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需要經歷以下過程: 一、初學之時,應當先從卦爻辭入手,掌握一些的基礎概念(如承比應據),明白卦爻辭所蘊含的道理。古人著書皆微言大義,與今天的白話文有很大不同,不可望文生義。 二、卦爻辭有所熟悉以后,就需要深入學習卦爻辭的出處,去了解卦爻辭是 如何而來。同時要能夠將爻辭運用到實踐當中。 三、當對卦爻辭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就需要開始掌握萬物類象,學會用卦 象推演事物的吉兇,用卦象來描述事物運動的發展規律。 四、當爻辭與卦象的運用嫻熟以后,可以學習納甲筮法,提高對五行干支的 了解,以擴寬自己的占卜思維。 五、當納甲也使用自如之后,就要學會在卦中尋找幾兆,把卦象爻辭與納甲 筮法融合在一起使用。 六、學會觀察卦外之幾,用外應和觀物來判斷吉兇。 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用《易經》的思維來指導人生。 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術數出《易經》的這種說法,而《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思想源頭,更值得我們深人了解與學習。 易學的道理雖然都是相通的,但是其運算規則和邏輯有別。如果不能把其中的一門研究到極致,也就根本談不上觸類旁通。 就像升卦所云“君子積小以高大”,學易需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