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臨寫《書譜》(局部) 孫過庭(646~691),名虔禮,以字行。杭州富陽(今屬浙江)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 ![]() ![]() ![]() ![]() ![]() 《書譜》中關于技法的內容非常全面且豐富,涵蓋多種書體,涉及如何把握起伏頓挫、執使轉用等技巧。孫過庭將草書的點畫視為情性,將運筆視為形態,二者缺一不可,這一技法對于書法學習有著極高的指導價值。 在用筆方面,孫過庭延續了王羲之與王獻之的風格,字眼之間透露出一股雄強、利落之氣,同時他又進行了創新。深入觀察便可發現,《書譜》的用筆速度要比“二王”更快。孫過庭表示,在書寫草書時把握好用筆速度十分重要,不可過快也不宜過慢。如果一心求快,容易忽略細節,無法寫出美觀得體的文字;如若用筆速度過慢,則無法體現草書的干凈利落。在書寫草書時應保持自信,這種自信與對書法技巧的熟練掌握有關,只有在平日里加強練習才能自在地掌握書寫速度。初學書法者在練習中應保持文字書寫的平正,擁有豐富經驗后才可追求險絕,但在險絕后必須重新回歸至平正。 ![]() ![]() ![]() ![]() ![]() ![]() ![]() 在對《書譜》進行臨習后便會發現,孫過庭在書寫時對字體結構的安排比較隨意,變化莫測,并沒有固定的模式,這也是《書譜》的一大特色。例如,“而”字在《書譜》中出現次數較多,但每個的字體結構都存有差異。同時,在書寫時,孫過庭會采用錯位、連筆等方法增強文字藝術的表現力。例如,“題”字本是半包圍結構,但在《書譜》中則是左右分明的結構,這種寫法賦予了該字磅礴之氣。《書譜》的用筆速度和字體結構,都是孫過庭書法技法觀念的體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談點個人體會,供參考,互相交流學習。 一是起筆注意露鋒尖薄,不夠果斷。此帖書寫極其自然,是孫過庭信手之筆,筆勢靈動飄逸,又非常遒健,一落筆就勢如破竹。雖然起筆的筆法變化莫測,但有一個特點,即“膚肌之力”充滿點畫,尤其起筆,時而如高山墜石般迅疾而力強,時而如劃槳似輕盈掠過但每個起筆都力足氣滿。故臨帖時,一定要注意起筆的力感和變化,切勿輕飄。 ![]() 特別聲明 |
|
來自: LaoLiaojian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