍用白術來留住水分;如果感到心悸不寧的,原因是水積累腸胃不動,這時加茯苓二兩來增強水的流動;如果感到口渴想喝水,說明胃腸道水分流失,這時應該加白術來增強腸胃的“蓄水”能力;如果感到肚子疼痛,是因為津液流失導致的腸胃痙攣,這時應該加人參來補充津液血液;腹部感到脹滿的,是因為冷導致的運化不足,應該去掉蓄水的白術,加附子一枚。 服藥后約一頓飯的時間,應該多喝熱粥,以助藥力,促進津液水分在人體的流動;并取暖保溫,不要脫衣揭被。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嘔吐腹瀉停止,而身體疼痛仍不解除的,是體內的津液運行已經恢復而體表的津液運行還沒有恢復,應當斟酌使用解表的方法,可用桂枝湯加強補充肌肉的津液和血液循環,微微和解表邪。 388.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傷寒論》經常使用“對仗”的修辭方法。即把癥狀相反、容易混淆的條文放在一起。吐、腹瀉和出汗,伴隨發熱怕冷,尤其是四肢和手腳感到拘緊和怕冷,實際上“里證”,應該使用四逆湯進行對治。 ![]() 389.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這一條和388條類似,也是“里證”,腹瀉嘔吐出大寒,腹瀉的是全完沒有消化的食物。脈無力幾乎摸不到,說明是津液嚴重流失,還是四逆湯的辯證。 390.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嘔吐腹瀉已經停止,但是依然出大汗而手足厥冷,四肢攣急不解,脈象微弱、似有似無的,是人體嚴重失水和內寒的狀態,這時可加大四逆湯的劑量在加上豬膽汁來補充體液。豬膽汁、羊膽汁具有快速補充人體體液和維持人體水分的作用,配合四逆湯具有快速恢復身體體液的能力。 ![]() 391.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嘔吐、腹瀉、汗出以后,脈搏呈平和之象,但是身體感覺微煩不適的,是疾病后身體機能還沒有徹底恢復,脾胃消化機能比較弱導致。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當節制飲食,一般就可以痊愈。 上述第13篇講述了霍亂病的發病和對治情況。現代社會下,霍亂病的發病概率已經大大下降。但是通過這篇,我們可以理解到人體的臟腑和津液循環和體表津液循環實際上是項目依存和相互影響的。現實生活中,腹瀉很容易導致感冒癥狀,甚至也會引發慢性的皮膚病。《傷寒論》提到的疾病變化道理,我們可以舉一反三的理解和在臨證中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