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孫子兵法·始計篇》 許多人一遇到沖突,便想著迎頭直上、硬剛到底,好像不表現得強勢一點,就顯得自己懦弱。 但孫子兵法說得明白: 真正的高手,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審時度勢,順水推舟,穩中求勝。 一、利而誘之:高手善用人性“引人入局” 人心本性是偏向于趨利避害的。荀子有句話就揭露了這個現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高手常用的謀略,就是用人性來布局:首先示弱一分,使對方掉以輕心;再示利一寸,對方便自投羅網了。 對局面的掌控,不是逼人就范,而是讓別人心甘情愿地走進你的節奏。 老子《道德經》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高手往往先布一局:讓對方看到好處,心生貪念;再故意示弱,使其掉以輕心。 這時候,他不知不覺已經進了局。你不用推他,他自己會往里走。 二、亂而取之:動手,要看時機 人有勢起之時,也有混亂之際。 對手如日中天時硬拼,無異于自取其辱。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等待。 他不急著出手,而是靜看對方內亂、意見不合、節奏失衡……等到其陣腳已亂,再從中下手,一擊而中。 正所謂:“乘其不備,攻其無守。”——《孫子兵法》 你穩,他亂;你清,他濁。勝負之勢,就藏在這種節奏的錯位之中。 三、實而備之:強盛時不打,但必須防 最難的是面對對方強勢時的心態調整。 有人嫉妒,有人恐慌,要么急著挑戰,要么心神不寧。 而真正的高手,表面不動,內心卻早已開始布局:修功筑基、觀察預判、沉靜蓄力。 如曾國藩所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 不是不動手,而是明白現在不是時機。要靜,能忍,才能厚積薄發。 四、強而避之: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該硬拼 人生在世,總會遇上強敵。這時若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快,十有八九會落得傷痕累累。 高手明白,有些力量不必碰,有些鋒芒不必迎。 “能避則避,不是示弱,而是懂得取舍。”短看是退,長看是存。避是為贏,不是為逃。 林則徐說得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一個人若懂得避,便能守住自己,留待來日再戰。 ![]() 五、寫在最后,你我共勉 孫子兵法,本身談的是作戰打仗,對我們處世,卻有更深的啟發。 見利要懂得引;逢亂要懂得動;對實要學會守;遇強要敢于避。 不逞一時之強,懂得取舍; 不戀一城之勝,守得局勢; 不爭一朝一夕,贏得全局。 真正的高手,不是贏得最快的那個,而是走得最穩、站得最久、收得最徹底的那一個。 |
|