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為何“恒與善人”?因善人有道為善。善人即有道之人,遵道而行,合于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所以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樣的喜悅,完全來自希望他人快樂,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樣的痛苦,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快樂。 善人順應(yīng)宇宙內(nèi)在自由意志,但他“為而弗有”,與天道相合,天之道乃“損有余而補不足”,故善人雖有余卻不以自奉,而奉于天下,即善人“有德司契”。 越是順道而行則越有越多,越有越多而越是“為而弗有”、“為而不爭”、自我“損有余而補不足”則越是合于天道,天道則“恒與善人”。 以此“和大怨”則必無“余怨”,當然“可以為善”! 《道德經(jīng)》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人之道,為而不爭,為是有為,不爭是無為,我們要以有為的努力,無為的心態(tài)去面對結(jié)果,因為結(jié)果是天道,努力是人道。 記住所有的抗拒和阻礙,都是違背天道的運行的規(guī)律,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就是不爭,不愛,不要。 所以不爭才是大爭,不愛才是大愛,不要才是大要。凡是你控制的,都在控制的,凡是你抗拒的,都將一直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