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不少人覺得自己在工作中特別認真、特別努力,但結果總是讓自己失望,而且自己還經常受委屈,甚至有的人認為工作辜負了自己。 但實際上有些辜負是你自己找的,職場上有些事真的又累又沒用。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職場里那些純純自我感動的“傻事”: 1 過分想證明自己: “我一定要讓領導和同事都認可我!” ![]() 你有沒有做過這些事,一刻不停地忙,PPT改了20版,結果最后老板就是掃一眼說“行吧”。 主動幫同事背鍋,結果下次出問題,人家說“他上次也是這么干的”。 熬夜做方案,第二天匯報沒人聽,大家只關心KPI。 這樣的你其實是沒有搞懂職場,職場不是學校,沒人會因為你努力給你發獎狀。 老板只在乎結果,同事只看你對他有沒有用。 沒人會記住你有多努力,他們只會記得你搞砸了什么。 你的“拼命”只會被當成理所當然,以后你要是稍微放松一點,反而成了懈怠。 99%的證明根本沒人看,你的領導忙著升職加薪,你的同事忙著甩鍋推活。 其實工作就只是工作,你不用帶太多情緒,你的價值也不由別人的評價決定。 你要學會“60分工作法”: 當然你要是覺得60分達不到你的標準,也可以適當提高,但不要把分數定到100,你要留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學技能、提升自己。 這樣關鍵時候才能秀肌肉,比如到了關鍵匯報或升職節點,狠狠表現一把。 記住: 拼命證明自己,不如偷偷讓自己變值錢。 2 想和所有人搞好關系: “我一定要讓同事都喜歡我!” ![]() 請同事喝奶茶、幫忙做PPT、陪聊感情問題,結果對方在背后說你壞話。 怕得罪人不敢拒絕,最后成了“辦公室便利貼”,誰都能找你幫忙,但沒人記得你的好。 花心思維護關系,結果一換部門或者一離職,微信都沒人點贊了。 你對100個人好,可能99個人都不會感激,他們只會覺得你“好說話”。 真正厲害的人,根本不在乎別人喜不喜歡他,人家只管自己有沒有價值。 職場友誼是“利益共生”。 不是真心換真心,你沒價值了,誰還跟你吃飯聊天? 所以你要深刻理解,同事≠朋友,別跟同事交心、別有金錢瓜葛、也別聊太多私事。 同時要拒絕便利貼人設,不要總是來者不拒,要學會說“我手上活兒挺多,下次吧”。 把精力放在關鍵人物身上,比如能影響你升職的老板、能互利的合作伙伴,其他人隨緣相處就可以了。 記住: 職場里,不被討厭就夠了,不需要被喜歡。 3 把公司當成家: “我要對公司忠誠!” ![]() 領導一句“公司不會虧待你”,5年沒漲薪。 聽信“團隊文化”,加班沒工資,結果裁員第一批被裁。 以為“公司需要我”就能升職,結果空降關系戶直接當上司。 不論你對公司多忠心,公司也不是你的家,你的工資是勞動報酬,不是忠誠獎勵。 絕大多數的公司不會因為你忠誠就升職加薪,他們更關心你能創造多少利潤。 而且越聽話的人越容易被欺負,因為老板會覺得你不敢跑,所以使勁壓榨。 職場沒有終身制,今天喊你“家人”,明天就能讓你簽“主動離職協議”。 所以你來上班,千萬不要帶情感,你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談戀愛的。 所以核心技能要握在手里: 公司的資源能學就學,能拿就拿,別傻等“未來”。 記住: 職場不是婚姻,沒有忠誠獎,只有實力飯。 其他的傻事還有很多,比如為工作犧牲健康,總是熬夜、不吃早飯、壓力肥等等,等你身體不行了,精力下降了,公司很快就能找到人代替你,但你的身體沒人能替。 再比如太在意領導情緒,被PUA還自我反省,但有可能領導是因為他自己的私事不開心,跟你做了什么無關,只是拿你發泄。 你要知道: 職場不是學校,所以別把“認真”和“拼命”當核心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