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采購計劃與預算,把好源頭關 (一)核查細節 計劃制定依據:調閱采購計劃編制說明、業務部門需求申請等資料,查看計劃是否基于歷史采購數據、業務量增長趨勢、設備更新周期等合理因素制定。同時,對比計劃與實際業務開展情況,分析是否存在為套取資金而虛構采購需求的現象。 計劃審批流程:檢查采購計劃審批表,確認是否經業務部門負責人、財務部門、單位分管領導等層層審核簽字,審批意見是否明確。重點關注越級審批、未審批先執行等違規情況。 (二)重點關注方面 預算編制合理性:審查預算編制表,分析各項采購預算金額的計算依據,是否參考市場價格、歷史采購單價等。對于預算金額與市場行情明顯不符的項目,需進一步核實是否存在虛報預算問題。 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查看財務核算系統中采購支出數據,與預算進行逐筆比對,統計超預算采購的項目數量、金額及占比。同時,檢查預算調整申請文件,核實調整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履行了規定的審批程序。 二、緊盯采購流程,規范操作細節 (一)核查細節 采購方式選擇:獲取采購項目審批文件、招標公告等資料,對照《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判斷采購方式的適用性。對于采用單一來源采購的項目,需審查唯一供應商認定的依據是否充分,是否存在人為設置排他性條款的情況。 供應商資質審查:查閱供應商資質文件,包括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資質證書、業績證明等,核實其有效期及經營范圍是否符合采購項目要求。通過“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等平臺,查詢供應商是否存在失信、違法記錄。 合同簽訂與履行:仔細審查采購合同條款,重點關注付款方式是否與招標文件一致、質保期約定是否合理、違約責任條款是否明確等。同時,檢查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驗收記錄、付款憑證等,核實是否按合同約定執行。 (二)重點關注方面 招標程序合規性:檢查招標公告發布渠道是否符合規定,招標公告發布時間是否滿足法定時長。審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性、開標過程記錄等,排查圍標串標、虛假招標等違規行為。 供應商關系異常:分析供應商中標頻次,對于頻繁中標的供應商,需進一步核查其與采購單位相關人員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嫌疑。 三、重視采購質量與驗收,保障物資服務品質 (一)核查細節 質量檢驗標準:查閱采購文件、合同中關于質量要求的條款,對比實際到貨物資或服務成果,檢查是否符合約定標準。對于需要專業檢測的物資,查看檢測報告是否由具備資質的機構出具。 驗收程序執行:調取驗收記錄、驗收報告等資料,核實驗收小組人員組成是否包含技術、使用、財務等相關部門人員,驗收過程是否按規定進行抽樣檢驗、性能測試等。同時,檢查驗收報告是否經全體驗收人員簽字確認。 (二)重點關注方面 虛假驗收問題:對比驗收報告與實際到貨情況,對于驗收結論為合格但實際存在質量問題的項目,需深入調查驗收人員是否存在失職瀆職或收受好處行為。 質量問題處理:查看質量問題處理記錄,核實采購單位是否按照合同約定要求供應商進行退換貨、維修或賠償,對于未及時處理的質量問題,分析原因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四、關注領用管理,防止資產流失 (一)核查細節 領用制度執行:檢查領用申請表,確認是否經使用部門負責人、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審批權限是否符合制度規定。同時,抽查部分領用記錄,到倉庫實地核對物資出庫情況,驗證領用記錄的真實性。 領用臺賬管理:審查領用臺賬,查看物資名稱、規格、數量、領用人、領用時間等信息是否完整準確。對于長期未歸還的領用物資,需查明原因并督促歸還。 (二)重點關注方面 違規領用行為:統計超范圍、超標準領用物資的情況,分析是否存在將公用物資占為己有的現象。對于貴重物資、危險化學品等特殊物資的領用,需重點核查領用審批流程是否嚴格。 資產去向追蹤:通過資產盤點、追溯領用記錄等方式,核查已領用物資的使用情況,防止出現物資被挪用、變賣等資產流失問題。 五、強化監督與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一)核查細節 內部監督開展情況:查閱內部審計報告、專項檢查記錄等資料,了解內部監督部門對采購領用環節的檢查頻率、檢查內容及發現問題。同時,查看問題整改臺賬,核實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整改效果是否達到預期。 責任追究落實情況:調取違規問題處理文件,檢查對相關責任人員的處理決定是否依法依規作出,處理結果是否公開通報。對于責任追究不到位的情況,需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 (二)重點關注方面 監督機制有效性:評估內部監督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分析監督發現問題的整改率和重復發生率,判斷監督機制是否真正發揮作用。 制度完善性:梳理采購領用相關制度,檢查是否存在制度空白或條款不明確的情況,對于已不適應實際工作的制度,需建議相關單位及時修訂完善。 巡察采購領用工作需要巡察人員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能力,從多維度、全流程進行審查。通過把握上述重點內容,結合具體核查細節,不斷總結經驗,提升巡察工作水平,切實發揮巡察監督作用,促進采購領用工作規范、透明、高效開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