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癥、糜爛、潰瘍等病變。患者常常會感到燒心、反酸、胸痛等不適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在治療方面,中醫有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下面就由中醫醫生為大家詳細介紹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服用的藥物。 ![]() 中醫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認識中醫雖沒有“反流性食管炎”這一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將其歸為“吐酸”“燒心”“胸痛”等范疇。中醫認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情志不暢、飲食不節、脾胃虛弱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胃氣上逆,從而引發反流癥狀。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所說:“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又有“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強調了肝失疏泄對本病的影響。 ![]() 常用的中藥方劑1、左金丸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黃連和吳茱萸兩味藥組成,二者的比例為 6:1。黃連苦寒,能清泄肝火,胃火;吳茱萸辛熱,既能降逆止嘔,又能制約黃連的苦寒之性,使瀉火而不涼遏。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抗菌、抗炎、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吳茱萸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排空能力。對于肝郁化火、橫逆犯胃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癥見燒心、口苦、煩躁易怒等,左金丸有很好的療效。例如,臨床上有一位患者,因長期情緒抑郁,出現燒心、反酸、胃脘脹痛等癥狀,服用左金丸一段時間后,癥狀明顯緩解。 2、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源自《景岳全書》,由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甘草等藥物組成。該方劑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氣郁結,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胃氣上逆。柴胡疏肝散能調理肝氣,恢復氣機的正常升降。對于因情志因素誘發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伴有胸脅脹滿、噯氣頻繁等癥狀,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研究對 5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療,結果顯示,大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食管黏膜炎癥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3、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木香、砂仁、陳皮、半夏而成。四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木香、砂仁可行氣和中,陳皮、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脾胃虛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之一,脾胃運化無力,水濕內停,聚而成痰,上逆于食管。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和胃、理氣化痰,適用于脾胃虛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為胃脘隱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癥狀。有學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使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總有效率可達 80%以上。 ![]() 常用的中成藥1、胃蘇顆粒 胃蘇顆粒主要由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等藥物組成。它具有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的功效。對于氣滯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自覺胃脘脹滿、疼痛,痛連兩脅,胸悶噯氣等癥狀,胃蘇顆粒能有效緩解。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胃腸平滑肌運動、改善胃動力有關。有臨床研究選取 100 例氣滯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服用胃蘇顆粒,對照組服用西藥,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癥狀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當,且在改善胃脘脹滿方面效果更優。 2、摩羅丹 摩羅丹由百合、茯苓、玄參、烏藥、澤瀉、麥冬、當歸、白術等 18 味中藥組成。它具有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的作用。該方劑可以滋養胃陰、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對于胃陰不足、脾胃虛弱兼夾瘀血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較為適用。患者可能出現胃脘灼熱、隱隱作痛、口干咽燥、食欲不振等癥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摩羅丹能修復胃黏膜損傷,增強胃黏膜的防御能力。臨床實踐中,許多患者服用 ![]() 【專家簡介】 宋金玲,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知名專家。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臨 床一線工作,臨 床經驗豐富。擅長中西醫結合治消化系統疾病。 【擅長診治】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潰瘍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其研究方向包括脾、胃、腸疾病的病因與治療,并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多篇學術文章,承擔多項科研課題。通過各新媒體平臺分享中醫養生、疾病預防、愈后護理的知識,例如秋季調理脾胃的方法,潰瘍性結腸炎、胃炎的飲食注意事項,以及各種疾病的食療與生活習慣調整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