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在石家莊市東垣古城遺址的夯土之上,一群孩子屏息凝神,手持手鏟與毛刷,輕輕清理遺跡表面的浮土——這不是電影場景,而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石家莊考古現場模擬探方中生動一幕。百余名師生化身“考古學徒”,在專業指導下觸摸戰國烽煙與漢瓦秦風,開啟了一場“時空折疊的文明對話”。 ![]() ![]() 東垣古城,是石家莊城市文脈的“心臟”,戰國中山國在此筑城,漢代升格為真定國都,劉邦親征叛將、曹操屯兵北疆的史詩皆在此上演。 ![]()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點明其價值:這是河北唯一布局清晰的兩漢郡國都城,更是國內首個系統發掘的漢代侯國遺址。 ![]() ![]() 在5*10米的模擬探方中,孩子們手中的工具看似簡單——手鏟剖地層如“歷史手術刀”,毛刷清遺跡似“文明美容師”,兩千年前匠人的指紋仿佛在掌心蘇醒,這正是考古最震撼的魔力。 ![]() ![]() 東垣古城作為戰國至漢代的重要城址,它承載著石家莊地區早期城市文明的密碼。從東垣到真定,再到近代石家莊,城址雖幾經變遷,但文明血脈從未斷絕。 ![]() ![]() 2025年6月14日,是我國的第九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讓文物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聚焦該主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長安區人民政府、正定縣博物館在東垣古城遺址舉辦了“東垣:時空折疊的文明對話”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公共考古活動。 ![]() ![]() ![]() 活動現場,如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歷史與現實在此刻奇妙“折疊”。在簡潔而隆重的啟幕儀式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擔綱主持。隨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書記毛保中、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三級調研員翟相偉先后登臺致辭,他們熱情洋溢地闡述了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并對公眾積極參與表達了殷切期望。 ![]() ![]() ![]() 啟動儀式后,參與者們在專業講解老師的引領下,親手體驗了古老技藝——瓦當拓印。墨香氤氳間,一方方承載著千年印記的瓦當圖案躍然紙上,參與者們不僅留下了獨特的紀念,更在動手實踐中真切觸摸到了傳統文化的脈搏。 ![]() ![]() ![]() ![]() ![]() ![]() 如何讓考古從專業領域飛入百姓家?河北創新推出三條“考古游”黃金線: 一場體驗(半日):公眾化身“考古學徒”,在專業考古人的指導下親手清理探方中的陶片瓦礫,泥土中的歷史觸手可及。 一節課程(一日):《尋跡——從東垣到真定》串聯起兩地考古現場與正定隆興寺等古建瑰寶,揭示城址遷移與區域文明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條線路(三日):“滹沱河畔的文明印記”,從東垣起源、正定鼎盛,最終抵達象征現代石家莊崛起的解放廣場,一部生動的城市發展史詩躍然眼前。 ![]() ![]() ![]() ![]() 這三條線路如同時空隧道,將戰國瓦當、唐宋古建、解放紀念碑連成一線。當游客參與到這場有意義的考古之旅便會頓悟:所謂守護根脈,不僅是保存遺跡,更是讓文明血脈在當下澎湃奔流——因為每一鏟泥土的翻動,都在喚醒城市基因;每一次古今的碰撞,都在續寫滹沱河畔的華夏新章。 關于作者 ![]() 倘若每次旅行都是一個章節,人生已是一本賞心悅目的書。——@路燈攝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